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艺术之于博物馆是诠释博物馆存在价值的重要指标,艺术教育不是博物馆既定概念,是在艺术教育二者都分别产生后才出现的一门独立的活动。公众在博物馆进行文化旅游的同时,也是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博物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艺术教育以通识教育的角色出现,承担为大众普及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这是博物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背景。对公众进行艺术教育的博物馆主要有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综合性博物馆三个类型。

  • 标签: 博物馆 艺术教育 背景类型 实务
  • 简介:2017年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陈家泠艺术大展》隆重开幕。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熊光楷,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冯远副主席、徐里书记、杨晓阳院长、熊光楷上将、陈家泠先生先后讲话。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主持开幕仪式。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 对外文化交流 党组书记 副主席
  • 简介:2017年9月7日,《赵俊生艺术展》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李宝林,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孙克,赵俊生的夫人朱晴先生,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及其他馆领导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冯远、孙克、李宝林、何家英、刘曦林等先后讲话。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主持开幕式。

  • 标签: 艺术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博物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文联 副馆长
  • 简介:人物研究是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是艺术史研究中跨学科研究的重要体现。当人物兼具跨文化、跨领域的特质时,搭建一个艺术史人物研究网络,提炼其艺术精神,寻求艺术人物研究的独立语境与独特的学科范式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艺术史发展困境入手,主张多层面、跨学科的艺术史研究;以搭建多维艺术网络与提炼文化核心为路径,探索艺术史研究界域与研究方法;以近代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王光祈作为人物研究个案,通过对其艺术史坐标的分析,挖掘中国艺术家的多重身份与中国文化核心,使艺术史研究更趋完整。

  • 标签: 艺术史人物研究 艺术史研究方法 王光祈
  • 简介:研究首要目的是证明青少年不经常访问艺术文化类博物馆,其次是厘清“留不住”的原因,最后是识别青少年喜欢的学习项目形式。通过对817份有效问卷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成都市大多数青少年不经常去艺术文化类博物馆;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博物馆推广和作为基础的博物馆学习项目设计缺乏或者不好,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而主题工作坊是最受青少年欢迎的形式。最后,报告提出了一些基于实践基础的项目设计建议。

  • 标签: 博物馆 青少年 学习项目 问卷调查定 量分析
  • 简介:2017年5月12日,《艺术长存湖山生色——周怀民捐赠无锡博物院书画展》开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原中央主席何鲁丽,民革中央副主席、秘书长李惠东.我馆副馆长谢小铨,

  • 标签: 书画展 博物院 无锡 捐赠 艺术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2017年9月16日,《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展》开幕。文化部原部长,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艺术家蓝天野。

  • 标签: 艺术大师 作品展 文学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家博物馆
  • 简介:此文重新检索了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身份构成,认为此窟的性质是一个有浓重官方背景的“公共窟”而非通常认为的“家窟”。西夏占领河西走廊西端的瓜沙地区之后,统治该地区数百年之久的当地世家大族受到残酷战争的重创,已经无力继续作为开窟造像的中坚力量而被西夏政权的高官新贵所取代。西夏文武官员集合财力权力开创新窟,使瓜沙地区的西夏石窟具有了与前代佛窟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 标签: 西夏 供养人 家窟 公共窟
  • 简介:我国博物馆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成为社会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博物馆教育仍未脱离学校教育“第二课堂”的影子,表现出对学校教育的依从地位。博物馆教育应该是一支独立的公众教育力量,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博物馆 青少年素质 教育力
  • 简介:近年来,微信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对于传统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平台,微信具有“受众广且集中、信息传播便捷、导览成本低廉”这三大优势。博物馆的微信平台将宣传员、讲解员、教师和联络员的身份集于一身。如何扬长避短,使微信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博物馆学界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 标签: 微信 博物馆 社会教育 语音 导览
  • 简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重视教育职能,不仅表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扩展、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也表现在博物馆教育相关研究文献的快速增长。本文选取“1996-2015年间我国有关博物馆教育的研究文献(中国知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我国博物馆教育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有助于提高博物馆人对于博物馆教育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博物馆教育的实践活动。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 简介:《营口古代文明展》是营口市博物馆刚刚改造完成的基本陈列,其主要特点是突出学术性,突出重要考古成果、突出地域文化,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文字介绍生动准确,文物展品丰富精美。体现了展览设计者将学术研究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探索地方博物馆基本陈列的一种新思路。

  • 标签: 学术研究 艺术设计 展陈新思路
  • 简介:开展公众考古教育,宣传考古文博事业,对于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促进考古文博工作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微博的兴起,开展微博公众考古教育,已成为推进公众考古教育的必要选择。文章以考古文博单位的新浪官微为考察对象,对近年较有影响力的官方微博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些官微在进行公众考古教育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考古文博知识的科普、考古文博工作的展示、考古文博专题的讨论和线下活动的宣传。推动微博公众考古教育的继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更新传播理念与传播方法。

  • 标签: 微博 公众考古教育 考古文博
  • 简介:为青少年设计的教育项目缺乏或者薄弱是青少年不去文化类博物馆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教育项目还有一个明显不足,即“只讲一个关于过去的故事”。为此,教育项目的设计在内容梯度上可以把陈述、展示过去的艺术或者文化作为第一梯度,把分析今天对传统艺术或者文化的继承和改变作为第二梯度,把引导青少年讨论明天艺术或者文化的发展作为第三梯度。最后,通过在四川博物院的实验教育项目,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项目设计方法。

  • 标签: 博物馆 青少年 教育项目 设计
  • 简介: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推动力之一。博物馆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的理念和水平也逐渐成为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博物馆就需要积极回应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基于社会热点开展博物馆教育,能够吸引公众的目光,扩大博物馆影响力,能够科学引导公众理想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社会现象,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功能,能够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有助于个体成长成才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从博物馆助力社会发展的角度,浅析关注社会热点的意义和作用,并结合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的“共享蓝天,快乐成长”关爱特殊困境儿童群体系列活动为例,探索博物馆结合社会热点时怎样结合自身优势、行业特色和受众特点开展社教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让博物馆在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 标签: 社会热点 可持续发展 社会教育 博物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