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一、绘画市场流通的杠杆——“润格”民国绘画市场中流通的形式,基本上还是继承了清季以来画家订润卖画的传统。因为在商品经济中要使绘画在市场上流通,绘画作品就必须作为商品来定值标价,即订定润格,亦称润例。润例,典出《隋书·郑译传》中“润笔”一词,它是指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如传说晋王羲之以书换鹅,可以说是润笔的滥觞。据史载,我国在唐代已产生绘画市场,但大多靠以物换艺来交易。至宋代有所谓:“润笔之贻,古人勿却,欧阳公倩蔡君谟书集古录叙,以古铜笔格,李延圭墨,澄心堂纸润

  • 标签: 市场初探 民国绘画 绘画市场
  • 简介:民国书法大环境影响,尚碑、崇金石成为民国时期女性书法的重要特征之一,作品风格呈现出刚健、雄浑、道美的特征。本文以萧娴、游寿书法风格为例,对典型的女性“道美”书风予以探讨,论述其“道美”书风成因,揭示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对书法审美取向及其发展方面的影响。

  • 标签: 书法风格 民国时期 女性 美论 环境影响 作品风格
  • 简介:瓷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经历了唐宋元明及康雍乾三朝的辉煌灿烂.走向了落魄沉沦的谷底。华夏大地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彻底垮台,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38年间被称作民国时期,而中国也成为了亚洲的0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可实际情况却是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万业凋敝、

  • 标签: 民国时期 瓷器 新中国成立 没落 中华民族文化 民主共和国
  • 简介:本文阐述了民国书籍装帧设计受到西方与日本文化影响、文人画家参与书籍封面设计、中西互融与中国元素的凸显促使书籍装帧中“民国范式”的形成与在中国出版史、书籍史、工艺美术史以及社会史构成了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基本形态、价值审美观与核心理念,“民国范式”促使现代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向中国传统手工业艺术设计的植入提升并发生了时代变革。剖析了曾一度繁荣的“民国范式”因政治因素没有成为当代艺术设计的直通,我们需梳理民国时期设计的历史与基础,挖掘中国本土设计的近代化、现代化转型价值,使设计创新与民族精神在当代得到更好的承传。

  • 标签: 民国 书籍装帧 风格演变
  • 简介:民国初年,国人延续并推进了清末以来的保存国粹的思想.其努力表现在:筹划建立机构;收集出版传统美术品;研究中西美术,重新认识中国“美术”,试图寻找中西之异同点,以找出未来发展的道路.

  • 标签: 民国 国粹 美术
  • 简介:一论争的概况本世纪以来,西学东渐,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美术领域中,中国画有无存在的真价值?中国绘画的命运与前途牵动着每个画家的心,并因此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论争。大凡稍知广东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广东画坛在二十年代曾发生过“方(人定)黄(般若)之争”,由于当年报纸公藏的已不复存在,私藏的资料又遭人为的毁灭,给研究带来了困难。不过,我们仍可从一些回忆文字中感受到当年论争的硝烟。

  • 标签: 民国时期 中国画 新国画 日本画 《中山日报》 文人画
  • 简介:中国女性身份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有男性开始倡导妇女解放,女性自我意识也渐觉醒,她们开始思考自我价值的体现,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去观看社会,以女性独立的身份特征与社会交流。在艺术领域尤其是女性参与篆刻行列,打开了美术史上一道深重的大门。这是一个鲜明的群体形象,

  • 标签: 中国女性 篆刻家 民国时期 女性自我意识 社会交流 中华民国
  • 简介:本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以民国时期苏州丝织产业基础的近代化演进为背景,从新型织机的运用、生产关系的变化、人造丝的输入、消费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苏州丝织品种发展的产业基础;并将清末至1942年间分为四个阶段,探讨了苏州丝织业从仿造、改良到自主创新的品种开发历史及特点。

  • 标签: 民国时期 苏州丝织业 品种开发 阶段特征
  • 简介: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民国时期留学欧陆的女性艺术家群体的西画创作语言与中国现代以油画为主的西洋画融入民族血液的早期实践。其同样可视作管窥20世纪前期本土西画运动演进的一个历史切口。留欧女性艺术家群体隶属于中国现代西画的"欧洲体系",因而具备了"欧洲派"的艺术语言风格与精神风貌,同时其艺术创作又兼具了特有的性别视点与感知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乱、国难等诸多原因,这批女性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似乎就此被历史所遮蔽,鲜少为当今的美术圈及普罗大众所认知。故此,有必要重申此群落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民国时期 留欧女性西画创作群体 形式语言 中国语境 女性视点
  • 简介:碑学在清代中后期非常繁荣,帖学几乎无人问津,此时碑学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碑学在行草上,特别是草书上非常衰败。进入民国以后,许多有识之士在努力振兴行草的同时也促进了帖学的复苏,再加上印刷术的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完善、社会名流的宣传、碑学骨法用笔的借鉴以及帖学自身规律的利用等原因,最终导致民国以后的帖学复苏和繁荣。

