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8月1日至6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鼓浪屿万石山国家名胜风景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鼓浪屿钢琴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将于厦门鼓浪屿举行。德国博兰斯勒(Blüthner)钢琴被主办方指定为艺术节专用演奏琴。这是该钢琴节举办以来第一次选用世界项级钢琴,

  • 标签: 钢琴比赛 鼓浪屿 中国音乐家协会 青少年 第三届 管委会
  • 简介:<正>一当代科学艺术研究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所谓“艺术的时间”,它不同于日常的(或心理上的)和客观的(或物质的)时间。在涉及艺术的系统或艺术的作品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它被运用于特别的速度和发展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文学和艺术的学者们都应用这个借用于绘画艺术的术语,但它却最清楚地适用于音乐。这正是因为音乐的最自然的属性是“时间的艺术”。学者们所说的“感觉的时间“已被用于视觉艺术类,而“感觉的空间”

  • 标签: 复节奏 作品 艺术研究 艺术家 手法 斯特拉文斯基
  • 简介:德国“威斯巴登国际钢琴比赛”由德国威斯巴登音乐学院和德国法兰克福国际音乐艺术学校联合创办,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自2004年起开始在中国设立赴德国参赛选手选拔赛,获奖者将直接赴德国进行总决赛。此项比赛受到德国威斯巴登市政府的支持,市长亲自参与并出席颁奖典礼。

  • 标签: 国际钢琴比赛 德国 巴登 音乐学院 艺术学校 法兰克福
  • 简介: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下文简称“斯”),著名作曲家、理论家、钢琴家、教育家,1932年出生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誉为“俄罗斯音乐领袖”,是目前生活在俄罗斯本土的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现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院士,曾获格林卡艺术奖金(1983)、俄罗斯人民演员(1987)、俄罗斯政府奖金(2001)

  • 标签: 斯洛尼姆斯基 音乐 作曲家 理论家 钢琴家
  • 简介:除了贝多芬,最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外国音乐家,大概就要数老柴了。人们熟悉贝多芬,多半是因为介绍得多,知名度高,人格力量伟大;熟悉老柴,则纯粹是因为他的音乐与中国人的文化潜质相吻合。这样说有何根据呢?记得列宁是非常喜爱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的,他说:“真难以想象人类竟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从这话我们可以咂出另一种滋味,即是说贝多芬的作品浸透着一种“神”

  • 标签: 柴科夫斯基 贝多芬 乐章 外国音乐家 交响曲 “诗意”
  • 简介:钢琴大师乌戈尔斯基的上海音乐会由于事前的宣传不得力而在本地没造成太大影响.没有像多明戈那样的轰动效应不过在专业音乐圈内反响并不小音乐会的前一天他在上海音乐学院给钢琴系学生上了整整一下午的大师课课堂内学朋满座.神情专注的人们听着大师在琴上一遍遍地示范演奏。

  • 标签: 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 演奏 钢琴 大师 示范
  • 简介:在小提琴怪杰罗曼·金(RomanKim)横空出世并跃然于大众视野的前一刻——这一刻或许可以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他的天赋异禀和不拘一格就已注定了他日后的人生格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2015年11月,90后小提琴奇才罗曼·金空降中国北京、苏州、深圳,呈现"浪漫音符魔术师"专场音乐会,首度在中国奏响他不同凡响的琴音。他戴着他的棱镜眼镜登台,

  • 标签: 金专 罗曼 孩提时代 专场音乐会 帕格尼尼 ROMAN
  • 简介:柴科夫斯基的一生都是处在对爱、光明和幸福的热烈渴望、期待、幻想和追求之中的,然而现实生活给予的回报却是一连串的“丧失”和一次次的精神重创.唯独音乐例外,可说是生活给予他的最大馈赠,也是他赖以实现他的梦幻的最后的精神栖身之地。

  • 标签: 柴科夫斯基 伤感主义 恋母情结 人恋-情恋-精神恋
  • 简介:室内乐(chambermusic)原指在房间内演奏的教堂音乐、宫廷音乐,是由少数演奏者演出的重奏曲,后逐渐走进了音乐厅,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管弦乐合奏不同,室内乐一般不用指挥,注重各声部的个性化,其作用没有主次之分。在所有的室内乐重奏中,弦乐四重奏是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重奏形式。这是由于它具有多样化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擅长于表现旋律的歌唱性,同时又有宽广的音域以及音区和音色的对比。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一件组成。

  • 标签: 《如歌的行板》 柴科夫斯基 弦乐四重奏 赏析 室内乐 教堂音乐
  • 简介:1999年4月19日,地点:中国’北京音乐厅。当来自德国的俄裔钢琴大师安纳托·乌戈尔斯基(AnatolUgorski)以其独具魅力的辉煌演奏“拿下”最后的压轴曲目——舒伯特的《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后,场内立时响起阵阵爆竹般掌声,将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中国观众和乐迷们的热情程度似乎证明了对大师那堪

  • 标签: 北京音乐厅 大调 舒伯特 音乐会 曲目 演奏
  • 简介:经国际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德国国宝—博兰斯勒集团旗下德国欧米勒钢琴广州生产基地顺利通过了被称为工业化时代管理方针的三大管理体系认证审核—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功获得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认证证书,这标志着德国欧米勒钢琴广州生产基地"精细化、规范化、精确化、标准化"的德式严谨管理迈向了新的台阶!

