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周易》中界定出了三种正面人物:君子,大人,圣人。“君子”在《周易》经与传中出现的几率最高,显然是社会的栋梁;“大人”与“圣人”在经与传中出现的次数较少但位置重要,显然是社会的领导者。无论是社会的栋梁还是领导者,其“立人之道”的基点都在于效法自然。

  • 标签: 《周易》 人文精神 道德修养 “仁义”思想
  • 简介:郭沫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对他早期文艺观的形成是巨大的。这其中.《周易》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体现在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诸多方面。本文试图揭示这些方面,具体内容涉及“动的精神”、宇宙自然观、文艺生命本质论、艺术辩证法等方面。笔者希望在此基础上确证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深层学理基础之一是《周易》.《周易》是郭沫若接受西方文论时的审美期待视野的主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郭沫若 《周易》 动的精神 宇宙自然观 艺术辩证法
  • 简介:卓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宗教与艺术关系、文学与文化关系、文化产业等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宗教艺术论》、《宗教文艺与审美创

  • 标签: 海外华文文学 中古文学 文艺美学 传媒研究 文艺评论家 文艺理论
  • 简介:"小词"在宋人词话中出现频率颇高,其内涵是指词体篇幅短小,并非宋人给词附加的蔑称.宋人以小为美,将绝句也称作小诗,还有更多以"小"称物的语言现象,因此,小词与小诗表达了宋人同一种文化心态.

  • 标签: 宋人 小词 小诗
  • 简介:二、《系辞》下1、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解释:这是《系辞》下篇的第一大段,一般叫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指八卦的符号排列出来,象征天下各种事物。重读chóng,指重叠。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指八卦每两卦叠在一起,产生六十四卦,包括爻的各种情况。刚柔相推,变在其中,指阴爻、阳爻互相更换,

  • 标签: 六十四卦 延安文学 思想文化 八卦 事物 刚柔
  • 简介:王屋是晚明嘉兴一位布衣词人,其交游十分广泛,主要交往对象包括嘉兴望族如魏氏、钱氏、陈氏、曹氏、支氏;江南文士如吴熙、夏缁、顾艾、卞洪载、陈继儒、钟惺;方外人士如黄叶禅师、慈筏上人、雪谷禅师等.通过对其交游情况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王屋的生活情况,了解这些交游对其生活、情感、性情、创作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明词交际功能强化的原因及其具体发生、存在形态有更深入的认识.

  • 标签: 王屋 交游 嘉兴
  • 简介:摘要元修《宋史》由于繁冗芜杂,历来为史家诟病。尤其清代,学者们认为《宋史》成书仓促,一是内容考订不精,过于杂乱;一是缺漏甚多,不足以反映宋代社会全貌。因此,或重修,或考证,或补缺,撰写了一大批相关著作,极大的弥补了元修《宋史》的缺憾。对后世进行《宋史》相关的研究,贡献极大。

  • 标签: 清代 《宋史》 重修 考证 补缺
  • 简介:本文所介绍的,是聂绀弩发表于民国时期各类报刊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未收入《聂绀弩全集》(2004年武汉出版社),也不为研究者提及。笔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辑得这些作品,觉得这些作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聂绀弩,于学界的聂绀弩研究,应会有益。

  • 标签: 《聂绀弩全集》 佚文 武汉出版社 民国时期 搜集资料 作品
  • 简介:姜宸英是清初著名古文家、诗人、书法家、史学家.他交游广泛,在数十年的南北奔波中,结识了一大批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考察姜宸英的社会交游,有利于深入地探究他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发生、发展的原因,客观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集中考姜宸英的与清初文苑、诗坛等重要人物的往来及相互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姜宸英的文学创作提供基础和前提.

  • 标签: 姜宸英 交游 王猷定 魏禧 徐乾学 纳兰性德
  • 简介:陈师道所留词论仅有《后山诗话》中的论词十一则以及《书旧词后》一跋,但其影响却绵延后世。本文考察了《后山诗话》“以诗为词”一条意见的真赝问题,陈师道对秦七、黄九词的攀比心理,其词品与其人品的矛盾现象等问题。陈师道从尊重词体的独特个性出发,敏锐地察觉出东坡词创作的不同流俗处,使“本色”、“以诗为词”等尚未明确界定的概念进入批评视野并形成批评话语,构成贯穿词学理论批评史的焦点问题与理论线索。

  • 标签: 陈师道 词论 以诗为词 本色
  • 简介:流行词语是新词新义产生途径之一,它具有青年化、直白性、创意性、趣味性、简雅性、区域性及时代性特征。

  • 标签: 浅述 流行词语 特征
  • 简介:写作需要一个入定期,像禅家一样,入定了,才可能产生前世今生的幻像。没有幻像的文学,事实证明是没有留存的价值的。写作需要抛开太多东西,像孤家寡人那样生活,但现实似乎不允许,它常常狰狞地狂笑着,轻而易

  • 标签: 写作 状态 幻像 事实证明 说文学 入定
  • 简介:成县杜甫草堂坐落在甘肃成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飞龙峡口。草堂内今存南宋以降历代诗碑十三通。这些诗碑不仅见证了草堂补葺兴废的历史变迁,也是考察杜甫在同谷生活的重要实物史料。本文重在录释碑文,并简要考证作者,辨正谬误。

  • 标签: 成县 杜甫草堂 诗碑 考述
  • 简介:本文详细考察了《诗经》中创作于西周初年武王、周公时代的祭祀颂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周人的祭祀仪式中,《颂》与《雅》往往配合使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仪式功能,"颂"为敬神之歌、献祭之歌,对象为神;"雅"为功之歌、垂戒之歌,对象为与祭之人.另外,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确定,周人思想观念中的"颂",也经历了一个由仅指郊祭乐歌到包括部分庙祭乐歌在内的扩大化过程.

  • 标签: 祭祀颂歌 《颂》《雅》 仪式
  • 简介:1940年4月,林同济、何永估、陈铨等人在昆明创办《战国策》杂志,1941年12月,林同济又主编重庆《大公报》报中周刊《战国》,这就是“异军突起”、名噪一时,也引起争议的“战国派”(也称“战国策派”)的由来。从起源看,“战国派”之名最早源自一篇新闻报道,1940年11月,著名记者范长江在昆明问访林同济、何永估、陈铨、沈从文、雷海宗、洪思齐等人后,

  • 标签: 《战国策》 作者群 1940年 考述 笔名 《大公报》
  • 简介:豫西北唐宋时期谓怀州,此域民间演剧氛围厚重,从唐《踏摇娘》、宋《祈雨歌舞》之歌舞戏到戏剧文物所载宋代民间傀儡戏搬演再至戏曲砖雕所现脚色齐全的杂剧装扮,皆说明此域唐宋民间演剧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这些史料和文物可补此域唐宋民间演剧史料阙如之憾,同时亦为考察和研究此域民间民俗等文化提供注释。

  • 标签: 豫西北 唐宋时期 戏剧史料
  • 简介:唐代诗人杜甫伟大的人格典范和杰出的诗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诗人苏舜钦对杜甫非常推崇,其诗歌主要学习杜诗,这包括诗歌字法、句法、意象及创作四个方面。苏舜钦对杜诗的学习不是一味摹拟,而是借鉴杜诗,为我所用,有所变化,有所创新。这对宋代诗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苏舜钦 杜诗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