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4月,我赴厦门、武夷山采风写生。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的美誉,一条幽深清澈的九曲溪盘环山中,两岸丹崖林立、千姿百态,形成“一溪贯群山,两岸列岩岫”的山水相融景观。武夷山还是一个森林茂密,生物种类繁多,瀑布溪流纵横,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景区。满山都是红、白颜色的鲜花,流泉淙淙,山雀不停地往来其间,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生态自然的画图。榕树、木棉树、不同类型的棕树和南方的花卉、禽、鸟是我此行取材的重点。我对不同品种的杜鹃花结构形态作了认真的写生,同时也对北方少见的红、白色紫荆花、野茉莉及山间野花都做了写生。

  • 标签: 武夷山 写生 采风 造化 古人 心得
  • 简介:陈慥字季常,公弼之子,居于黄州之岐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 标签: 河东 柳氏 黄州 山子 居士 宾客
  • 简介:刘伯承1892年出生在重庆开县一个贫困农家,自幼勤奋好学,才智过人。从老师口中,他知道了武汉、上海的热闹场景。车水马龙的大武汉.是幼时刘伯承心里的一个梦。1927年7月11日,刘伯承经陕西、河南,辗转来到武汉。在他临时下榻的汉口大智门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办事处,宾来客往。有川军的袍泽故旧,有武汉的党政军要;有左派,也有右派;有共产党人,也有蒋介石、汪精卫的说客。

  • 标签: 刘伯承 武汉 南昌起义 策划 1927年 共产党人
  • 简介:2006年11月1日,在我记忆里是一个哀恸万分的日子。就在此日,北京大学德高望重的著名教授褚斌杰先生不幸逝世。光阴荏苒,而今,褚先生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了,但是在这期间,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像电影似的映现于我的脑海心田,先生的人品学品亦每每温润我怀,令我感佩不已。褚先生留给我的记忆太多太深了,限于篇幅,兹就先生对我影响最大、印象最深之三事略作回忆,以聊表对恩师的追思与悼怀之情。

  • 标签: 北京大学 褚斌杰 记忆 教授 学品
  • 简介:是春秋与春秋之前的一项重要军礼.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对这一军礼的目的,行动方式及致者的地位问题,人数问题加以考索,并对与之相关联的请战礼、挑战礼加以辨析,指出致礼及其文学表现对后代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 标签: 致师 军礼 致师方式 致师者 请战
  • 简介:西夏政府效仿中原僧人的封号制度建立了自己较完备的僧人封号体系,任用吐蕃、天竺高僧担当帝之职,总领全国佛教事务,充任功德司正,并参与佛经的校勘和译释等工作,为西夏佛教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笔者通过对西夏佛经和藏族史料的整理,对以往的观点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 标签: 西夏 帝师 藏传佛教
  • 简介:18名学生,两个年级,最大的12岁,最小的5岁。这是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1977年,李自发从淮北市新蔡镇蒋町小学李庄复式班前任老师手里接过教鞭,30年里共有200多名孩子接受教育,100多人因此而走出大山。

  • 标签: 接受教育 复式班 淮北市 老师 学生 年级
  • 简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超出文学意义的毛泽东主席的名诗,是毛泽东在北平香山,收到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3日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这一捷报后,挥毫写下的。这首题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史诗,记录了20世纪

  • 标签: 刘伯承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 南京 文学意义
  • 简介: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天地者,牛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者,治之本也。”天、地、君、亲、,让这种尊师重教的思想一直沿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 标签: 师者 尊师重教 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 尊重 教师
  • 简介:从充满青春活力的不伙子到头发花白的教师,弹指间,汪来九扎根黟县宏潭村毛田小学已经35年,由于人口稀少,毛田小学只能配备一名教师,于是治理整顿来九既是校长,又是语文、自然、音乐、体育甚至学前班等备课的老师,这期间,他多次放弃上调机会,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赢得了“深山红烛”的深情赞誉。

