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哈罗德·罗森伯格在论述“革命和美的观念”的文章中曾经写到:“艺术中的革命并不在于毁灭的意愿,而是在于揭示已经被毁灭的事物。艺术只能消灭已经死亡的东西。”【1】正象他所陈述的那样,在艺术的范围内“确实是否有革命性通常是不足取的”。“描绘天使或制作彩色玻...

  • 标签: 艺术史 西方绘画 维特拉 寓意画 博物馆 维米尔
  • 简介:  5、东汉碑刻书  东汉碑刻隶书,风格众多,有骏爽者,有疏宕者,有丰茂者,也有华艳者、虚和者、凝重者和秀逸者等.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典型碑刻及其书法特色.  ……

  • 标签: 两汉书法 中国书法史 书法史两汉
  • 简介: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伟大国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一起,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为中国美术谱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从辽阔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到丝绸古道上的戈壁瀚海;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东海的美丽宝岛台湾,祖国的锦绣山河,无处不留下少数民族同胞多姿多采的艺术佳作,闪耀着他们智慧的灿烂光辉。如果说,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所处的社会状况按历史发展顺序加以排列,能展现从原始公社制到社会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动画面;那么,直接诉诸于视觉感受的各民族美术,就给这生动的画面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透过这层色彩,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我国民族美术

  • 标签: 少数民族同胞 民族美术 宝岛台湾 “世界屋脊” 原始公社制 中国美术史
  • 简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山水诗一样,产生于东晋到南朝时期。在葛路先生的《中国绘画理论发展》的书中,有一段谈到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有三种说法,而作者对这三种说法统统持否定态度。当然,对于任何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

  • 标签: 山水画 理论发展 山水诗 中国绘画 地主庄园 士族文人
  • 简介:对近百年书法的研究虽然有部分著述,但是远未臻理想阶段。“二十世纪中国书法”是一个新的书法断代概念。近百年的书法发展是一个由古典形态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形态过渡与转化的过程。“二十世纪书法”同一般“近现代书法”分期有明显不同处,它打破了社会发展概念的限制。书法著分描述型与阐释型两类,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研究方法,各有利弊;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研究才能健康发展。书体例的完善标志着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二十世纪书法”可以借六种体例将学科研究推向深广。

  • 标签: 中国书法史 二十世纪 编纂 社会发展史 现代形态 古典形态
  • 简介:勾经探深研博收——写在《中国篆刻大辞典》出版之际一峰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史载已有7000年历史,实物流传也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篆刻最早的名称为玺,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天子独称玺”,臣下用印或章。汉以后基本沿习此制。伴随早期中国社...

  • 标签: 篆刻学 篆刻艺术 秦统一中国 商周时期 玺印 春秋战国时代
  • 简介:一、"图像证"概念的三层涵义大约十年前,在介绍我的老师哈斯克尔的史学成就时,我将其中所描述的学案概括为"图像证"的观念.当时,有些朋友以为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由于可视图像比语言文献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历史,所以我们应当把前者视为更重要、更可靠的证.为了纠正这类误解,我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结合中西实例,阐述"图像证"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着重指出其陷阱所在.1如今,"图像证"这个说法似为有些人文学者和史学家所乐道.

  • 标签: 图像 实例 文化史 经典 史学成就 哈斯克尔
  • 简介:“方法论”的问题在今天似乎已因过时而并不讨好,然而在艺术史学的视野之下显然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价值。事实上,中国艺术史学在当前还难以充分建立起来,因为中国艺术本身还是一个远不成熟的学科,这主要体现在中国艺术至今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传统,建立不起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这一点上我们(理所当然)远远地落在西方同行的后面。西方世界从瓦萨里、温克尔曼等人以来,已历经数代艺术史家,建立了诸如形式分析、图像学、心理学以至所谓的“新艺术”等等研究体系,建立了独立而成熟的艺术史学科。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艺术史家更是不断高呼“艺术终结了”之类耸人听闻的口号。’但这恰恰说明了西方艺术史学科的成熟——他们已经可建立自己的艺术史学,并且已可对艺术史学科本身作深入的探讨与批判。在这一点上或许正如“反人文主义”的美国艺术史家大卫·卡里尔所言,“这种艺术和艺术史学之间的平行是意味深长的。两种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一种自觉的意识,即它们都是再现的系统”。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方法论” 《金石萃编》 西方世界 艺术史家 20世纪中叶
  • 简介:从“近世之画衰败极矣”【1】,“清代无画论”【2】,到19世纪中国画创造力耗尽”说【3】,诸多先入为主的结论,曾阻碍了对中国近代绘画史的研究,致使这段最近的历史,变成一座似乎难以辨识的雾中远山。虽然,近30年来,20世纪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成果,也带动...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20世纪初 康有为 近代中国 市民阶层 审美观念
  • 简介:就在不久以前,人们还把未经艺术家本人许可而复制的艺术作品或是完全按照艺术家的图样仿制出的作品称之为赝品。同样,假如一个艺术家将二十年前的雕塑进行复制并作为原作出售的话,则会被认为有欺诈之嫌。对于博物馆来说,如果允许艺术家销毁其正在变坏的原作而重制,则会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保护政策。但是近年来,人们对于艺术的生产、保护、复制及展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出一些令人困扰的牵涉到艺术作品“真实性”的新问题.其中,有关艺术品复制的论题最为复杂和棘手。

