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伦八十寿辰、我衷心向他祝贺。我和伦于1939年在洪流剧社认识,到今年(2001年)已有六十二年了:1939年4月,洪流剧社在香港解散后,我和伦一道离开香港,进入惠阳地区参军。不久,又一道离开了惠阳地区,步行到韶关,那时,我在学校教书,伦到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攻读戏剧,并跟吴晓邦老师学舞蹈。后来,我们在湘桂大撤退时,两人又从广西柳州到鹿寨,又从鹿寨步行到贵州安顺,然后,再从安顺辗转到了云南昆明市,一起在中华小学教书。抗战胜利后,我俩又从昆明回到了香港,参加中原剧艺社,随后,伦跟随中国歌舞剧艺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进行巡回演出。不久,我也由组织安排,回到粤中游击区参军,当一名文艺兵。

  • 标签: 参军 抗战胜利 中原 国歌 舞蹈 中华
  • 简介: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的初、复评将于六月初开始,数十个报名参评作品的录像带正静候评委们的严格审视。其中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决赛?前往宁波角逐“金荷花”的12部作品能否代表当前我国舞剧、舞蹈诗创作的一流水平?最后捧得“金荷花”的那部舞剧或舞蹈诗是不是“众望所归”?这些都是容易引发议论的话题。应该说规模如此之大的舞剧、舞蹈诗评奖活动,不仅是中国舞蹈半个世纪以来鲜见的盛事,也是世界舞坛上的创举。它表明了舞剧、舞蹈诗创作在中国的活跃以及中国编导家们从未止息的热情。但是,活跃与热情并非等同于全部优秀,当几十部类型不同、风格迥异、语言纷繁的舞剧、舞蹈诗同时放在一起评判,当各个舞种的舞剧作品交叉混杂从而使可比性有所降低,当水平接近或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作品纷至沓来一字排开———这个时候公正而准确地去断定孰优孰劣,似乎也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国际舞蹈比赛(如芭蕾)的惯例是设有规定剧目,所有的演员都跳规定的舞蹈,竟技水准一目了然。作品比赛也往往局限于某一舞种(如现代舞),在同一类别中评议,较易分出高下。即使像首届“荷花奖”舞蹈评奖那样综合性的评奖活动,因为分成五个舞种的评委小组...

  • 标签: 一致性荷花奖 作品型 型性
  • 简介:在文化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造型与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仪式上,84岁的舞蹈家伦获得这一崇高荣誉。伦是我国老一辈舞蹈艺术家,1945年参与创办“中华舞蹈研究会”,提倡新舞蹈艺术。建国后曾担任华南文工团团长、广东舞蹈学校校长、广东歌舞团团长、

  • 标签: 舞蹈艺术家 歌舞团 表演艺术 舞蹈家 造型 崇高
  • 简介:本文以侗族最古老的一种文化形式——歌舞“耶”作为研究视角,探究它在文化变迁中其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民族心理等等与侗族文化的关联;探究它在文化变迁中功能的转换和流变的过程。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为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侗族 歌舞 多耶 文化变迁
  • 简介:在音乐剧的世界中,以舞蹈为特征的音乐剧一直就是美国百老汇的一个标志。历史上优秀的女性编舞家兼导演虽然不少(比如像特怀拉·萨普、昂娜·怀特、格拉希尔娜·丹尼尔等),但几乎所有最著名的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编舞家兼导演都是男性(从罗宾斯到本尼特,从福斯到汤米·吐温等)。站在当年提倡男女平等和呼吁女权主义的立场上,苏珊·斯曼的脱颖而出不由得使人敬佩。

  • 标签: 音乐剧 苏珊 女权主义 男女平等 百老汇 丹尼尔
  • 简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把知识一古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是常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由于老师的“一言堂”和单向输出,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且,由于老师课堂讲解的过细过全,没有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无需动脑筋,结果是“窒息”了他们的思维。

  • 标签: 研究型教学模式 实践 课堂教学 课堂讲解 学生 接受者
  • 简介:本文从教材建设的现实意义、教材结构以及审美形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梳理汉唐古典舞普及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

  • 标签: 汉唐古典舞 普及型教材
  • 简介:直到20世纪80年代,郭明达的名字才被中国舞蹈界认识,这位曾留美8年,攻读舞蹈教育硕士与博士学位的爱国留学生,其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一起沉浮。本文通过追溯这位舞界学者求学、治学的坎坷生涯,带出中国舞蹈教育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标签: 郭明达 中国现代舞 舞蹈理论
  • 简介:高等师范院校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民间舞教学人才,应当采取与专业演员不同的培养方式。本文从高师学生与专业舞蹈演员的区别入手,探索高师培养民间舞教学人才的目的,即智能民间舞蹈人才的培养。从而得出真正适合高师民间舞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找到其侧重点和突破点,以期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高等师范院校焕发新时代的风采和旺盛的生命力。

  • 标签: 高等师范 民间舞 教学 人才培养
  • 简介:“舞蹈大概是最难以讲明白的一种艺术形式,可它却是世界上最通行最易懂的一种艺术语言。”一句简单的言语,却是先辈傅兆先老师给予学生珍贵的教导,他是中国第一部民族舞剧《宝莲灯》的男主演,更是学生心目中“天马行空的傅大帅”,追忆往事,已然过去整整30年。

  • 标签: 舞蹈学院 人才培养 应用型 政治 青年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