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古代长期使用铜镜。铜镜不仅是照面的器具,同时又是一种工艺品。因为绝大多数铜镜铸制都是很讲究的。从外观上看,有圆形的(这是最多的一种),也有方形、花形、卍字形、亞字形,宋以后还出现带柄的。镜面磨得精光锃亮,足以照见人影;镜背面往往铸有精美的图案,配上字体隽秀、文辞艳丽吉祥的铭文,可供人们赏玩。无怪人称:'古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莫镜若也。'(《古镜图录》)

  • 标签: 古刻 古镜 卍字 三善 镜铭 花形
  • 简介:在台湾,张学良爱兰、养兰是人所皆知的。至于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种爱好,90岁那年,他在一次兰会上被记者撞见,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我以前家里就有兰园,我父亲也喜欢养兰。过去大陆兰花非常珍贵,一盆难求。在甘肃,就出现过一种很珍贵的国兰品种。养兰花陶情冶性,是很高尚的。来台湾后,20多年前认识我住处附近的爱兰家谢有义先生,经由他的介绍,我曾经走过台东、花莲很多地方,买兰养兰,过得很愉快。在台湾,张学良在自己的院子里开辟了两个兰国,一是种植洋兰,一是种植国兰,从种植到浇水、施肥、除虫,亲力亲为;对兰花的品种、生长习性自然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研究,天长日久,已成为不可多得的养兰专家。张学良的兰友,与张学

  • 标签: 张学良 铭志 花卉博览会 台湾 江主席 祖国大陆
  • 简介:辜鸿与张之洞张敏辜鸿在晚清曾被视为邃于西学西政的奇才,张之洞则为晚清的最后一位著名儒臣。他们二人相识于1885年,当时辜氏因偶然的机遇而入张之洞两广总督幕,此后两人相随共事二十余年,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而这二十余年又正是近代史上传统文化呈现剧烈震...

  • 标签: 张之洞 辜鸿铭 李鸿章 西学 儒学 传统文化
  • 简介:此文作者曾任日本驻香港和上海总领事,直接参与了策应汪精卫等汉奸集团投敌叛国的具体活动,因为作者是站在侵略集团的立场上回顾这件往事,所以许多观点是反动的,而且文中充满了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蔑视,如“支那”等语随处可见,请读者留意。另,译文除部分美化汪精卫的内容有删节外,其余包括标题均依原文译出。

  • 标签: 国民政府 和平运动 日本政府 高宗武 汪精卫 密使
  • 简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日本列岛曾兴起过一阵“辜鸿热”:辜鸿20年代中赴日讲学的某些言论,竟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所谓“大东亚文化建设”的“有力根据”;辜氏的讲学内容被编成《辜鸿论集》四处流布,频频出现于书刊报章乃至电台广播中。与此同时,正与日本帝主义浴血奋战的一般中国人却

  • 标签: 辜鸿铭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列岛 书刊报 电台广播 东亚文化
  • 简介:清末明初,一位以外文名满海内外,而又以怪诞见称的,便是辜鸿。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后,辜鸿应两湖总督张之洞之请做英文文案。对幕府里的外国顾问,辜鸿从不放在眼里。有一天,一

  • 标签: 辜鸿铭 特立独行 伯明翰大学 张之洞 清末明初 英国文学
  • 简介: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辜鸿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

  • 标签: 一代怪杰 怪杰辜鸿铭
  • 简介:1990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吉隆县境内发现了一通额题为的摩崖石刻碑铭.这一重要的考古发现首次为唐代王玄策使团出使印度,以及唐代中印交通中'吐蕃一泥婆罗道'的路线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材料.资料刊布之后[1],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此碑的内容及涉及到的若干重要问题作过认真的研究,发表过一些很有启发性的意见.[2]

