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认为,含警醒义成分的“一不X”具有小句和意外话语标记两种身份,两者没有同一性。小句“一不X”用于给定条件、解释原因,表真实否定,概念意义强。意外话语标记“一不X”不表真实否定,概念意义丧失,用于传达发话人对于事态或状况“Y”的意外性认识、态度和评价,表明发话人的话语立场,其有无并不影响语句命题真值。“一不X”后接积极性“Y”配置格局的出现为“一不X”在“一不X,Y”中成为意外话语标记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反讽、类推与语境吸收机制在意外性认识意义由语境意义转移、固化到“一不X”结构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警醒义成分 一不X 评述意外性 非句化 话语标记
  • 简介:从先秦至唐宋"之上、以上"由非词到合成词,进而逐渐虚化为素粘着的后置词。"之上"在隐喻机制作用下,由表空间关系扩展到表层级关系,由表空间的词汇义演化为方位标和层级标。双重语法功能制约其词法灵活性,体现出强句法要求的特点,因而,"之上"表义功能的区分依赖于句法构式的选择。"以上"功能单一,主要充当界指量标,体现出强词法的特点。两词存在着语义的交叉和语用趋同的倾向,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分工互补的趋势。"之上"倾向于表具体空间方位关系,"以上"倾向于表数量范围。

  • 标签: “之上” “以上” 界指量标 方位标 层级标
  • 简介:反问格式"X什么X"是汉语口语中一种特殊的应答方式,主要出现在话轮之首,也可单独使用,与听话者有各种交互模式。其与常规否定(否定词)有显著的区别,具有负面立场表达功能,具体表现为提醒、意外、反驳、斥责四个层级,以后两者为主。"X什么X"还具有说话人不顾及对方"面子"、显示自身权势地位的立场表达特点。

  • 标签: “X什么X” 反问格式 交互模式 立场表达功能 语用特点
  • 简介:《醒世姻缘传》中已有“X什么X”句式崔山佳近几年来,有一种特殊的句式渐渐多了起来,例如:①神经病。整天写,写,写什么写!有那工夫多赚点儿钱好不好!"我太太不支持。(《小说月报》1991年第10期第5页)②小李赶忙松开了手,说了声"再见",就冲进了厨房...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句式 形容词 《小说月报》 明末清初 汉语学习
  • 简介:从立场表达角度出发,汉语“XX”类附加问句的核心话语功能为表达积极交互立场,表现在征询允准、建立互动、增强语气和话语填充四个维度。提取[+回答项]、[+非完句成分]、[+重复]、[+反问句]、[+负面语义项]作为功能划分的句法验证标准。附加问句的多功能性是语用原则与交互主观性互动的结果。

  • 标签: “X不X” 附加问句 立场 语用原则 交互主观性 话语功能
  • 简介:文章研究“挑的挑,抬的抬”类的“XX”小句及其连用式,X主要是动词性成分。“XX”小句的显著特征是主谓同素互动。“X的”具有次范畴化功能,不仅促动了“XX”格局的形成,也导致小句的不自足,并且还是“XX”小句“认证”功能的决定性因素。“XX”小句的连用式具有“共时情状各异”的语义特征,这造成其连用式只能是陈述语气,一般不用体标记,大都充当谓语或构成复句来描写已知事物,很适合描写纷繁无序的场景。

  • 标签: “的”字短语 主谓同素互动 次范畴化 自足性
  • 简介:“满满(的)都是X”格式近两年较流行,整体上表示说话者自我的一种主观感受或对所涉事件的主观态度、感知、评价等,如感激、崇拜、爱、希望、愉悦、感伤等,且这种感受具有很高的程度。

  • 标签: 主观感受 主观态度 说话者 感知
  • 简介:众昕周知,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运用逻辑思维,展示的是逻辑性的征服力量;后者运用的是形象思维,突出的是形象性的感染力量。两种写作是两个路子。形象表现注重形象刻画的细腻生动逼真,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官享受一而逻辑表现则注重逻辑展开的连续一贯、谨严周密.诉诸人的推理、判断等理性认识。

