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歌曲》与《词刊》均属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期刊,前者已发表歌曲为主,也兼发少量歌词,后者则以发表歌词为主。我们发现,不少歌词作者会将自己作品同时寄给这两个刊物,且不做任何声明。这样,便造成了一首歌词往往会在两个刊物上重复发表现象不断出现。为了杜绝这种不正常现象发生。

  • 标签: 词作者 中国音乐家协会 重复发表 歌词 歌曲 刊物
  • 简介:赵晓生(1945~),男,上海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并留校任教,198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班。1981年至1984年赴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学者和客席教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钢琴艺术》杂志副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代音乐学会副会长和东方音乐协会、日本音乐研究会会员。他是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 标签: 作者简介 上海音乐学院 《钢琴艺术》 协会会员 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生导师
  • 简介:<正>本刊从1985年第4季度创刊至今已五周年。首先我们应该向广大读者、作者致以衷心感谢,感谢大家对本刊一贯支持爱护和关心。五年来,我们遵循“发刊词”表明办刊方针,做了力所能及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将继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希望广大读者、作者不吝赐教。这期扉页上篆刻是作者安秀扬主动寄给我刊,它代表着广大作者、读者心意,我们特在此略表谢忱。

  • 标签: 大读者 办刊方针 发刊词 谢忱 心意 扉页
  • 简介:最近一个时期,本刊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和作者来信,给了我们热情鼓励和支持,并对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尽可能吸收、消化,以改进工作。有的建议(如希望改为双月刊,增加彩色插页等),我们也考虑过,但由于经费限制,暂时不能如愿以偿。有的同志还表示,愿意捐赠稿费,以示对本刊支持。对这种诚意,我们心领了。但我们深知“爬格子”艰难,低廉稿费,来之不易,因此,我们不忍接受,只好婉言谢绝。读者和作者美好情谊和殷切期望,将鞭策我们尽最大努力把刊物办好,并欢迎继续来信,惠赐佳作。下面,我们选择六封来函,摘要发表。

  • 标签: 彩色插页 中国戏曲学院 一本 出版消息 北京京剧院 富连成
  • 简介:<正>承蒙广大读者和作者厚爱,我刊影响正日益扩大。相应之下,检查我们工作,尚有不少亟待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使我们在读者、作者面前深感愧疚。比较突出问题之一,是校对问题。前几年,我们校对较细,出现错讹较少,曾经受到过读者、作者赞扬。去年以来,特别是去年第四期和今年第一期,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如去年第四期陶亚兵《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初中国音乐在西方》一文注释漏排了20多

  • 标签: 校对问题 中国音乐 二十世纪初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严重错误 十九世纪
  • 简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源于上海街头滑稽表演开始在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流行起来,大批滑稽艺人奔忙于各大游乐场、茶楼、书场、电台、堂会中。近百年来,滑稽名家辈出,经典剧目不断涌现。上海滑稽于嬉笑怒骂之中折射出人生甜酸苦辣;在笑海洋里倾注耐人寻味各种社会体验,深受老百姓喜爱。而其最鼎盛时期无疑是姚周唱滑稽时期。如今,姚周已去,所剩几个“双字辈”演员也已是暮年,活跃在滑稽舞台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培养起来演员,人才匮乏,经典剧目缺失。尽管以滑稽演员为主要担纲上海话情景剧火爆荧屏,但那毕竟不能代表滑稽艺术。上海滑稽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让这一具有浓郁海派特色艺术形式有更长足发展,需要多方努力。本刊特编发一组文章,从童双春回忆姚周两位恩师如何处理继承和革新,使滑稽艺术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到当前滑稽笑星王汝刚对现状和未来深刻体悟,展现几代滑稽人对滑稽艺术发展思索。

  • 标签: 传统艺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态度 经典剧目 上海话 耐人寻味
  • 简介:<正>日前在江美琪最新专辑《爱哭鬼》里听到戴佩妮创作:情歌《我他》和《难相处》,即《爱哭鬼》里最亮耳两首作品,于是开始期待戴佩妮新专辑。新专辑名"iPenny"延续了之前专辑"Penny","NoPenn,NoGain"、"SoPenny"以来恋名情结,新创作并没有令人失望,尤其动听的歌曲都排在新专辑后半部。

