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简介:李文学(1977-),男,安徽安庆人,华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艺术与艺术教育。李汉荣(1960-),男,广东梅州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摄影艺术。

  • 标签: 李文学 李汉荣 摄影作品 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简介
  • 简介:新世纪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外向化的趋势。首先,为了应对文学边缘化的格局,文学创作向现实回归,在创作方法上从现代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其次,文学创作表现出视觉化倾向,具体表现为生活的景观化和文体的类型化;再次,文学创作表现出空心化倾向,屏蔽内心渐成风尚,在艺术表现上日益忽略心理描写,在创作情感上表现为旁观的冷漠。本文主张,文学主体应该以内在力量激活现实;文学与视觉文化的关系,应该是在竞争中共生;文学是人学,更是心学,文学应该直面内心困惑。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文学环境 外向化 视觉化 景观化 文学是人学
  • 简介:现代性造成当代文化"众声喧哗"局面,而视觉符号以其自身直观性、可依托的图像技术以及消费潮流的优势而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景观。文章研究了视觉文化背景下文学的新变,探讨了文学再现研究的必要性,梳理了新时期绘画中文学再现研究现状,系统深入探讨了文学再现研究的范围和思路。

  • 标签: 绘画 文学再现 新时期
  • 简介:民族关系、理学观念与地域色彩构成影响近古文学观念的三大要素。朝代更替与民族关系构成近古政治变迁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对作家的文体选择与创作的审美风尚影响深远。理学与心学的消长演变不仅成为区别宋、明文学观念异同的核心要素,甚至牵涉到清代文学观念的重要学术背景。自宋代以来日益增强的江南地域文化观念不仅与王朝更替、民族关系互为影响,构成种种内涵复杂的文学思潮,而且不同层级的地域文化与文学板块形成更为多层面的观念互动。因此,民族关系、理学观念与地域色彩这些文化要素综合起来,构成近古文学观念的文化语境,深深影响到近古文学观念的内涵与属性。

  • 标签: 文学传统 民族关系 地域文学 地域色彩 兼论 清代文学
  • 简介:从文化视野看,刘永济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他以"参稽外籍"、"比附旧说"作为《文学论》的著述方略,即是这种文化视野的展现。从文学史视野看,刘永济虽然承认"感化之文"、"学识之文"都可以纳入文学之中,但更为重视"感化之文"。他对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时代和写实时代的确认,表明他对"感化文学"发展的历史确有深刻把握。从文学批评史视野看,《文学论》已初步确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核心理念与格局,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创建者郭绍虞产生过显著影响。

  • 标签: 文学论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史 郭绍虞 中国大文学史 三重
  • 简介:从1949年之前编纂的某些家谱中,我们可以对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底层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获得一定认识,从而还原出更为全面、立体的古代文学生态系统。底层文人对待文学写作和批评,既有和精英文人一致的地方,即写作态度很认真,写作精神很投入,对作家和作品的批评内容也非常接近;同时又有着鲜明的区别:底层文人写作在粗粝和稚嫩中表现出更多的自然和真诚,他们更惯于从现实生活、现实经验出发去理解作品的情趣和意旨。这虽然不是文学创作及批评的最佳状态,但对促进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启示。尤其对于纠正文学创作中的矫揉造作和文学批评中的故弄玄虚,无异于一剂苦口良药。底层文人崇尚经典又偏好通俗的阅读行为,对于我们认识并构建当前的大众阅读亦有启示意义。

  • 标签: 文学创作 文学写作 大众阅读 古代文学 张氏宗谱 文学评论
  • 简介:彝族早期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其独具特色的"诗性"气质以想象性、历史性、情感性、思辨性、节奏感等为主要特征,并力图在对人的本质确证中张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以诗性智慧照耀审美人生,在"诗意地栖居"中尽显生命的本真与自然。彝族早期民间文学的创作特征就主要体现在其诗性言说方式和诗意内涵表达上。

  • 标签: 彝族 早期民间文学 诗性 诗意
  • 简介:《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参照文学观照绘画史,不仅完整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学与叙述性图像的关系史,而且对当前"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研究表明,无论图像媒介怎样丰富、绘图技巧如何演进,作为对文学的"图说",图像基本的文学功能是图像修辞、图像阐释以及图像表彰。图像的文学功能,也就成为了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标签: 图像 文学功能 修辞 阐释 表彰
  • 简介:由蒋霞萍编剧的30集电视文学剧本《凤凰涅》,勾画了企业改制与产业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民营企业的现实遭际,集中展现了主流价值观下的审美文化品格,深度透视了民营经济的演进,从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视角出发,架构出错综复杂的人物群像,凝练出意蕴丰富的情节内容,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是中国电视剧不可多得的力作,代表着工业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收获。

  • 标签: 电视剧本 工业题材 民营经济
  • 简介:<正>引言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思想激荡,人文学科研究的现代化也随之开展。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关注民间社会及其文化的"眼光向下的革命"成为一种强大的潮流。而对此潮流有着重大贡献的是中国俗文学研究开拓者和奠基人郑振铎,他在1932年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对当时文学史的写作无视民间影响巨大的俗文学提出了质疑,并在书中将大量俗文学纳入文学史的视野。"除了对戏曲发展有一个具体明晰的历

  • 标签: 菱花 文化象征 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 少数民族戏剧 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