  • 标签: 艺术作品 科舒特 瑙曼 古根海姆 贾德 概念艺术
  • 简介: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始于19世纪20至30年代。当时,德国哲学和诗歌被介绍到法国。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等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风景画以及浪漫主义先驱西班牙画家戈雅的版画和油画作品,在法国受到推崇。这些对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形成,产生了长足的影响。另外,法国画家格罗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军事题材画和普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军事题材 戈雅 格罗 德拉克洛瓦 德国哲学
  • 简介:<正>文杜里在本书英文版的前言中说过,他的研究工作的开始只是由于想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众说纷纭的评论意见中如何分辨出比较正确的艺术批评,他不满足单纯理论上的阐释因而希图从历史的经验中求得解决。可是这样一条研究道路竟使他整整走了25年。里奥奈罗·文杜里1885年出生于意大利莫德纳。他父亲阿道尔夫·文杜里是著名的美术史家,出版过二十一卷的巨著《意大利美术》(本书第九章中有所介绍),所以他首先是一位家学渊源继承父业的美术史家。他的《西欧近代画家》一书,前几年曾由我国几位美术史家翻译出版(人民美术出版

  • 标签: 艺术批评史 美术史 意大利 翻译出版 述评 英文版
  • 简介: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去世了,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路易十四时代,王权笼罩着一切,艺术成为王室宣扬权力与荣耀的工具,古典主义成为受官方保护和鼓励的风格,艺术家不仅极力模仿古典的样式,路易十四也想在古代的神话中重视昔日罗马帝国的雄风。然而在18世纪来临时,这一切都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路易十四 华托 法国国王 世界美术 弗兰德
  • 简介:威尼斯画派如果说,佛罗伦萨画派诸多大师崇高模仿自然的写实技巧,有偏于科学的而不是审美的考虑的话,那么威尼斯画家的作品上,艺术的本源—爱美求乐,诸诉视觉直观以陶冶心灵才比较完全地得以体现。这一方面由于艺术的创作及欣赏活动的深化和渗透,另外一方面抑或出于天性和环境使然。威尼斯濒临海口,扼东西方贸易之地要,是意大利本土内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美术史图录
  • 简介:外国美术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立体主义美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立体主义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作为一个运动只有几年(1907-1914)的时间,但却对整个20世纪的绘画、雕塑、建筑与设计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体主义运动的中坚人物是巴布洛·路易...

  • 标签: 立体主义 毕加索 德洛内 美术史 几何形 现代艺术博物馆
  • 简介:外国美术图录《世界美术》编辑部编英国拉斐尔前派及后拉斐尔前派对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美术来说,历史画创作自浪漫主义之后陷入沉寂,完全禁锢在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之中,拉斐尔前派的出现,无疑就意味着打破了这种沉寂。具有浓厚英国民族气质的拉斐尔前派与它所处的维...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拉斐尔前派 世界美术 米莱斯 罗赛蒂 泰特美术馆
  • 简介:世界美术的一座巅峰在法国。法国15—17世纪不仅是这座巅峰的基始,有些大师杰作足以在峰顶招摇。法国文艺复兴是畸形地完成的。法国统一的王权摘取了人文主义变革的成果。美术的发展则南取意大利,北倚尼德兰。这个状况一直延续到17世纪终了。

  • 标签: 外国美术史 世界美术 尼德兰 圣母子 甘义 富凯
  • 简介:油画家罗工柳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革命历史画创作的一位著名画家。一九五一年创作的《地道战》,是他从延安时期开始的木刻创作转向油画创作的处女作。一九五九年,他与全山石合作完成了《前仆后继》。一九六一年,以井冈山革命斗争为背景创作的三幅作品又相继献给了观众,即《井冈山》、《上井冈山》(与全山石合作)和《毛主席在井冈山》。除《前仆后继》一幅没有发表过,其它四幅画曾在美术界

  • 标签: 革命历史 创作年代 罗工柳 兼论 艺术构思 井冈山时期
  • 简介:美国西方现代艺术教授维罗斯科讲过一句颇有见解的话:理解西方现代艺术家的观念演变比了解他们的作品甚至更为重要。这使我想起了毕加索的一段耐人寻味的谈话,他说甚至今天还有人不能从立体主义绘画上面看出一点东西,我不读英文,一本英文书籍在我看来当然就是一本空白的书籍,这并不能说英语是不存在的,接着他辛辣地指出,“如果我不了解我不知道的东西,我为什么一定要谴责别人而不谴责自己呢?”的确,在一段时间,我们有些同志对西方现代派艺术正是抱着毕加索批评的那种态度,在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谴责别人”为“形式主义”、“反理性主义”、“腐朽堕落”等,当前,随着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介绍和传入,那种简单化的态度已被大多数人所唾弃,问题是对其如何接受、理解和进行消化。掌握现代派艺术家的观念演变,包括他们对艺术的本质、艺术创作、艺术美、艺术形式的看法和观念,是理解现代艺术极其重要的一环。西方现代艺术以怪异的形象,刺激性的新颖,经常变化的表现形式为特点而呈现出多种面貌,这些形形色色的艺术作品,都是依据艺术家各自不同的、新的艺术观创造出来的,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对于非西方社会的观者来说,掌握他们的艺术观念演变的脉络,会得到一把解开现代派艺术之谜的有用的钥匙。

  • 标签: 西方现代艺术 立体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 现代派艺术 艺术观念 抽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