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乐业壮族隆古歌是产生于广西西北部部分壮族聚居地的一种叙事民歌载体,主要流行于乐业县新化镇磨里村、甘田镇、同乐镇以及邻近的凌云县加尤乡、玉洪乡,天峨县的更新乡、六排乡和风山县的更沙乡、金牙乡等壮族村寨。

  • 标签: 古歌 叙事民歌 聚居地 壮族 西北部 乐业县
  • 简介:<正>伊利斯是伊克巴尔的诗歌中一个很迷人的形象。西方文学中“伊利斯”的传统译法是“撒旦”。伊克巴尔在诗中主要用“伊利斯”这个词,个别场合也使用“亚撒色”或“撒旦”。这几个词的基本意思是“魔鬼”。究其根源都是来自《旧约》。这里主要想探讨在伊克巴尔的诗歌中的魔鬼的形象,故沿用伊利斯这个词。伊利斯这个人物,无论在东方或西方的文学中,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盛行的地区或国家的文学中,虽然有时对他的称

  • 标签: 伊斯兰教 造物主 基督教 犹太教 穆斯林 印度次大陆
  • 简介:荪在中国英语界是一个传奇人物,老一辈许多英语大家从燕荪那里得到了英语启蒙教育,他们的回忆录和纪念文章给予燕荪的人品和学识以高度评价。然而,前辈很少谈到燕荪在中国创作的作品,很少谈到他的"中国作品"中的文化和身份问题,以及中国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学术思想。这些都需要我们进入燕荪在这个时期所留下的文字资料,如诗歌、小说、批评论文、书信、旅行笔记等等。本文试图通过细读燕荪在中国创作的诗歌、小说、批评论文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旨在理清燕荪对文化身份、中西文化差异等问题的思考。

  • 标签: 燕卜荪 西南联大 身份 种族 文化差异
  • 简介:我的导师宛灏先生去世已经两纪了,如今回想起与他在一起的日子,不禁感慨良多。我读硕士时,有三位导师:宛灏先生、刘学锴先生、余恕诚先生。他们三位从最初开始带研究生起,就是共同招生、共同指导。别的学校、别的专业也有导师组的说法,名义上是几位导师一起招生,但实际上却是几位导师一起上课,具体指导还是有分工的。我们这个导师组,有些不一样,三位导师一起指导学生读书,一起指导毕业论文,是名副其实的导师组。

  • 标签: 导师组 怀念 毕业论文 刘学锴 研究生 招生
  • 简介:驮卢是我的家乡,河畔,我曾写有一曲江水清,江水蓝,洗衣裳,打水仗,石板街,青瓦房,一座南疆古老小镇。位于崇左市江州区左江《左江谣》敬献给她:左江边上是故乡。脚丫踩在浮桥上,少年走四方。家中阿娘坐中堂。

  • 标签: 故乡 歌谣 左江 崇左市 家乡 衣裳
  • 简介:在《奇妙想》中,约翰·巴对当代文学的主题关注至少包括三层含义:首先,他将当代文学主题植入文化史语境中来考察,通过指涉多个文学人物来表达对现代主义鼎盛期的看法,并演示了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当代文学的状况.其次,他在虚构关于奖项的镜像模仿中表达了他对文学奖项所持的悲观态度.再次,他用戏仿和自我戏仿来评价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评论界对小说的各种评论以及巴本人的文学理论,进一步论证小说是一部当代文学状况的批评,巴的当代文学观在文本中清晰可见.

  • 标签: 《奇思妙想》 约翰·巴思 当代文学观 文学奖项
  • 简介:一我妹妹丁宁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1998年春节期间,她告诉我,社里要推出《百年人生丛书》,内容是当代文化名人的回忆录。第一种已经问世,是周一良的《毕竟是书生》。这本书我读后感到很有意思。周一良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毕竟是书生》不到十万字,重点叙述自己20世纪70年代进入梁效写作组,打倒“四人帮”后接受审查的尴尬经历。当时除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外,其他当事人尚未直陈其事。周一良的回忆录态度比较诚恳,

  • 标签: 《思痛录》 20世纪70年代 再版 文艺出版社 1998年 “四人帮”
  • 简介:<正>陀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拉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复杂多端的人物。自他问世以来,无论是俄国的评论界、还是苏联的文学研究家、围绕着他的问题,发表过许多有争论性的文章。今天,在拉珂尔尼科夫这个异常复杂的人物身上,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仅就他的某几方面的问题提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主要人物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个人主义 个性解放 革命民主主义 统治者
  • 简介:在文学类型的研究中,格套(convention)所起的作用是一个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尽管种种惯用模式常常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是无甚研究价值,然而我们将一种类型认作为类型,最终还是由我们称之为格

