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任何深入的田野工作(fieldwork)都像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它既要求田野工作者创造性地融入艺术与科学的元素,又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学术伦理与为人之道的关联。当我们置身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时,在感受到异文化带来的"文化震撼"(cultureshock)之余,开始学习如何从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待斯农热巴。

  • 标签: 热巴 人类学 解读 反思 艺术与科学 田野工作
  • 简介:科尔沁"博"仪式是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保存得较完好的民间信仰仪式,以丰富的歌舞表达其宗教内涵,体现了科尔沁蒙古族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对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北腰林毛都嘎查呼日勒"博"、天亮沃德干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伊胡塔镇衙门营子嘎查白毛敖海"博"三个调查点多年的田野调查,并结合史料记载,从文化人类的角度解析科尔沁"博"仪式的过程、结构、歌舞行为、符号等,试图阐释其文化结构和艺术形态中蕴含的意义。

  • 标签: 科尔沁“博” 仪式 结构 歌舞
  • 简介:人类对艺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的方法也在逐步渗透到艺术研究中。该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了研究是人类以及文化人类的独特方法对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借鉴作用。该文认为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应在与文化人类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而罗雄岩教授提出的“动态切入法”,就是这样一种结合舞蹈本体特质进行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的范例。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民间舞蹈 文化研究 非语言文字文化 动态切入法 方法论
  • 简介:"开路"是流传在河南省桐柏县的民间丧葬文化遗产,是丧葬仪式中的民俗舞蹈。本文从舞蹈人类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和宗教仪式理论等方法,通过对桐柏山区民间丧葬仪式舞蹈"开路"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仪式过程、内容、神仙系统、八卦舞谱、仪式音乐的艺术特征等进行解读,揭示了民间丧葬仪式中的舞蹈与民俗民风之间的关系,探索古老的八卦舞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中国舞蹈传承与发展中的价值。

  • 标签: 舞蹈人类学 桐柏县 丧葬仪式 “开路” 八卦舞谱
  • 简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场域和展演进程中可被赋予多元的文化解读。本文基于对《社会与舞蹈:过程与表演的社会人类》(SocietyandtheDance:TheSocialAnthropologyofProcessandPerformance)一书的解读,从社会与舞蹈关系的重审、作为理解族群文化的舞蹈、研究方法的思考三方面展开,对书中观点及舞蹈与社会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并借以反思此书对舞蹈人类研究的启示。

  • 标签: 舞蹈 社会文化 文化场域 展演
  • 简介:这是一篇发表于1970年的文章,但直到21世纪之后的十多年里,仍被反复转载收录在美国舞蹈人类的诸多论文集中,也是此专业研究方向的重点必读材料。在先声夺人的题目下,作者没有就芭蕾谈芭蕾,而是用大量篇幅追溯人类和舞蹈对于舞蹈的认识分歧,并厘清概念和观念,以西方第一人称的口吻从本质上展开自我批判,使读者能够意识到知识系统内谬误观念的传衍。针对舞蹈人类在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中方兴未艾的局面,我们在借鉴文化人类方法论做舞蹈研究的时候,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解读文献材料,如何避免调查材料成为理论注脚,如何以人类的视角重新审视既往的舞蹈理论及其背后的观念,同时与中国的舞蹈理论研究互文观照,这篇文章都能给出很深的启发。西方舞蹈学者在对原始舞蹈和民族舞蹈的概念理解中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观念,导致在对研究对象的阐述和分析中有很多谬误,也影响了舞蹈学者看待舞蹈世界的眼光和判断。这篇文章就是想为沟通搭桥。本文的目的就是矫正观念,重新审视舞蹈,从文化内部的逻辑推理,得出“芭蕾是民族舞”这样的结论。

  • 标签: 人类学者 舞蹈学者 原始舞蹈 民族舞蹈 民间舞蹈 芭蕾舞
  • 简介:众所周知,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更离不开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相互建构、相辅相成,才能推动实践与理论的和谐发展,民族舞蹈实践的发展与繁荣同理。近年来,我国当代民族舞蹈实践和学术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论是在舞蹈实践领域,抑或在舞蹈研究层面,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讨。本文拟围绕“民族舞蹈”的研究对象、研究视野、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

  • 标签: 舞蹈学 民族 理论与实践 钩沉 概念 舞蹈实践
  • 简介:2008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和北京舞蹈学院学系平心教授在北京阳台山大觉寺进行了一次内容丰富的学术座谈与对话,主要涉及艺术和舞蹈学学科要旨及艺术心理学和舞蹈心理学学术问题,其中涉及艺术和舞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艺术学院 北京舞蹈学院 沙龙 学术问题 舞蹈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 简介:【舞蹈专业能力】舞蹈专业能力简称专业能力,特指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的身体应该具备的各种专门能力。它是全部舞蹈训练内容的概括,是一个舞蹈者在舞蹈训练中获得发展的各种身体能力的总和。舞蹈训练活动就是围绕舞蹈者专业能力而展开的,因此,舞蹈身体训练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专业能力的内容。具体而言,舞蹈者专业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基本能力、表演能力、技术能力、心智能力等各部分。