  • 标签: 治理整顿 学前班 教师 毛田小学 校长 语文
  • 简介:<正>长期以来,《中国民族博览》杂志一直和最优秀的专题报道摄影合作,他们向我们提供最纪实、最原创的图片和文字,我们以此为豪。本栏目将向您介绍正文报道中绝不会出现的摄影在拍摄过程中的故事。元月7日,马宏杰乘上北京至重庆的9次特快列车,该车次严重超载,“我都记不

  • 标签: 中国民族博览 特快列车 拍摄过程 严重超载
  • 简介: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以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 标签: 大破虏 曹玮大破 虏师
  • 简介:<正>一九○五年,吴樾炸清廷出国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由于此事件的策划极其秘密,主人公吴樾又决心牺牲自己保护同志,因此,事件的策划经过,除吴樾外还有谁参预其事等问题,很少有人知道。事后清廷派人侦查此案,企图株连他人,最后也不得不得出结论曰:“据云现在诸生(指吴生前所在的保定高等学堂的师生——引者)并无与吴樾亲故知交,自属可信……。至监督以下各员,于吴樾在堂之日,未能事先察

  • 标签: 陈独秀 军国民教育会 重大事件 策划 中国近代史 暗杀
  • 简介:龙岩市永定县合溪乡的俭楼,是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的旧居,在这里他还创作了著名诗词《采桑子·重阳》。当年,毛泽东同志化名为杨引之,夫人贺子珍则化名"贺紫英"。俭楼建筑面积3亩,有近300年的历史,清末高峰期住有300多人。全楼按八卦设计,有5扇大门,3扇小门,出入极为方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永定县 龙岩市 采桑 建筑面积 小门
  • 简介: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侵略者加大了对中国腹地的疯狂入侵,洪湖作为战略要地,国民党一二八师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抗日沙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最后全军覆没,他们用血肉抒写了一曲慷慨雄浑的悲歌!

  • 标签: 八师血 洒洪湖 血洒
  • 简介:在武汉,我化名张伯华,住在我哥哥谢敬止处,准备寻找机会去华北或苏区。过了几天,李金锡夫妇和杨春秀三人到了汉口,住在胡少商处,并通过胡少行找到了我。他们准备化装北上,要求我给他们弄几张通行证,我请我哥哥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久,友好人士王钧件、陈玉泉、岳鹏云三人先后来到武汉找到了我。紧接着,王东明夫妇与责定陆一起,还有邹开封等,也到了我这里。他们和我商量去留问题,如留武汉,我就要给他们找住处,如到解放区,就得给他们弄通行证。我请我哥哥和我岳父刘友辅先生想办法。他们东奔西跑,辗转求人,好不容易才—一较为妥善解决了。这批安置好后,接着又来了彭刚、王森,又是一番活动,也把他们送到了解放区。是年秋,王家

  • 标签: 解放区 李炳南 武汉 上海局 了解情况 好不容易才
  • 简介:杨杏佛,我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杨杏佛一生追随孙中山。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杨随即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远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又南下广州,任孙中山秘书。杨杏佛的革命之心如此坚决,以至于在

  • 标签: 杨杏佛 孙中山 经济管理学 管理科学 社会活动家 中华民国
  • 简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皖南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一事件并未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围绕皖南事变尚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其中的是非曲直仍令海峡两岸的史学家争论不休。时任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的上官云相是皖南事变的关键人物,上官云相是如何秉承蒋介石、顾祝同的旨意,参与策划并亲自指挥皖南事变的?了解这些,有助于读者明白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抗战中期,本是并肩作战、携手抗日的国共两党发生了一系列摩擦。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是将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开赴敌后,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而国民党蒋介石则将之视为“游而不击,抢地盘”,于是主动挑起了反共摩擦。1940年9、10月

  • 标签: 新四军 皖南事变 蒋介石 国民党军 策划者 集团军
  • 简介:旷》辑本在先秦小说辑佚方面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辑录有关文献可谓网罗殆尽,但也有一些缺憾:一是将一些杂占文字也辑入,且并无分别,因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类和《兵书略》"兵阴阳"均有《旷》,本为二书,且后人所编杂占一类情节也与先秦小说无关。二是在拟题、录文、校理、注释和附录上还有些不够科学或严谨的地方。三是正文和附录材料方面均有缺漏。

  • 标签: 《师旷》 古小说 辑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