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陈振国:老师们、同学们,关先生最近办了个近作展,借此机会,由我们系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一次关先生的学术讲座。今天,除了本系的师生外,学校的一些老教师也来了,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我们首先听关先生讲,剩下的时间,还希望听到同学提出一些问题,关先生在现场可以做一些解答。下面大家热烈欢迎关先生给我们讲话。

  • 标签: 学术座谈会 中国画 关山月 岭南画派 美术学院 为人民服务
  • 简介:关山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工作室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1943年夏,关山夫妇等人到敦煌莫高窟考察并临摹壁画。在这次考察中,关山表现出对没骨画法的重视与学习。本文尝试讨论关山敦煌临画中的“没骨”因素,笔者认为,关山在敦煌“意临”“写画”中,对敦煌绘画中没骨晕染有了深入的研究。关氏将敦煌绘画中本来用于塑形的凸凹晕染所形成的“粗线条”提炼为笔法表现的画面内容,予以重新解读。这种以没骨画法来理解结构的临摹方法,使得关山在临摹过程中侧重于画面的结构性特征,并通过对象动态与“没骨”笔法的相呼应来解读出气韵生动的感受。

  • 标签: 关山月 敦煌临画 风格分析 没骨画 晕染
  • 简介:从20世纪40年代起,中华民族正经历着最深重的苦难和动荡.抗战全面爆发,一部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被迫迁往大后方,关山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他艰难辗转跋涉于桂、黔、滇、川、甘、青等西部地区.中国西部为艺术家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蕴涵着地域性与民族性相互融合的艺术空间,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别有人间”.关山以其独特的行脚方式去亲身感知一个新型国家的自然形态,因而也为自己的艺术探索打开一个新的天地—其中“民族国家”的言说空间、“边陲地理”、“国族民生”的重新认知和自我认同,对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等,悉数获得话语展开的空间.

  • 标签: 民族国家 身份认同 西部之行 国族民生 人文关怀
  • 简介:2010年618日下午,由深圳作家协会、深圳书法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关山美术馆和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文学与书法——刘家科新作展”在关山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刘家科的百余幅书法新作。开幕式上,刘家科把以《乡村记忆》为主题的六十幅作品无偿捐赠给关山美术馆,作为该馆的永久藏品.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申万胜、张玉华、周金中、徐学清、马继全、詹忠效、斯舜威、张瑞田、胡传海、张骁儒、张效民、董小明、宣柱锡、陈新亮、侯军、李振河、杨争光、胡洪侠、陈浩等。

  • 标签: 美术馆 关山月 书法家 文学 作家协会 2010年
  • 简介:20世纪初期的民族危机使西北从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转变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文化疆域.我们不得不转向西北,去寻求“生命线”和新建立新的国家民族观念.对照“万国”我们渐渐明晰了“国家”的概念;抗击侵略,我们才用多民族的中华民族代替了汉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之中,我们便不能简单地将关山西北写生的行为和创作视为单纯的艺事,其中印证了时代观念的转向,同时,这些作品也隐喻、表述和塑造了新的思想.

  • 标签: 关山月 西北图像 民族观念 写生
  • 简介:20世纪中后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嬗变求新的阶段,特定时期的文艺思潮变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山就是以这场民族文化重建为奥援,自觉自新地去探究现代中国画的语汇建构的特点,得以融入新时期的文化体系中,本文主要以关山建国初期的写生经历为中心,以艺术家个案的形式讨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发展变革的历程。

  • 标签: 新变 思想资源 改革 争论 中国画写生
  • 简介:王佛生(安徽省美协副主席、安徽黄宾虹研究院院长):今天非常荣幸地在深圳关山美术馆看到吴雪先生的书法展。展览的名字起得非常好——春天的故事。最近我一直在关注安徽书法的方向,特别是领头人怎么走的。吴雪引起我极大的重视、关注和兴趣。书法是最古老的一门艺术.又是最现代的一门艺术。当我们时代走到今天,怎样去延续这门艺术?可以说是争论不休。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来谈中国书法,这绝对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 标签: 书法展 美术馆 关山月 深圳 故事 作品展
  • 简介:关山于1954年、1956年两赴北京,创作了二十多幅写生作品,既有城市形象,也有公园和京郊景致。同时期在北京进行写生创作的还有李可染、张仃、郭味蕖、古元等北京地区画家。他们是如何选择视觉主题的?又是如何经营画面、选择技法来实践符合新社会现实的风格?作为新都视觉形象的重要形式,绘画与摄影、电影、画报、游览图书、海报招贴上的城市视觉风景会有怎样的影响与同构?本文试图探寻一个问题,即,综合50年代北京建设的历史文献与广泛的视觉材料,来阐述艺术是如何调整其自身的观念与形态、重塑或调整其构成来匹配社会与政治的变化,“阶级”、“意识形态”、“景观”与新的视觉文化是如何在绘画上或隐或显地留下印记。

  • 标签: 生产之城 北京公园 阶级转向 视觉文化 艺术社会史
  • 简介:庞薰琹、吴作人、孙宗慰、关山20世纪30、40年代的写生及其创作的研究,是对四位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专题性、断代式的比较,应该说是一次对具体艺术家个案进行交叉、比较与延伸的研究性项目.这一研究主题以选样或者说是切片的方式对中国艺术家在抗战的背景下所掀起的第一次到西部边疆地区写生、创作的浪潮,进行客观、对照式梳理,从而在对20世纪中国艺术这一创作的新方式与新题材研究的基础上,延展到对20世纪中国艺术的特殊性与价值的思考.这是对单纯个案考察后关联式的探求,所用的方法是从个案到个案与个案之间的比较研究,再到对时代特点的总结.笔者将这种方法称作“以个案勾勒整体”,用一个更为形象的中国词语来形容则是“一叶知秋”。

  • 标签: 西部之行 民族学 边疆问题 写生
  • 简介: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读来赧然生愧,不由歆羡那与天地同游的上古时代。“日出而作,Et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那是与自然密合无间的心契。那时,人忘情地看着周遭的世界,万物鲜莹。

  • 标签: 《日知录》 七月流火 上古时代 顾炎武
  • 简介:观寇朋的作品,心生敬信,从内心感受到佛陀的慈悲和智慧,甚至会感受到弗力的加被。他的佛教绘画《清净世界系列》给人的这种犹如诸佛菩萨现前的觉受和感动,是难以用“艺术”一词来解释的。我们相信如果作者没有丰富的、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大彻大悟的佛家思想,没有宏大的宇宙观念,没有莲花感激淤泥、种子感激粪壤、宝珠感激大海、菩提感激烦恼的心境,是不可能有现在的《清净世界系列》的;

  • 标签: 内心感受 佛教绘画 “艺术” 佛家思想 人生经历 宇宙观念
  • 简介:~~

  • 标签: 春月
  • 简介: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20年钟情于绘画,锲而不舍。我长年四处奔波,总想寻找各种各样的色彩与旋律,表现新疆的生活,在生活中寻求自己的艺术语言。我并不热衷于炫耀空间技巧,而是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的美,我的画趣不在笔触刀痕、技法运用,而着眼自然与

  • 标签: 艺术语言 油画语言 新疆 油画创作 色彩 画面
  • 简介:与赵冷先生同时期的书法家,健在的已屈指可数。他们的健康长寿,是21世纪书法界的骄傲,然而,就在人们期望赵冷先生健康长寿,人格与艺术同臻大境之时,赵冷先生却不辞而别,驾鹤西去,扶之九霄,为今人留下无限的怀念与无奈的叹息。

  • 标签: 海上赵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