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苔丝蒙德·莫里斯对人类的本性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只是中国人常用的一句成语——人类不过是“衣冠禽兽”。

  • 标签: 进化 生物学家 莫里斯 中国人 人类
  • 简介:读李美皆的《关于从维熙的“混沌”》时,第一感觉是获得了一种阅读快感,一种只有读到好文字以后才会有的那种怦然心动。不过紧接着也产生一个疑问:文章可以这样写吗?没错,那些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从维熙的文字,不是李美皆的文字。可是,既然李美皆已经讲明这篇文章就是对《混沌》的摘抄,还特别强调“我尽量使用从维熙的原文,并尽量不做评论”,那么就不存在是不是抄的问题,只存在可不可以这样抄的问题了。

  • 标签: 遗忘 《混沌》 从维熙 文字 文章 快感
  • 简介:公元2003年的春天,有一支英雄的队伍,沿着浩浩长江跋涉、求索,他们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来与长江做伴,为共和国建功立业。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血汗,用艰苦卓绝的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创造了前无古人的惊世之作,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长江壮歌,他们就是忠武输气管道的建设者们。本文的主人公李伟林就在这支英雄的队伍之中。

  • 标签: 中国石油管道 惊世之作 输气管道 输气站 管道燃气 盾构法施工
  • 简介:笋岗村某单身公寓楼,一辆120急救车"呜啦、呜啦"叫唤着驶至楼前。车刚停稳,一名中年男子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背着个年轻女子小跑出来,救护人员迅速下去将双眼紧闭的病人抬上车……医院急诊室里,年轻女子苏醒过来后下床就要离开,护士拦住她说:"小姐,你是低血糖引起的眩晕症,医生交代说让你住院治疗的。"女子摇摇手说:"我没有事,不用住院。"护士好心地说:"你老公呢?等他来了再说。"女子苦笑一下,心说,什么"老公",嫖客一个。她坚持走出了医院——她可不想将钱花在这里。在院门口下台阶时,她摸摸裤兜,还好,那一张百元钞票还在!她心里顿时宽松了。钱在一切都好,这可是她用命换来的……

  • 标签: 医院急诊室 单身公寓 救护人员 眩晕症 住院治疗 她说
  • 简介:"上海作家"和"上海的文学写作"是有差异的不同概念杨扬:关于上海作家创作,议论很多.但大多是批评家和职能部门的意见,很少见到上海作家自己的文字.您是上海有代表性的作家,倒是想听听您的看法.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都市文学 文学批评 影视文学
  • 简介:”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一直处于文化核心范畴之中。韩国毗邻中国,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在受到汉文化的影响的同时,自然也分享了这份对于“”的推崇。以文学理论为例,高丽时期李奎报的“才气论”、崔滋的“气象论”、李穑的“气化论”,朝鲜时期权近的“志气论”、李珥的“心气论”、申钦的“清论”等,韩国历史上的文人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对于“”的见解。

  • 标签: 气论 七贤 李奎报 林椿 李珥 申钦
  • 简介:叙述必然是分层的。虚构叙述还可以是回旋跨层的:两个故事中的人物分别是对方的叙述者。纪实型叙述的"元故事"不是真正的跨层叙述,但是具有指明纪实体裁的作用。第一人称虚构叙述是回旋跨层叙述,叙述者和人物互相叙述对方,叙述层和被叙述层看似在两面,其实在一面。因此虚构叙述是一个自足的莫乌斯带体系,在曲面上的叙述可以自我解释。用莫乌斯带解释文学语言、自我、虚构与真实的关系,都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

  • 标签: 虚构叙述 纪实叙述 分层 回旋跨层 莫比乌斯带
  • 简介: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作者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融合了一些现代叙述技巧,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使之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论文“论《大人物盖茨》的叙述技巧与艺术效果”探讨了小说所运用的叙述技巧,笔者仅就其中前两点补充一下看法。

  • 标签: 叙述技巧 叙述者 叙述视角
  • 简介:近年来,我校按照“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办人民满意教育”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教学质量、安全稳定”三大提升工程为重点,坚定“教育是做的哲学”,坚持“以阳光的心态、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教师素质显著提升,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别具特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2018—2019学年度县质量调研中,我校四、五年级教学质量均名列同类学校考核第一名,学校实现了新的跨越!