  • 标签: 考古发现 吐蕃 摩崖石刻 出使 实物材料 唐代
  • 简介:江南名镇南浔有一座名叫"懿德堂"的大宅,它建筑庞大、气势恢宏、中西融合、构筑精美,被誉为"江南第一宅",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大宅的主人就是南浔"四象八牛"之一的江南巨富张颂贤的长孙、儒商张石。祖辈贩丝起家,抓住机遇立根基张石(1871年—1927年),名钧衡,字石。祖籍安徽休宁县,清康熙末年,张石的曾祖父张维岳来南浔定居,开了一家糕团店以维持生活,稍有积余又开了一家小酱盐店,传至他的儿子张颂贤时已略有积蓄。南浔盛产湖丝,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给南浔丝商带来了机遇。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名闻天下的优质辑里丝,纷

  • 标签: 江南 抓住机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宅 上海开埠 康有为
  • 简介:小时候,就常听父亲和长辈们谈论于右任老先生,他的书法直追二王,闻名遐迩。其为人也,爱国爱家,热心公益,虽为国民党元老,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俭朴淡泊等等,给我印象很深。1934年冬,我20岁那年,学校放寒假,在父亲安排下,要母亲带我和弟弟们从北平去西安,到陕西灾区体验一下那里的灾民与儿童的苦难生活,接受感性教育。到了西安,一天,父亲带我们去拜望于老先生,行前关照说,

  • 标签: 墓志铭 于右任 父亲 感性教育 陕西省 国民党
  • 简介:辜鸿钧(1856——1928),名汤生,字鸿,号汉滨读易者,祖籍福建厦门,父亲为马来亚华侨。辜鸿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10岁便随义父英人布郎赴欧洲游学,先后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工科文凭,此后又游历法、意、奥诸国。他精通英文、德文、法文、俄文以及希腊文,了解欧洲社会,熟悉

  • 标签: 辜鸿铭 槟榔屿 马来亚 欧洲社会 大学工科 福建厦门
  • 简介:今年是郑和首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郑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关于郑和的籍贯、身世、任职、赐姓等事迹最主要的依据是郑和为父亲马哈只墓所立的《故马公墓志》石碑。该碑文不仅是珍贵的郑和家世研究资料,也是伊斯兰教的珍贵史料。撰写该墓志的是时任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的李至刚。关于李至刚的生平目前鲜为人知,本文将对李至刚的事迹作详细介绍,并对李至刚撰写的《故马公墓志》作新的探索。

  • 标签: 《故马公墓志铭》 600周年纪念 郑和研究 研究资料 伊斯兰教 大学士
  • 简介:今年是中共“一大”的唯一少数民族代表邓恩同志被害70周年,诞辰100周年,我拟就恩同志的一生作简要介绍以兹纪念。邓恩又名邓恩明、邓尧钦、邓建勋、黄伯云,字仲光,乳名邓老乖。于1901年元月5日,即光绪庚子年冬月十五日出生在贵州荔波县城北大街(今向阳路21号)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他有同胞兄弟姐妹6人,排行第二,自幼聪

  • 标签: 中共“一大” 邓恩铭 诞辰100周年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 反帝反封建
  • 简介:卢德,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仲权镇。1921年,卢德考入成都公学,中学期问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的局面,卢德决心学习军事,以武力打倒列强和军阀。

  • 标签: 秋收起义 军事斗争 毛泽东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 帝国主义
  • 简介:安是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东北大员,对于东北政治文化均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扼要说明其对于该时期东北文学之贡献--出资刊刻《阅莒草堂遗草》和《九梅村诗集》.

  • 标签: 铭安 清末 东北文学
  • 简介:《广东新语》卷三有《锦石山》章,全章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份主要写述锦石山的地理位置、地形状貌及有关的历史传说,后半部份以铭文形状赞述锦石山在地理方面的重要意义和歌颂古代有关官员在治邦守土方面的业绩及其影响。全章共820字,其中铭文占了400字。细读该章,觉得有两个问题令人疑惑,需要考究清楚:其一,该铭文是否为屈大钧所作?其二,该铭文曾否刻于石或书于壁?

  • 标签: 新语 广东 地理位置 历史传说 重要意义 铭文
  • 简介:套鸟的圈套"1919年夏天,陈独秀被捕后,胡适比平时更忙.每一期几乎都有他的文章,在最近的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学革命的文章,认为"中国文学语言,不再是一种创造性文学作品能胜任的工具.哪有一种死语言能适合于创造性文学的?

  • 标签: 胡适 辜鸿铭 文言文 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