  • 标签: 戴佩妮 江美琪 女歌手 半部 知城 令人
  • 简介:一、前言《才子牡丹亭》,又名《笺注牡丹亭》,是清笠阁渔翁刻汤显祖名著《牡丹亭》评注本。批者署名'阿傍',厥为女性。此书今日非常罕见,当今之戏曲学者,甚至汤显祖研究者,均极少论及此书。然而此书无论在汤学、戏曲批评学、清初文化思想研究,还是在清代妇女文学研究上,都值得重视。因为:(一)就内容而言,此书之批语及各种附录(包括《笠阁批评旧戏目》),内容包罗万象,又引经据典,涵盖面遍及诗、词、曲、小说、历史、理学、佛老、医学、风俗、制度各方面;且数量庞大,都约三十万言,远远

  • 标签: 作者考述 作者问题 兼及笠阁
  • 简介:关于《鸣凤记》作者,不外有三种说法:一是王世贞;二是无名氏;三是王世贞门人。认为是无名氏,多依据明代曲论家记述,因为在他们多种著述里,大都把《鸣凤记》归入无名氏作品之列。如吕天成《曲品》下卷,把剧作分为"旧传奇"、"新传奇"和"作者姓名有无可考"三类,《鸣凤记》就被列在第

  • 标签: 王世贞 鸣凤 无名氏 杨继盛 王骥德 中国文学史
  • 简介:谢希逸《琴论》最早见载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今多以为谢希逸即刘宋谢庄,因而将题为谢希逸著作均归谢庄名下。旱前刘大杰先生曾提出质疑,但未被采纳。现于琴学资料中找出谢希逸佚文一篇,并结合其余几篇为研究者忽视谢希逸作品,与历代目录书对照发现署名谢希逸琴书晚至宋代才出现,且书中多涉唐宋琴事,与谢庄身世不符。从而证实谢希选真有其人,历代文学史、琴史及目录所载《琴论》等作者刘宋谢庄当为宋人谢希选。

  • 标签: 谢庄 谢希逸 《琴论》
  • 简介:说起近代中国学堂乐歌,大概《中国男儿》算是比较产生深远影响一首。翻开那一段中国近代史,“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甚至于“瓜分”、“共管”,所谓“瓜分”,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像切瓜一样把中国分割成几片,由每一个强国控制一片。所谓“共管”,...

  • 标签: 中国男儿 杨度 歌词作者 《黄河》 梁启超 袁世凯
  • 简介: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不仅能陶冶孩子素养,更能锻炼孩子大脑。但是父母总能为孩子学习什么乐器而烦恼。而弦乐器散发出魅力是无可阻挡,学习弦乐程度比较偏难,问题比较复杂,灵活性较大,成才道路也各有千秋,个人悟性,学习程度上都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学习者不同目的和所具备才能不同,在要求上也应有所不同,各个突破,区别对待。

  • 标签: 弦乐 态度 方法
  • 简介:韩锺恩,(1955~),男,上海人。音乐美学家。音乐批评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研究生指导委员会主任,教授,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1982~198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就读大学本科,师从叶纯之研究员,获学士学位。

  • 标签: 作者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美学 中国音乐家协会 研究生导师
  • 简介:高为杰(1938-)男,上海人,作曲家。在四川音乐学院读书期间,先后受教于邓尔敬、章纯、俞抒、丁善德、邹鲁等教授。1983年,高为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现代音乐团体“作曲家创作探索会”并任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高为杰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 标签: 作者简介 中国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高为杰 协会会员 作曲家
  • 简介:徐振民(1934-),男,山东烟台人。少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先后学习钢琴、小提琴,后来又学习和声与作曲。195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苏夏教授学习作曲,从陈培勋教授学习配器、从刘烈武教授学习和声,从段平泰学习复调,

  • 标签: 作者简介 天津南开中学 中央音乐学院 作曲系 山东烟台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