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将书法与现代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初看上去觉得未免突兀。然而,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是否也与其他的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有一个现代问题,其现代又将如何实现,对此,我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然而困惑多于结论。现不揣谫陋,略陈所见,请方家教正。一现代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自从上个世纪之初,国门大开,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特别是语言艺术类,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在西方异质文化的大

  • 标签: 书法现代性
  • 简介:20世纪是极为动荡的一个时代,尤其是中国,整个处在动荡的最前沿。在这个世纪,西学东渐的浪潮最凶,战争的强度最大,文化的革命最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因此受到了最深重的威胁。

  • 标签: 现代性 潘天寿 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 传统文化 20世纪
  • 简介:“人群中的面孔”是一次在伦敦白教堂画廊举办的现代艺术展作品不加区别地并置在一起在这种表面的杂乱无章背后,却是对现代问题的深沉思考.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阐释方式截然不同于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标准的现代主义谱系。这些制作手法风格各异的作品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所关注的都是现代城市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作为无个性的群体也作为独立的个体。不同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视角和语言给予了自己的阐释。

  • 标签: 人群 个体 面孔 现代性
  • 简介:清代碑学的思想发展,学界已有很多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本文试图以西方现代理论对中国传统书法概念解析的同时,看清代碑学如何以一种新的形式代替传统创作思维,并希冀通过书法现代理论探索清代碑学向现代过渡的范式。

  • 标签: 现代性 书法 清代 碑学
  • 简介:  当我们讨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的时候,也必然会讨论到公共制度的现代.由于有了这种现代的核心,至少有两种公共艺术的做法会遭受到质疑,一是借用公众的趣味决定公共性价值,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政治学上的"多数人的暴政",是意识行政与专家不分离,而让行政化的专家代替公众决断,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强奸民意.……

  • 标签: 制度现代性 艺术制度
  • 简介:当代书法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环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型伴随着文化自觉意识的淡薄而变得更为艰难。'现代'语境下书法艺术正处于一种'问题境遇'的阶段,集中体现为书法创作的市场和多元,两者都对书法创作的自觉和独立提出了挑战。书家如何保持内在的独立艺术人格将会是应对挑战的必要前提。当代社会娱乐形式的丰富也冲击着书法存在的必要。在一系列的'问题境遇'中,书法的时代尚未彰显,脱离书法作品而对书法现象和观念的概括不会成为现代书法的时代特征。

  • 标签: 现代性 书法创作 问题境遇 时代特征
  • 简介:作为一种影像,作为一种图像,作为一种画面,摄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简单再现模仿,其中总是蕴藉着某种意蕴,表达着某种思想感情,传递着摄影家的感觉体验。因为,摄影照片总是摄影家主体的一种视看,纯粹意义上的机械客观的"看"并不存在,即便是所谓绝对客观写实的记录摄影,也不可能完全排除摄影家的感觉体验和思想感情。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摄影影像总是不同程度地具有意象的特征。

  • 标签: 摄影家 意象性 现代性转换 美学精神 古典 思想感情
  • 简介:自从1978年至今,当代中国美术已经走过38年,此间先后参与美术界活动的艺术家已有四代人。当代美术所表现出来的异常的复杂是前所未有的,从抵制“极左”思想到追求艺术自由再到自我表现,从简单的模仿西方到反传统思潮再到与西方接轨,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再到当代艺术,从现代到后现代再到当代,从地域的、民族的、东方的到国际化、全球化再到后全球化。以上这些现象在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两个层面上都有表现。

  • 标签: 后现代性 中国美术 西方 后现代主义 当代美术 反传统思潮
  • 简介:在西方雕塑艺术史上,奥古斯特·罗丹一般被认为站在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上,他的学生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Brancusi,1876-1957)则被视为现代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虽然罗丹的其他学生如马约尔、布德尔、德斯比欧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罗丹的艺术风格,实际上只有布朗库西真正彻底地转向了现代主义,成为现代主义雕塑艺术的里程碑式人物。本文欲探讨的正是布朗库西雕塑艺术具有的现代特征。

  • 标签: 现代性特征 布朗库西 雕塑作品 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 雕塑艺术
  • 简介:就现存观念而言,现代主义视觉革命在中国主流文化的状态中似乎正跨越和完结着它的尽头,然而在原创中带有较强“劣根意识”的中国当代陶艺恰恰正由其边缘状态和夹缝位置逐步进入现代艺术的中心和主流意识。若不把这种现象定位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去审视,中国当代陶艺的发生和发展将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且不去分析它对既往和现存的观念是否存在着一场革命,而使其仅成为一种批判也是不可想象的。

