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诗人们总是追求着诗美,而诗美又总是象奇妙的大自然和生活的浪花一样,呈现着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色泽。在美的天地里,既有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美,既有朴素美,也有华丽美,既有壮美,也有优美……”那么,我国当代杰出诗人郭小川所创造的诗美,究竟又美在哪里呢?读过郭小川同志的大部分诗作,掩卷深思,我以为可以拈出“壮丽”二字。即是说,郭诗之美,美在壮丽。壮,即豪壮,丽,即华丽。豪壮而又华丽,这便构成了他诗作特有的壮丽美。

  • 标签: 郭小川诗歌 壮丽美 “奇” 阳关 革命人生 音乐性
  • 简介:<正>1972年,我在文化部咸宁干校五连,住在湖田里的丁字河工棚,和陈树诚同志一起放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5头牛放出去吃草,8点钟以前又

  • 标签: 陈树 郭小川 丁字 胡乔木 团泊洼 门目
  • 简介:众所周知,1957年的中国是极不平静的。作为诗人,特别是作为身处高层的文艺干部,郭小川的1957年注定是一串动荡喧嚣的日子。在政治漩涡中心,在诗创作的激情之中,郭小川个人的矛盾状态与1957年的复杂局势在日记中展露无遗。这是一份难得的历史记录。同时,应当指出的是,这也是郭小川个人视角中的历史,个人的喜恶判断与历史的是非曲直并不一致。而我们看重的是它作为史料的价值。由于篇幅所限和凸现重要史事的考虑,我们删去了日记中重复 蔓部分及关涉私人生活的琐细枝节。

  • 标签: 十二时 工作问题 《人民文学》 《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郭小川 六时
  • 简介:勿庸置疑,郭小川对诗歌,尤其是对抒情诗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他的诗歌,尤其是抒情诗无不呈现出“四化”倾向(即革命化、典型化、群众化、格律化),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新诗。一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他的抒情诗的革命化。谈到革命化,可能有人会嗤之以鼻:这算什么东西?然而,我们先要声明:一是诗的“革命化”是诗人生前的主张,且渗透于他全部抒情诗的字里行间;二

  • 标签: 郭小川诗歌 抒情诗 格律化 群众化 “四化” 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 简介:地分南北五七干校出是非1969年9月底,中国文联大楼六七百人被连锅端往五七干校。不过却地分南北:中国文联、作协与文化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南去湖北咸宁;剧、音、美、舞、曲、影、摄等协会同戏曲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农业电影厂、电影研究室北去

  • 标签:
  • 简介:<正>文艺的春天,使人常想起诗人郭小川的《春暖花开》中那些绿色的诗行:“春天来了,中国布满生机.”“好春天,惹得世界欢欢喜喜.”“好春天,使天下皆诗.”在严冬时节,郭小川曾在致友人书信中顽强地宣告:“我在创作上的青春,不在过去,而在未来.”然而,当坚冰打破、早春降临,饱受寒冬折磨的的诗人却在河南溘然长逝,这是一九七六年十月十八日.对

  • 标签: 郭小川 抒情诗 时代精神 新民歌 甘蔗 五十年代
  • 简介:郭小川是当代新诗主潮“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被视为“战士诗人”的代表。他身上始终交织着“战士”与“诗人”的多重性。他的“战士”自我总是努力地去统摄“诗人”自我,而“诗人”自我在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统摄时,却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有所游离。他越是真诚地写作,越是陷入时代赋予的困境。郭小川其人其诗,因此成为“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复杂纠结的一个典型样本。

  • 标签: 郭小川 诗歌 战士 诗人
  • 简介:郭小川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摹拟到创新的过程。他被称为“战士诗人”,从时代现实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大量诗歌创作的养分,以抒发典型化的思想情感。然而,他又能冲破时代的局限,以真情实感塑造自我形象,以独特视角把握时代精神,以个性智慧实现艺术创新,并在思想和题材上进行突破,从而实现其诗歌创作的守成与越界,这显示出当代文学发展的丰富与复杂。

  • 标签: 郭小川 诗歌创作 守成 越界
  • 简介:《秋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是郭小川经历“文革”后,为自己政治生涯书写的最厚重的一笔。郭小川是在战争岁月成长起来的,因而常以战士自诩。在郭小川的生命中“国”与“家”是不分的,“国”大于“家”,“国”大于“己”,他时时以主流意识作为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导向,常言他是时代的歌手。而在不同时期的诗作中他又常常流露出个人情感。这种情况是郭小川文学生涯中令人深思的现象。