  • 标签: 碑学 帖学 骨法用笔 帖学书风
  • 简介:1919年,五四运动如火如荼之际,由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和爱国女学的教职员工联合发起的,吸纳全国各地数百名艺术教师,成立了以学校艺术教师为主体的美育学术团体"中华美育会"。作为"中华美育会"会刊的《美育》杂志于1920年4月20日正式创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本美育学术刊物,而且其所刊发的各类文章及其表现的审美思想和内涵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的文化精神。

  • 标签: 美育观念 杂志 民国 实践 艺术教师 师范学校
  • 简介:民国时期,上海书画市场继承前代遗风,又深受西方外来文化影响,在城市文化发展的复杂脉络与多元消费群体等因素作用下,市场中介规模增大、类型丰富,并初步构成三级市场结构。至晚于清代乾嘉之际已在上海出现的笺扇庄,与新兴并快速发展的美术展览,支撑书画一级市场的繁荣。另外,该时期内的拍卖行、银行业积极介入书画市场,显示出书画二级市场、三级市场的基本特征。本文将以民国时期上海时人书画市场为观察中心,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勤力展示上海书画市场中介的发展样态,管窥当时市场的基本特征。

  • 标签: 书画市场 市场结构 民国时期 上海 市场中介 外来文化
  • 简介:20世纪30年代由南京各界联合成立了孙中山铜像委员会,审查参选总理铜像模型。在15位竞选人员中通过两轮竞选,最终2人胜出。通过这样的方案竞赛,使得原本不受重视的雕塑专业受到关注,甚至一些画家都加入雕塑创作行列,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雕塑作品。这曾是民国雕塑史上一项引人注目的雕塑运动,其连接着蔡元培非常重视雕塑的美育作用,并关注雕塑教育的建设发展,由此引发了留学回国的青年雕塑家们积极投身于雕塑教学与创作、举办雕塑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开创出一条民国时期雕塑发展的艰辛探索之路。

  • 标签: 孙中山铜像委员会 蔡元培 雕塑留学生 雕塑教学 雕塑展览
  • 简介:民国时装人物粉彩瓷器,将时代新女性予以理想化的形象运营,一洗传统古装美人瓷绘之程式化形象。它的出现,标志着瓷绘艺术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审美求变意识,开启了瓷绘艺术关注现实世界的新篇章。民国时装人物瓷器虽渐为人知,但当下对之进行的学术研究尚远远不够,对于民国时装粉彩瓷器制作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其滥觞与终结时间、画师群体、画风衍变等问题,本文将予以清理与探究。

  • 标签: 民国时装瓷绘 时尚 画风
  • 简介: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至1922年新学制颁布前,这一时期中国师范教育有一种特色,即师范区划制的创立,它光耀于师范教育史上,并为后来办师范教育的人取法。尤其是对于高等师范学校的分区设置,意义更为重大。各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除管理本校校务外,还要视察该地区各中等教育,了解他们的情况。

  • 标签: 高等师范学校 学校美术教育 师范教育史 民国 辛亥革命 学校校长
  • 简介:1916年,以上海图画美术学校的学生公开展览人体画为导火索,引发了一场关于女人体公开展览与观看合法性的长达十年的论争。回看这场争论的前因后果,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与推动下,人体审美被新文化知识分子引入到"艺术救国"的政治框架之下,成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工具。虽然以刘海粟为首的新知识分子宣扬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审美,但对人体艺术"裸"与"不裸"的争论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形势紧密勾连,而演化成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旧道德之间的对立。这一过程中,妇女身体一定程度上沦为了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用于重构文化认同的工具。

  • 标签: 美育 人体模特儿 女性 身体
  • 简介:《元世祖出猎图》是以忽必烈皇家游猎生活为背景而展开的图像学描述,在北族行国政治范畴内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首先从图中“骑士臂鹰”形象谈起,搜讨相关图像资料,并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力图再现“海青擒天鹅”之历史场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蒙元时期“柳林春猎”问题,即从图像学的角度阐释行国政治的另一种意涵。

  • 标签: 元世祖出猎图 臂鹰 海青擒天鹅 柳林春猎 行国政治
  • 简介:一、沈阳地区民国建筑的概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20余个王朝的更替,但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却保持了稳定的一元化模式。进入近代,西方建筑文化进入并冲击着中国传统建筑,建筑文化潮流开放多元、建筑风格频繁更替,近代建筑历史遗产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建筑与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民国建筑 沈阳地区 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 利用 保护
  • 简介:  编者按:江小鹣是民国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雕塑家.本期刊发的文章将主要探讨雕塑家江小鹣的艺术成就以及他在当时的社交活动,以便读者了解民国雕塑得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江小鹣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求学法国的留学经历以及广泛的交际使得他成为我们在梳理民国雕塑史中无法绕过的历史人物.……

  • 标签: 上层社会早期 早期雕塑家 民国上层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