  • 标签: 舞蹈学 专业能力 汇编 词条 词典 身体能力
  • 简介:【舞蹈基本能力的转移】舞蹈基本能力是指力量、柔韧、速度、灵敏、耐久等能力。舞蹈者的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和完整系统,舞蹈者的各项身体基本能力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舞蹈者基本能力的完整系统性和相互联系性,使得舞蹈基表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转移现象,对舞蹈基本能力的发展和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 标签: 舞蹈学 基本能力 汇编 词条 词典 舞蹈者
  • 简介:【舞蹈训练负荷的分类】舞蹈训练中任何一个训练负荷都包含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个方面。总体上讲,训练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还包括超强度、适宜强度和次强度;训练量包括组训练量和总训练量两种(图2)。1.训练强度训练强度也称负荷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个组合或单个动作中,练习者机体因承受负荷刺激所引起的内部应答反应。它反映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特征,即刺激程度的深浅。按评定方法标准的不同可以将训练强度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两种。

  • 标签: 舞蹈学 训练强度 训练负荷 汇编 词条 词典
  • 简介:我珍惜中国的艺术传统,是因为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不但在历代的艺术史上具有非常的影响力,并能衍生出极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在世界人类的艺术思想上,散发著永恒的光芒。

  • 标签: 艺术史 艺术思想 艺术传统 艺术作品 大师 访谈
  • 简介:北京舞蹈学院吕艺生教授的新著《舞蹈研究》近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基于作者多年来对哲学、美学及舞蹈学学术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思考,对多种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阐述了这些研究方法与舞蹈研究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有待舞蹈学界可能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 标签: 北京舞蹈学院 出版发行 学术研究方法 上海音乐出版社 相关学科
  • 简介:本文从学术层面对《舞蹈基本原理》作了较为中肯的评介,指出该书立足于舞蹈本体进行理论构建,避免了套用一般艺术原理来拼贴舞蹈,形成了与其他类似名目的舞蹈著作的明显区别。同时,全书既具独立的学科意识,又恪守中国文化精神,并且填补了国内目前尚无系统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著作的空缺而显示出重要价值。

  • 标签: 基本原理 舞蹈本体 舞蹈意象 民族文化 中国美学
  • 简介:应07年岁杪之约,2008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彭吉象教授和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平心教授在北京阳台山大觉寺进行了一次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与座谈,主要涉及艺术和舞蹈学学科要旨及艺术心理学和舞蹈心理学学术问题,其中涉及学科关系,正应了乾隆皇帝为大觉寺最高殿堂牌匾的亲笔题字:动静等观!可谓内涵丰富、思想深邃。

  • 标签: 艺术学 舞蹈学 艺术心理学 舞蹈心理学 发凡
  • 简介:1982年,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吴晓邦开始为中国舞蹈界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启了培养舞蹈高端人才的航程。在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四十年里,研究生教育筚路蓝缕,为我国的舞蹈研究事业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期间进步和欠缺并存,成长和挑战共融。中国舞蹈研究生教育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唯有脚踏实地地布局和调整好基础性工作,才会让我们最终看到一个百花烂漫的美好未来。

  • 标签: 中国舞蹈学 舞蹈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中国艺术研究院
  • 简介:本文作者提出“舞蹈价值”的概念,将舞蹈批评纳入“价值创造”或曰“创价”的审美范畴。对“舞蹈价值”的探究,或将为舞蹈批评的理论架构开创新篇

  • 标签: 价值学 舞蹈 批评 审美范畴
  • 简介:一九六七年之所以成立现代舞蹈中心,一方面是为了散播舞蹈教育理念,更进一步培植人才,同时进行舞团成立之前置作业。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我个人,需要一个属於自己的创作环境,也可避免与学校间公私不分的困扰,三十年来,现代舞蹈中心的收获,倒是比我预期多得多,也满自豪的。

  • 标签: 现代舞蹈 舞蹈教育 十年 艺术 创作环境 大师
  • 简介:本文忠实地记录了唐满城先生的日常教学诤言。这些谈话内容涉及很广,有专业中的舞谚口诀、学科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寻师访友的交往片断、对学生的殷切期望等等,其间主要围绕中国古典舞学术方面的话题比较多,每一段精辟的话语与可读性的故事都闪耀着唐满城教授的智慧光芒。记得古人孔子的《论语》就是记载着他与其弟子的对话,而我平时也正好有写日记的习惯。在先生故去后,我把他生前对我所讲的一些话整理出来以飨关心他的朋友们。愿此对话录的公开发表能够表达我对恩师的思念之情,而唐先生的舞思想与人格魅力也将永远受到北京舞蹈学院广大师生的深切怀念!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身韵 戏曲舞蹈 继承传统 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