  • 标签: 《秋歌》 郭小川 诗篇 重读 矛盾 政治抒情诗
  • 简介:自古诗歌伤春悲秋,寒秋气氛,孤凄寂寥游荡心头,纵使丰硕景象,昂扬之情,也难解萧瑟愁绪。郭小川于1975年创作的《秋歌》也是如此。往昔诵其章,思其人,可见那雄浑而壮丽的气势,高调的战斗激情跃然纸上,仿佛是当年历史舞台上昂首赤膊的勇士在孤独地吟啸。可今日再三读之,你还会有那种受到激励的感动吗?更多的是感悟诗人潜伏于这种激昂下的矛盾而复杂的心境。

  • 标签: 《秋歌》 郭小川 激昂 卑微 歌声 1975年
  • 简介:摘要建设工程的迅猛发展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但其安全生产事故也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建设工程,由于工程的难度相当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在加速。因此,我国的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减少安生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 管理理念 创新
  • 简介:郭小川的《秋歌》是一个有裂痕的文本,其中既有对“大我”的张扬,也有对知识分子身份的瞬间照亮,所以无论是从反“四人帮”的角度去对其做拔高理解,还是从歌颂领袖的角度对其进行贬低,都会失之于片面。与其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反抗和斗争,不如说表现了诗人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矛盾重重的心理。

  • 标签: 郭小川 《秋歌》 知识分子
  • 简介:郭小川一生最大的梦想是在新中国的诗坛进行诗的革命,然而,身处特殊时代、具有特殊身份的他,又必须遵命写“革命的诗”。今天的人们很难感知郭氏在极左的政治语境里,以一个诗人的全部生命投入,试图突破极左文学思想禁区的勇气、艰辛与磨难。诗人在遭到一次甚一次的粗暴批判后,总是顽强地进行一次次诗的革命。在郭氏勇敢突围的悲壮历程中,凸显了一个本真诗人作为一个自觉的“人”的存在,一个试图把握自己的文学命运的诗人式英雄的生命姿态。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诗坛,没有哪个时期比郭氏时代更难于接纳诗的探索,也没有哪位诗人的探索比郭小川更具悲剧色彩。然而诗的革命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使他的诗的革命无法获得希望中的成功,而他最终也成了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的西绪福斯式的悲剧英雄。

  • 标签: 新中国 郭小川 诗坛 文学思想 悲剧英雄 政治语境
  • 简介:郭小川(1919-1976)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意境开阔而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贵抒情,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没有比诗歌那样更能集中地体现作者的个性和气质的了,我们要了解郭小川诗歌的创作特色,也有必要简略地勾勒一下“这一个”诗人的面影。

  • 标签: 诗歌艺术 创作特色 郭小川 艺术感染力 “这一个” 文学样式
  • 简介:在“十七年”政治——文化语境中,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出现了创作动机与实际效果之间有趣的相悖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诱因在于文本的复杂性,诗歌表层上讲述的是从“合”到“分”的“爱情”故事,而在深层上则以“爱情”故事为依托。反观与思索知识分子与革命之间“融合——冲突——缝合”的动态过程,表层上讲述的是“他者”的悲欢离舍,深层上叙说的却是“自我”历史记忆及现实体验中的欢乐与痛苦。

  • 标签: 郭小川 《深深的山谷》 知识分子 革命 关系
  • 简介: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林区三唱》中的《楠竹歌》、《花纹歌》,脍炙人口,其中,《楠竹歌》曾被编入全国统编初中课本。虽然如此,但其创作经过却鲜为人知。汀泗区请郭小川写劳模事迹197O年秋收,湖北省咸宁县汀汹区甘棠公社燎原大队的省级劳模、老贫农杨家大带病参加生产队挑谷头,在过田缺口时中风病故。杨家大旧社会在咸宁、嘉鱼、武昌、蒲诉四个县辗转做长工几十年,83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天天出工,还经常义务为集体做好事,并积极为生产队长出点子,支持队里工作。汀汹区安排秘书兼宣传报道干事成才德将他的事迹写了一篇材料,并送了一份到中共咸宁地委机关报《咸宁报》去发表。当成才德带着这份材料参加咸宁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

  • 标签: 郭小川 楠竹 东方红水库 革委会 咸宁市 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