  • 标签: 张衡 屈原 司马相如 霍克斯 文学类型 离骚
  • 简介:元人乔吉在谈及诗词的章法时曾说:"作乐府亦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里所说的"凤头"就是强调诗词创作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词的起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其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也;2.造境:由写景入手,创造一个符合主题的环境,由景生情,表达主题,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

  • 标签: 辛词 辛弃疾 设问 诗词创作 欧阳修 表达
  • 简介:西风马首。有哀蝉几树,高下声骤。村外烟消,水际沙寒,斜阳似恋亭堠。丝丝缕缕纷堪数,更仿佛、叶初开候。待月中、疏影东西,共故人携手。摇落江潭万里,系船酒醒夜,长笛京口。读曲歌残,晓露翻鸦,萧瑟白门非旧。赤阑桥畔流云远,遮不住、短墙疏牖。话六朝、遗事凄凉,张绪近来消瘦。(《疏影·秋柳》)"秋柳"在清初诗词中,是一个十分"热门"又极其微妙的题目。诗自顺治十四年(1657)王士稹在济南大明湖赋七律四章,转眼间传遍大江南北,和者数百家,和作几千首;而原倡主题,或言感慨良辰易逝,或谓凭

  • 标签: 朱彝尊 六朝 咏物词 作品主题 大明湖 西风
  • 简介:<正>一如何认识莎剧的思想性?在莎评史上,英国的约翰·帕尔默、J·M·罗伯逊、史文朋、锡德尼·里、E·道登,法、德、俄等国的雨果、罗曼·罗兰、歌德、普希金、别林斯基,美国的哈里·莱文、安妮特·鲁宾斯坦及各国的马克主义者都对莎剧的思想性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在当代西方莎评中,新历史主义等一些新派莎评家们对莎剧思想性的研究和解释也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其他一些如结构主义莎评、解构主义莎评、符号学莎评、女权主义莎评、意象派莎评等具有某些

  • 标签: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马克思主义 莎学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 “莎士比亚化”
  • 简介:自古诗歌伤春悲秋,寒秋气氛,孤凄寂寥游荡心头,纵使丰硕景象,昂扬之情,也难解萧瑟愁绪。郭小川于1975年创作的《秋歌》也是如此。往昔诵其章,其人,可见那雄浑而壮丽的气势,高调的战斗激情跃然纸上,仿佛是当年历史舞台上昂首赤膊的勇士在孤独地吟啸。可今日再三读之,你还会有那种受到激励的感动吗?更多的是感悟诗人潜伏于这种激昂下的矛盾而复杂的心境。

  • 标签: 《秋歌》 郭小川 激昂 卑微 歌声 1975年
  • 简介:德里达在对马克主义沉默多年后,于1993年公开谈论马克主义,并于1994年出版了《马克的幽灵们》,但这是一种解构版本的马克主义,旨在激活马克主义批判和变革世界的精神,将马克主义从极权主义、教条主义的阐释中解脱出来,变成一种不断革命论和未来学。他将这种精神的特征阐释为“徘徊的幽灵”。对此,他是借用《哈姆莱特》中鬼魂和与鬼魂打交道的几个人物的意象来展开其论述的,通过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与马克的几部经典著作的交错解读,阐述了对马克的精神、对欧洲知识分子的责任、对当下时代、特别是对马克关于“变革时代”的指令的独到思索,回答了全球化语境中“马克主义何处去”和“马克主义衰亡了吗”的问题。

  • 标签: 《马克思的幽灵们》《哈姆莱特》解构与马克思主义 批判与向往
  • 简介:<正>陀妥耶夫斯基“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度”的创作探索,对二十世纪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英国1978年重版的《现代主义,1890—1930午》(布雷德伯里等编)在论述现代主义的艺术源流时,特别提出了福楼拜、波德莱尔、陀妥耶夫斯基和易卜生这四位作家创作的影响。但是,陀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艺术,不仅影响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艺术流派,而且也影响了二十世纪不断更新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流派。

  • 标签: 小说人物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小说艺术 现代小说 托尔斯泰
  • 简介:《洪堡的礼物》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主人公西特林所忧所思问题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他的个人问题、当今世界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命运问题等,深刻地反映了当今西方的社会问题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 标签: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异化
  • 简介:中小说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为乡村世界的底层人民在这一转型语境中艰难异常的生活困境及虽然充斥欲望的喧嚣但难掩衰朽失陷之态的乡村社会。但其创作同时也表现出了现代表现手法与叙事节奏感匮乏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韩思中 权力 资本 乡村失陷
  • 简介:浅论陀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义宗教文艺观徐雪梅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小说家陀妥耶夫斯基,其文学创作极为丰厚。虽然他不是理论家,也没有对自己的文艺观点进行过系统的阐述,但他却对与创作直接有关的艺术理论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这些观点都散见于他的作品、文章、...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道主义宗教 《卡拉马佐夫兄弟》 文学创作 人性恶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