  • 标签: 办教育 做学问
  • 简介:<正>龙,是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图腾。我们华夏子孙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华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悠久历史,龙的传说根深蒂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然而,通过地下管道输送石油天然的钢铁巨龙,我们认识他却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情。那是个火红的年代,也是个特殊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成为大庆原油外输管道建

  • 标签: 石油天然气管道 管道输送 电力工程 原油外输 铁人精神 中国石油管道
  • 简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乾坤万有基'、是'造化的精灵'等提法,引发了良知的创生性这一议题。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曾经对这一议题进行了阐释,但他的阐释由于'紧扣道德'立论,并将良知仅仅看作人内在的道德本体,而存在其自身的理论限度。而其他的相关阐释也由于没有对阳明学中的论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未能很好地对这一议题给出恰当的理解。实际上,在阳明那里,气在存在论上具有更为本源的地位,而天地万物从根本上说,都是气化的产物。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质料,它内在地具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阳明那里被称为生理或良知。由于内在地具有良知,固可以生生不息、化生万物。虽然是化生万物的真正主体,但良知却是气化生物的根本动力。良知是'乾坤万有基'、是'造化的精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的。

  • 标签: 阳明 良知 创生性
  • 简介:霞谷郑齐斗被认为是韩国阳明学者中最为突出的一位。然而形式上他援用了朱子学用语来构建自己的学问体系,这一点是与中国阳明学的不同之处,也是霞谷学最大的特点。朱子学是通过格物穷理来发现天理的,实现道德理想,而郑齐斗提出'生理学',认为'生理'乃是实现仁义礼智的根由,并且'生理'与孟子的'养气说'有着承续关系。霞谷学对于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树立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郑齐斗 霞谷学 浩然之气 生理说
  • 简介:读《南方有令秧》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这个叫谢舜珲的男人为什么肯一直慷慨无私地帮着令秧,把她塑造成一个贞节烈妇,他的动机是什么?我以为这其中会有什么缘由或者阴谋,可是没有。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说源于叔本华对概念与直观的区分,源于近代西方美学感性与理性二元对立的思想传统,它与中国古代诗学“赋、、兴”的批评范式是错位和矛盾的。正是这种错位和矛盾,使王国维把、兴斥为隔。长期以来,我们不仅未能意识到王国维诗学内部存在的这种断裂,把“意境说”看作中西美学的某种融合,而且进一步用image等西方的诗学范畴来阐释和重构中国古代诗学,称之为对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阐释”,这种方式造成对传统诗学的某些最重要的精神和价值的遮蔽和压抑,应当进行认真的反思。

  • 标签: 隔与不隔 赋比兴 王国维 现代阐释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批评那种“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的倾向。显然,在“励德树声”方面师圣而不在“建言修辞”方面宗经是过于看重五经的“说什么”而过于看轻五经的“怎么说”,是完全忽略“五经之含文也”。刘勰所批评的这种倾向,在我们今天的文学评论中依然存在:读者或者评论家所关注的中心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说什么”(言说方式),人们通常都认为是“说什么”决定了作品的成与败,决定了作品生命力的长与短,至于“怎么说”(言说内容)则是无关宏旨的。

  • 标签: 文学批评 经典作品 言说方式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 简介:晚清如梁启超等受过严格八股文训练的学人,要想摆脱八股文句式构造和思维方式的约束,实现文学的现代转换,往往要经历"炼狱"般的过程。本文以梁启超为个案,试图探讨他在文学实践中解构八股文的方式,首先描述了晚清批判八股文的言说场域以及梁启超的姿态;其次分析了梁启超"时务文体"和前期"新民体"以对八股文的"二分对"句式的改装实现了对八股文的初步解构,最后重点分析了梁启超后期"新民体"通过与《民报》的论战而引入"三段论法"后彻底解构了八股文。

  • 标签: 梁启超 八股文 二分对比 三段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