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当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应青海省考古所之邀,我有幸参观了青海省柳博物馆。9月上旬,我们一行三人乘着绿色的吉普车.披着朝日的彩霞,离开了高原小镇乐都县,西行约17公里到达了久慕的柳村。

  • 标签: 柳湾村 青海 博物馆 中国 藏品 半山类型文化
  • 简介:澳洲北部的提维人C.W.M.HARTARNOLDR.PILLING著王鲁茂,罗亚平译早在十八世纪以前,葡萄牙、荷兰等许多欧洲海员已发现并踏上过澳洲大陆,但第一位真正熟识澳洲的人则是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Cook)。公元1769—1771...

  • 标签: 澳洲人 澳洲文化 体质特征 独木舟 澳洲土著人 平方英里
  • 简介:澳洲北部的提维人(续)C.W.M.HARTARNOLDR.PILLING著王鲁茂,罗亚平译1.提维人的婚姻与世隔绝的文化在拥挤喧闹城镇生活的现代人,已难以想象处于捕猎、采集阶段的人类及其生活方式与我们的差异。而事实上,从事捕猎和采集生活的人们多以一种...

  • 标签: 巴瑟斯特 妻子 家庭 男子 婚姻 梅尔维尔
  • 简介:2007年7月-2009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我们在淅川县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三期文化四个时期的史前遗存,清理出王三期文化的房址、灰坑、墓葬、瓮棺等遗迹,出土了比较丰富的陶器、石器等遗物,为研究王三期文化的南渐提供了新的材料。

  • 标签: 淅川县 沟湾遗址 王湾三期文化 聚落
  •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十月,于甘肃秦安大地仰韶文化晚期的411号房址内发现一幅地画。地画位于室内靠近后壁中部的居住面上,以黑色颜料绘制。地画的前方是一圆形灶台,隔灶台与室门相对。“地画中有人物和动物图案。上部正中一人,高32.5、宽约14厘米、头部较模糊,犹如长发飘散,肩部宽平,上身近长方形,下部两腿交叉直立,似

  • 标签: 大地湾 地画 动物 仰韶文化 祖先崇拜 三位一体
  • 简介:一1982年在甘肃秦安大地仰韶晚期房址F411地面上发现的绘画,是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筑绘画作品,在考古学、人类学及美术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大地地画

  • 标签: 大地湾 新考 湾画
  • 简介:2001年,山东大学考古系等在山东寿光市沿海进行了一次环境考古调查和试掘,本次工作预设两个目的,即解决当地先秦时期考古文化的发展序列,以及探索遗址分布与中全新世海岸线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寿光沿海地带的先秦文化序列为大汶口-龙山-商周时期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4000~221年间.再根据考古和自然学科资料,寿光沿海的中全新世海侵在公元前4500~前3000年达到最大范围,之后海面开始下降进入海退期,并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和公元前1400年间有过两次停顿期.这对山东北部沿海今后的环境考古将有重要学术意义.

  • 标签: 环境考古 寿光沿海 文化序列 海岸变迁
  • 简介: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下村一至四社境内,东邻大宁河。2002年5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遗址范围内布置3×10米探沟12条,布置5×5米探方72个,累计发掘面积2215平方米。发现东周、两汉、北宋等时期的陶窑、房址、墓葬、灰坑、灰沟等遗迹103处。出土有铜器、陶器、瓷器、石器、钱币等类别文物180余件。此次发掘对研究和了解峡江地区古代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巫山 下湾遗址 东周 两汉 北宋时期
  • 简介:1993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兰(州)新(疆)铁路复线建设工程,对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复线建设涉及的许三墓群南缘进行了勘探,并抢救发掘了一座东汉墓葬。许三墓群分布在戈壁滩上,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我们这次所清理的墓葬在墓群的东南部,

  • 标签: 东汉墓 发掘 墓葬 墓群 文物考古 简报
  • 简介:1991年,环县县城刘家台地有居民修庄挖地基时发现古墓,环县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清理。两座墓均为长方形竖穴砖室墓,出土有:陶器、玉器、铁器、铜镜和钱币等。从铜镜和钱币可知,该墓时代为新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对研究当时本地区的生产生活和丧葬习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环县 刘家湾 汉墓清理 简报
  • 简介:  店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县新店子镇西8公里,北距和林格尔县城约40多公里,地处浑河北岸一级台地之上,丰准铁路从村北部穿过(图一).……

  • 标签: 发掘报告 和林格尔县店 店湾
  • 简介:壶是用以盛放液体的容器的统称。最初的陶壶型无定制.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1977年河南密县莪沟出土的一只红陶双耳环底壶是用红褐粘土盘筑成型后再经过火烧成,小口、高颈、圆腹,肩部有对称横耳供穿绳。该壶属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了。从其造型上看该壶应是当时人们外出汲水的工具。夏商以后直到汉末陶瓷壶并未有多大的发展变化.究其原因,一是陶壶性脆易碎难以长久地保存;二是此时王公贵族们所用的壶大多用青铜制成。

  • 标签: 出土 西夏 武威 新石器时代 裴李岗文化 陶壶
  • 简介:从秦国中心的关中平原向南翻越秦岭,穿过汉中盆地,即达广袤、富庶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群山环绕,四面高大的山脉将盆地与周围地区分隔开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单元。切开盆地北缘的嘉陵江将四川盆地与关中平原连接了起来,形成中国西部地区南北向一条重要的文化通道和文化走廊(图一)。

  • 标签: 四川盆地 历史人文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 中国 西部地区 关中平原
  • 简介:1994年8月,为配合京深(北京-深圳)高速公路建设,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和卫辉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卫辉市倪遗址,发现了属于龙山文化晚期前、后两段的遗存.遗迹有房基1座,灰坑5座,出土了一批丰富的遗存,是研究豫北龙山文化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倪湾遗址 发掘 龙山文化 遗址发掘简报 卫辉市 河南
  • 简介:一、概述及说明青海乐都柳遗址位于湟水中游北岸.自1974年至1986年共发掘史前时期墓葬1732座.由于《青海柳——乐都柳原始社会墓地》①(以下简称《柳》)出版时间早,而且仅收录了1974~1978年发掘的1500座墓葬.其中,有符号的陶器至少679件,出自226座墓②.1978年以后发掘的M1501-M1732也出有一批带符号的陶器,但资料尚未公布.

  • 标签: 乐都柳湾 墓地彩绘 彩绘符号
  • 简介:1991年8月,为配合110国道建设工程对白家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发掘面积181平方米.发掘的位置是国道线经过的遗址南部边缘,清理灰坑6座.出土有陶器、铁器、瓷器、铜钱等.

  • 标签: 发掘简报 察右前旗白家湾 白家湾遗址
  • 简介:武威塔尔遗址是西夏时期的一处瓷窑遗址。本文在对该遗址进行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对2008年9月对该遗址调查时所发现的西夏流通货币、瓷器以及石磙予以概述,这对于进一步了解该遗址的属性和西夏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塔尔湾 西夏 瓷窑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