  • 标签: 中国质量认证 认证审核 生产基地 认证机构 工业化时代 管理方针
  • 简介: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波兰肖邦协会、国际肖邦基金会主办的"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在中央音乐学院拉开了序幕.这次活动历时5天(11月26日~11月30日),在这5天中,我们徜徉在肖邦创造的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同时,也欣赏到了波兰其他作曲家的优秀作品,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波兰音乐的独特魅力.

  • 标签: 肖邦 "肖邦岁月"波兰音乐周 钢琴音乐 音乐创作 钢琴演奏 音乐会
  • 简介:每当艺术领域产生新的学派并在风格上发生巨大转变时,总是对之前的音乐风格产生质疑,或索性全盘否定。然而在20世纪下半叶却有一个例外,几乎所有的先锋派作曲家对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特别是他晚期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仿佛是同时代作曲家中的“白乌鸦”,他的风格处于戏剧音乐与自由音乐创作时代的夹层,虽然时常被“古老”的外表所掩盖,但却完全属于“新”音乐。像斯特拉文斯基这样的风格演变自然也存在于任何一位艺术家的创作生涯中,尤其是比较长寿的艺术家。这种演变的过程是循序渐进并合情合理的,甚至是延续了戏剧与音乐情感内容的发展规律,在符合逻辑发展的前提下,伴随着的一系列新技术产生的。

  • 标签: 斯特拉文斯基 风格演变
  • 简介:一、其他序列形式的横向运用斯特拉文斯基的序列音乐中其他有特点的横向序进,首先应属循环序列中各循环层的使用手法.在作曲家笔下,使用循环派生序列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结合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序列音乐的横向发展模式.循环序列在作品中常用的几种使用形式如下:

  • 标签: 斯特拉文斯基 作曲家 序列音乐 六音定位循环序列 序列手法 使用形式
  • 简介:<正>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是深刻而博大的。在最近那次维也纳爱乐音乐会上这交响乐成功了。这足以为维也纳那些多产作曲家的作品指出一个方向来。我们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知之甚少,很难全面地向人们介绍它们。迄今为上,他的较大的交响作品在维也纳仅介绍过《罗米欧与朱丽叶》和《小提琴协奏曲》——这两部都是降种调性的。只有《无言歌》是F大调,是由鲁宾斯坦演奏的——虽然这是不足道的小作品,却相当具有迷人之处,而且鲁宾斯坦的演奏十分精彩,令人愉快;此外还有《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使人享受到愉快和美。这部新的交响乐让人惊喜的首先是其特殊的形式。在这一乐章中,是由慢板导入紧张而热情的快板的,从而引出了梦一般的D大调行板。在较短的幕间曲之后,这段行板结束。在这第一乐章的快速乐段中,慢拍子占了主导地位。这部交响曲的另一个特殊形式是5/4

  • 标签: 柴可夫斯基 交响乐 作品 鲁宾斯坦 小提琴协奏曲 弦乐四重奏
  • 简介:柴可夫斯基根据普希金同名诗体小说改编创作了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在其中融入了自身独特的创作技巧,不仅成功且准确地把握了每一个歌剧人物,更在作品当中彰显了自身比较强烈的创作激情,向世人展现了人性当中比较优美的内涵。在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当中,无论塔姬雅娜、奥涅金或者连斯基,均并非伟大且崇高的人物形象,但是能够通过其对于庸俗生活的反抗感动世人。各个主要人物形象在歌剧中均能够表现丰富的内涵,具有精美的结构。本文主要对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进行探析,在对连斯基人物性格以及《青春啊,你在哪里?》情境作出了解后,主要从音乐结构、演唱特点、演唱重难点几个角度对《青春啊,你在哪里?》的音乐演绎进行了分析,并且谈到了几点演唱技巧。

  • 标签: 柴可夫斯基 《叶甫根尼·奥涅金》 连斯基
  • 简介:索罗门·米考夫斯基(SolomonMikowsky)著名钢琴教育家,曼哈顿音乐学院钢琴教授,美国《键盘》杂志称他为“世界上最欢迎的艺术教师”。他在朱利亚音乐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 标签: 钢琴教育家 音乐学院 艺术教师 硕士学位 曼哈顿
  • 简介:纽约芭蕾舞团先后三次演出独家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第一次是1972年斯特拉文斯基不平常的音乐节;第二次是1975年拉威尔的例行纪念活动;第三次是现在纪念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节。大约有二十部作品参加了最近一次演出(其中有新作品十二

  • 标签: 音乐作品 巴兰钦 斯特拉文斯基 拉威尔 纪念活动 阿劳
  • 简介: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的内涵是含混不清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语境中、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术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的涵义作一番明晰的梳理、评述和总结。

  • 标签: 新古典主义 斯特拉文斯基 《八重奏》《普契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