  • 标签: 中国 当代陶艺 现代性 视觉艺术 艺术创作 审美观念
  • 简介:研究现代视阈中的当代艺术与设计问题,一方面要从历史纵向逻辑和当代横向格局中去思考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定位;另一方面要从当代艺术与设计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去考察二者发展的生长点。艺术与设计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文化现象,而且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 标签: 当代艺术 设计问题 现代性 视阈 历史经验 文化现象
  • 简介:我们知道,对于"现代"的讨论首先源于西方,卡林内斯库的《现代的五副面孔》首先梳理了"现代"含义在学术史上的变化,其将现代含义分为五个方面:"现代主义""先锋""媚俗""颓废""后现代主义",从他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现代审美不止一副面孔,而是多副面孔;古茨塔夫·豪克对于文学艺术中的现代问题提出了更为精妙的阐述。

  • 标签: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碑帖 语境 并行 问题提出
  • 简介:为筹备2008年举办的"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秦皇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于2007年10月下旬在北戴河召开了"中国油画与现代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有全国各地的著名艺术家和专家、学者一百人左右,三天的会议对中国油画与现代的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学术探讨,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果,现把会议的发言摘要发表于后。

  • 标签: 后现代性 文化现代性 中国油画 现当代艺术 油画艺术 现代性研究
  • 简介:在北洋政府过渡到中华民国期间,北京,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首都位置,它在1928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后,却面临中华民国正式定都南京的困境。北京失去首都的位置,独立报人成舍我在北京创办的《世界画报》(1925—1936),却仍然在北京继续发行,它虽然是以注重大众娱乐文化的新兴报纸,但是,其中关于科技革新视慌文化的"飞行论述"却富合现代化思维。本文以汉学家冯克(FrankDikotter)探讨"权力""知识"和新文化史的角度,以及文学理论家史书美提出"半殖民主义"的视角,检视《世界画报》中关于飞行图像表征的现代化符号:从飞船科技驾驭全球的文化地理想象、飞行展示的全球化指涉、现代新奇事物的西方洋货、"航空建国"的军事科技需求,以及发行"航空致富"的航空奖券等画报内容,探讨"飞行论述"满足大众对科技、时髦洋玩意儿和新奇事物的欲望,并成为半殖民地中国去窥探、模拟和仿效西方的媒介,以及传播西方现代化的表征方式。

  • 标签: 世界画报 飞行论述 现代性
  • 简介: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整套严谨规范的艺术体系和独特鲜明的色彩风格。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在经历了汉唐鼎盛时期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到了20世纪中期,工笔重彩人物画几乎濒临绝境。因此,如何拯救、继承、发展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建立和时代同步发展的、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的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新体系,是21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 标签: 中国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现代性 传统文化 审美特征 绘画技法
  • 简介:2013年11月3日下午,由无锡东方美术馆与《书画艺术》杂志社共同策划、组织的中国画写生模式与现代研讨会在无锡东方美术馆举行。研讨会由《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程大利、马锋辉、卢所、黄厚明、章利国、李倍雷、倪建林、顾丞锋、丘挺、曹清、梁元、杨雨青、马啸、翁芳友、颜晓军、闫景阳、叶康宁、范雯静、周胜荣、薛源等出席了研讨会。萧平、聂危谷、曹天成、张荣国、李永强为研讨会提交了论文。来自北京、南京、无锡等地的书画家及各界人士4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书画艺术》编辑部整理并刊出本次研讨会的成果。

  • 标签: 中国画 研讨会综述 写生 书画艺术 《美术》 杂志社
  • 简介:艺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设计师主体不断地把外在客观世界内在化,也即美学中所常说的对自然的“人化”过程。《考工记》中有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述,正是设计师主体心灵对客观世界的投射并与之遇合的结果,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具体写照。

  • 标签: 考工记 价值体系 现代设计
  • 简介:当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的产生,使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的内涵都有了全新的解释体系。新的艺术流派层出不穷,不仅在绘画方面,几乎波及所有的领域。

  • 标签: 艺术 现代性 信仰
  • 简介:台湾听众真幸福,这几年一堆表演可以看,表演的内容又颇丰富。如果台湾文化部或台北市文化局要对民众提出一张业绩表,它肯定主打两个特色:表演频繁,内容多元。

  • 标签: 现代性问题 声音艺术 台湾省 剧场化 表演 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