  • 标签: 周密 形象刻画 文学写作 征服 表现 展示
  • 简介:本文探讨了近代汉语中"你那X"复指结构。"X"主要由名词性成分充当;"你那X"在句中主要作独立句、主语和宾语及主题语;语义上,"你那X"主要表示消极情感义和权势义;"你那X"的存在主要和表达定性功能和话语距离有关,"你那X"的消失是和"你这X"竞争的结果。

  • 标签: 你那X 句法功能 语义特征 存在与消失
  • 简介:X比Y还W”具有统一的构式意义,即反预期比较。“X比Y更W”的构式意义为递进比较。二者在构式上存在着差异,没有共同的语法意义。二者还具有主观性差异,还可以兼容共用。二者在句法表现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构式意义得到解释。

  • 标签: X比Y还W X比Y更W 反预期 递进
  • 简介:会话修补标记“X的意思是(说)”既用于自补,也用于他补,既可以自启,也可以他启。包括听者导向修补和言者导向修补两种类型,“X的意思是(说)”修补会话意图而非字面信息。白补的优势倾向并不是绝对的,访谈语体中他补反而更具优势。

  • 标签: “X的意思是(说)” 修补 自补 他补 意图修补 访谈语体
  • 简介:公文结构,是指公文的内部组合和构造,是公文的制发机关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和文体的要求,对公文中各部分的先后次序作合理组织安排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和格局。

  • 标签: 行政公文 叙述结构 格式 叙述方式
  • 简介:从玻璃作为艺术媒介使用起,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元性,技法、造型、色彩、光影等不断被玻璃艺术家们探索着,这不仅仅是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更是艺术家从精神层面表达自我表现情感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生命·自然'这一主题在玻璃艺术领域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当代玻璃艺术家的作品案例对玻璃艺术中有关'生命·自然'的运用和表现进行解析。

  • 标签: 玻璃艺术 生命 自然
  • 简介:何谓诗的感觉?诗的感觉即外界事物在诗人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它关涉诗人感受世界的能力、诗的想像能力、捕捉诗的形象能力,乃至艺术构思能力。因此,一个诗人的感觉如何至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诗人的素质。正因为如此,朱自清先生才说:“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香气。一些味觉,一些触觉”,都可以有诗。

  • 标签: 诗人 感觉 想像能力 构思能力 人的素质 朱自清
  • 简介:现在针对构式语法的研究有很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也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研究。因为观点很多,本文采用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来对“V他个X”构式语法进行定义。在认知视角的基础上,构式语法不断发展,它的中心立足点就是一个句式,即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并且带有本身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句

  • 标签: 结构分析 视角结构 认知视角
  • 简介: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即诗人具体运用某些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来写景状物。至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在古典诗歌中比比皆是,容易识别。下面结合具体的诗歌来赏析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 标签: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达技巧 古典诗歌鉴赏 面结合 高考试题
  • 简介:《呐喊》是鲁迅最有名的短篇小说集之一,涵盖了其在1918—1922年创作的14篇小说。鲁迅怀着对民族的热爱,用冷峻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本文主要研究《呐喊》的德育意义及其表现手法,以再现其思想价值。一、德育意义1.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强调对人性的尊重

  • 标签: 呐喊德育 德育意义 意义艺术
  • 简介: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以时间位置和空间位置为基准的.汉语存在句以揭示事物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位置为特征,属于汉语的时空表达系统与句子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语用因素的介入,时空在汉语存在句中始终是个变数,具有多种表现形态.透过对存在句时空形态的解析,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汉民族的时空理念,也可以领略到汉语对时空的独特处理方式.

  • 标签: 时空观 存在句 隐性时空 显性时空
  • 简介:本文通过对满汉合璧语料《清文启蒙》、《清文指要》(百章)中"X着"类复音介词的考察,揭示出由"着"附加生成的复音介词是清代汉语复音介词生成的最主要方式。清初"X着"类复音介词使用频繁,这一阶段"X着"类介词内部,语法化程度不一,呈现出多层次并存的局面。"X着"类介词中的"着"也并非处于同一虚化程度,有的保留了一定的体意义,有的则虚化为词内成分。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复音介词"X着"主要对译着满语的后置词、格助词成分,这些成分在汉译为介词时就是否带"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满汉合璧会话书是专供旗人学习北京话的语言材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音介词及双音介词的使用和发展。

  • 标签: 满汉合璧 《清文启蒙》 《清文指要》(百章) X着 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