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人或称我收藏家,必起立正襟而对曰:"实不敢当!实不敢当!"古代名家,姑置勿论。近现代允称收藏家者,如朱翼庵先生之于碑帖,朱桂辛先生之于丝绣,张伯驹先生之于书画,周叔弢先生之于古籍,学识之外,更雄于资财。以我之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实不具备收藏家条件。此集所录,除舅父、先慈所作书画及师友赐赠翰墨文物外,大都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人舍我

  • 标签: 周叔弢 朱翼 张伯驹 新丰折臂翁 新乐府 不公正待遇
  • 简介:2007年离开外交部部长职务后,不下二十个境内外出版社许多熟悉、不熟悉朋友约我写回忆录,有的还试着以天价稿酬吸引我,我都半开玩笑地婉拒:等我老成一点儿再说吧!现在我还太幼稚.许多事儿拿捏不准…为此,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令多少朋友失望。

  • 标签: 李肇星 自序 序言 无序 2007年 外交部
  • 简介:我国杰出革命文学家,鲁迅瞿秋白挚友,五四以来我国翻译介绍苏联革命文学先驱者,本刊顾问曹靖华教授于1987年9月8日因病逝世。为了深深悼念这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年高德劭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本刊特将戈宝权先生于曹老九十寿辰时所作《回忆曹靖华同志相处日子》一文发表如下。

  • 标签: 革命文学 瞿秋白 翻译家 中苏文化 五四以来 友谊
  • 简介:<正>托尔斯泰朋友,法官柯尼,讲给他听一件事实事:有个上流社会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妓女就是他亲戚家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把他送给育婴堂,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落入下等妓院,当了妓女。这个年轻陪审员认出她就是被他糟蹋过姑娘,来找法院检察官柯尼,告诉他自

  • 标签: 托尔斯泰 女主人公 玛丝洛娃 革命家 贵族 养女
  • 简介:<正>《外国文学名著辞典》(这是外国文学系列辞典第一部,其他三部为《外国文学形象辞典》、《外国文学名家辞典》《外国文学名词术语辞典》)出版是一件合乎时宜,适应现实需要有意义事。我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突起及其发展,都受到了外国文学影响。作为五四文学传统代表者鲁迅先生提出过“拿来主义”,他自己就是最能以宏大气魄、正确态度接受外国文学滋养典范。但解放以后有一段相当长时期,由于“左”思潮干扰,外国文学介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翻译作品不多,而且是限制在某种狭隘框框之内,有所偏废。在那“史无前例”时期,更是完全停顿了,形成了一种闭关锁国局面。一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放政策指导鼓舞下,才打

  • 标签: 外国文学名著 作品 文学形象 辞典 五四文学传统 五四新文学运动
  • 简介:史诗《伊利亚特》开篇冠有一段开宗明义诗(卷1.1—7),其核心主题“忿怒”、“苦痛”、“分离”、“宙斯意愿”等其他相关主题共同构建了史诗内在结构与精神意蕴,对理解整部《伊利亚特》旨趣至关重要。本文将该诗置于史诗正文早期希腊思想史语境中予以考察绎读,旨在呈现“荷马祈求女神歌吟阿喀琉斯之怒”独特意蕴——颂扬一种英雄伦理与耻感文化下“荣誉”观,籍此揭示《伊利亚特》世界是一个企图恢复“秩序”世界。

  • 标签: 忿怒 荣誉 阿喀琉斯 宙斯 秩序
  • 简介:<正>就我们今天广大读者而言,外国文学实际上就是翻译文学,因为这种文学是从外国语翻译过来,把外国作家作品,通过我们文学移植,变成为我们读物。在这个意义上,谈到外国文学,就免不了要联想到翻译。当然,在这里谈翻译不一定太切题。但翻译确是介绍外国文学一个桥梁,没有它,也就谈不上外国文学。文学作品也是艺术作品之一种,因而翻译也是一种艺术——一种创造性艺术。这个艺术没有掌握好,外国文学也介绍不好。但这个事实却很少引起人们重视,一般文学史家也不大谈到它。

  • 标签: 外国文学作品 艺术家 翻译文学 作品欣赏 世界文学 江青
  • 简介:这本回忆苏珊·桑塔格小书2008年开始动笔,这一年,我应邀为文集《导师、缪斯恶魔:三十位作家谈改变他们生活的人》(自由出版公司,2009年)撰稿.我想写伊丽莎白·哈德威克这位受人敬重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她几个月前刚去世,是我20世纪70年代初在巴纳德学院读本科时候老师.可结果是哈德威克已被两人选走.

  • 标签: 不同桑塔格 中文版序 桑塔格永远
  • 简介:眼下谈到书,我首先想自然就是乔伊斯《尤利西斯》。我已经日日夜夜它打了两年多交道,但愿明年此时能脱稿。由这部书我又很自然地想到你。3年前,倘若不是你那么热情怂恿,我是绝不会心血来潮,贸然拾起它。因为我充分了解此举难度。半个世纪前在剑桥那样条件下,我都未敢尝试。如今,人已八十好几,能搜罗到身边参考书终归有限,向人请教起来更没那么便当,这真是没罪找枷扛!然而正如你所说,这是个亟应补上空白。七十多年前问世

  • 标签: 《尤利西斯》 乔伊斯 梦之谷 芬尼根守灵夜 创作界 作品自身
  • 简介:上人外人内天,不定不乱,舍法而渊泊,无心而云动,色空无碍,不物物也。默语无际,不言言也。故吾徒得神交焉。玄关大启,德海群泳。时雨既降,春物具美。于诗者,人百其言。

  • 标签: 王维 历史
  • 简介:《自由颂》是普希金里程碑式重要作品之一,不仅在俄罗斯家喻户晓,在我国也拥有广泛读者及众多译者研究者。而《亚历山大一世假想谈话》(以下简称《假想谈话》)即使在普希金祖国,至今也没有被公认为毫无问题版本和解读;我国则似乎只有谢天振冯昭?..

  • 标签: 普希金 拿破仑 历山 屠格涅夫 沙皇 法度
  • 简介:南朝刘宋时期画家宗炳,同时也是一位画论家和佛学思想家。他《画山水》是中国早期画论经典之作,也是第一篇山水画论,在中国画论史中国美学史上,有着备受瞩目的重要地位,并对中国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画山水》提出一些重要命题如“澄怀味象”“山水有灵”“应目会心”“应会感神”“畅神”等进行了理论层面的阐释,且联系宗炳的人生态度、思想取向等,对于一些以往未尝得到有效理解内容,进行了融会贯通阐释。

  • 标签: 宗炳 《画山水序》 澄怀味象 山水有灵
  • 简介: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含少女)诗作数量不多,但这类诗作大都写得富有诗趣,颇具特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娇女诗》可谓中国古代最早写少女情态妙诗。此诗极尽铺陈之能事,着力描绘诗人两个

  • 标签: 《幼女词》 施肩吾 毛铉 诗歌 表现手法 童心
  • 简介:卫方济(1651—1729)在中国礼仪之争最后数十年纷繁复杂气候下发表了《中国六大经典》《中国哲学》两部译作。为能使中国基督徒免于种族身份与宗教身份难以兼容尴尬处境,他探索出了以亚里士多德视角来阐释儒家经典一种文本研读模式。因而卫方济译本有着相当自由性—他尝试将儒家经典文本与尼各马可伦理学(或曰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相融合,而非仅从文字层面来进行翻译。这一融合得以展现出两种不同文化间共通性与超越文化藩篱普世真理。正是这一融合使克里斯蒂安·伍尔夫、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伏尔泰等哲学家深受启发:它是尚未被殖民与后殖民理论禁锢纯理性理念,是那个文化交流还未被西方思考模式固化时代话语丰林中一枝秀株。

  • 标签: 耶稣会在中国的适应政治 经院哲学 新儒学 阐释学 美德伦理学 早期启蒙思想
  • 简介:<正>泰戈尔长篇小说《沉船》写于1902年,讲一对夫妇——纳里纳克夏与卡玛娜一对情人——罗梅西与汉娜丽妮之间悲欢离合故事。主要人物是卡玛娜,一个纯洁、善良、勤劳、美丽小姑娘。她是个孤儿,寄居在舅舅家,从小就象奴隶似的干活,长到印度教社会规定结婚年龄,仍无人肯娶她,因为没有人愿为她出嫁妆。幸而碰上个好心人纳里纳克夏,愿意同她结婚,但命运之神又捉弄了她,就在她举行结婚仪式后随丈夫乘船回家时,狂风吹翻了他们船,她漂流在一个沙滩上,被也是娶妻乘船回家时遇难罗梅西救起,不巧他俩对自己配偶都未看过一眼,罗梅西是出于怨恨,因为他本来爱着梵社姑娘汉娜丽妮,这次结婚是迫于父命;卡玛娜则是由于害羞。这时双方都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爱人,卡玛娜就这样随着罗梅西回了家。

  • 标签: 丈夫 主要人物 主题思想 妻子 母亲 爱情
  • 简介:<正>粮食爱情有没有关系,我说,有。只是我们在同时拥有粮食爱情时,就忘记了粮食。或许,更多时候,我们是在关心爱情经营爱情,不再关心这个季节成熟什么粮食,不再为填饱肚皮粮食算计了,甚至想象不出粮食样子了。金灿灿谷子,黄澄澄麦子,饱满包谷,圆润黄豆,黑脸苦荞,我们都还能记起多少。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粮食那一点点温存,以唤起我们胃口,找回我们良心。谷子谷子舂去那一层薄薄皮壳,就是晶莹白亮大米了。大米是乡村宝贝。我乡村水田很少,我家只有两分水田,便成了我家宝。到插秧时,就像过节。我站在田坎上一把把秧苗往水田抛,看水田泥浆在大人裤腿、背脊上开出一朵朵泥花。

  • 标签: 一朵朵 苦荞 会说话 如水 皮壳 两兄弟
  • 简介:说笑话、讲故事、拿人开涮说事儿,对象素材一般是熟悉或亲切,陌生太小众,不容易引起共鸣,令人畏惧的当然敬而远之,减了说笑倾听兴趣。孔子是名人,妇孺皆知;《论语》是经典,但却是最亲切最通俗一部,显然都是编排好对象、好材料。更何况,人已作古,书也是古书,不能站出来辨伪,更不能控告名誉权,便只能听凭后人演绎了。

  • 标签: 《论语》 孔子 演绎 讲故事 名誉权
  • 简介:陈江给人感觉总是行色匆匆,奔忙在世界各地.时而亚洲,时而美洲,又或是欧洲。因为金鹰业务几乎遍及全球,他常常乘夜班飞机,只能以飞机当床,而白天.他则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不同国家,游刃有余地应对着纷繁复杂商务。而最能留住陈江无疑是中国。

  • 标签: 陈江和 中国 飞机 美洲 商务
  • 简介:钱理群教授“鲁迅作品解读”课堂,切中了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命脉,提出了“精神底子”教学观念“立人”思想教育,与当今提倡把语言运用落到实处并无矛盾之处。沈文涛老师撰文批评,本文认为不妥。

  • 标签: 钱理群 沈文涛 语文教育 鲁迅作品 精神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