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应激高血糖患者的临床处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我科住院治疗的58例应激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照组在血糖水平高于11.0mmol/L时进行处理,研究组在血糖水平高于7.8mmol/L时予以处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患者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的MODS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发生率、死亡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应激高血糖患者,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加强血糖监测,可有效改善和稳定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ICU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疾病导致血糖短暂升高的过程即应激高血糖,在重症患者中很常见。高血糖会进一步导致机体激活炎细胞因子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儿茶酚胺、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应激高血糖入院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预后紧密相关。血糖水平过高或是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高渗血症,进而引起多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害中枢神经。所以,对应激高血糖的控制在疾病治疗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应激高血糖产生的机理,就应激高血糖对疾病的预后及治疗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疾病治疗和预后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儿应激高血糖与预后的关系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危重患儿入院后立即采用静脉血测血糖,此后均用微量血糖仪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血糖浓度在7.0~15mmol/L时死亡3例,病死率4.5%,(3/67)占死亡病例的16.67%(3/18)血糖浓度在15~20mmol/L,5例,病死率25%,(5/20)占死亡病例的27.77%(5/18),血糖浓度>20mmol/L10例,(10/15)病死率66.67%,占死亡病例的55.56%(10/18)显示血糖值越高其预后越差,血糖增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说明血糖>15mmol/L时提示病情危险和预后不良。危重患儿入院时血糖值明显高于正常患儿,且病死率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越高其预后越差。结论高血糖是反映危重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指标之一。

  • 标签: 危重患儿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应激脑卒中患者并发应激高血糖的高发因素及应激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5~2008年住院无糖尿病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30例,分析应激高血糖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龄、病情重、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感染患者,其应激高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并发应激高血糖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控制应激高血糖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救治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组27例危重患儿于入院后测血糖均升高(15.62±8.72mmol/L),观察结果表明在危重应激状态下,患儿年龄越小血糖越高;血糖值与疾病危重程度成正比,严重的高血糖死亡危险增加,血糖>15mmol/L病死率高达64.5%,血糖升高与病后日数及恢复时间无关系,血糖恢复速度与是否应用胰岛素无关,应激状态下高血糖现象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治疗过程中糖的浓度并慎用胰岛素。

  • 标签: 危重患儿高血糖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ICU患者应激高血糖血糖控制中开展全面护理干预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院内的70例ICU患者应激高血糖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糖改善率、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将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得出结果P值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临床危重病人无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应激高血糖的发生都极为普遍,应激高血糖与危重病人病情恶化、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死亡率增加等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危重病人应激高血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 标签: 危重病人 应激性高血糖 防治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应激高血糖控制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 。方法: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接诊的应激高血糖病患 68 例,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划分成 2 组,每组 34 例。研究组实行血糖控制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 2 组低血糖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 0.0% ,比对照组 11.76% 低 , 组间差异显著 ( P < 0.05 ) 。 研究组家属满意度 97.06% ,比对照组 79.41% 高,组间差异显著 ( P < 0.05 ) 。 结论:采取血糖控制护理法对入住重症监护室的应激高血糖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 。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 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激血糖水平升高与心肌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及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均否认糖尿病史)资料完整的AMI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入院后即刻、24h、48h、72h血糖水平三组Ⅰ组血糖≤6.1mmol/L,Ⅱ组血糖6.2~7.8mmol/L,Ⅲ组血糖≥7.8mmol/L。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值,分析各组血糖水平与心肌梗死性质,梗死灶大小,病情的关系。比较各组心肌酶、心肌梗死范围、心功能、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结果(1)三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Ⅰ组8.3%,Ⅱ组15.1%,Ⅲ组36.3%。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P<0.05);(2)三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梗死面积(S)进行比较,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3)住院期间死亡19例,存活101例,存活组与死亡组血糖分别为6.5±0.9mmol/L和7.3±0.9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1);(4)对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血糖升高与AMI住院期间病死率相关,且随着血糖升高,病死率增高。结论高血糖是AMI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糖近年来,许多证据已经表明,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血糖的病人,死亡率和发病率升高,与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相关。
  • 简介:高血糖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和预后方面起着不利影响,增加死亡率、延缓康复的问题相对突出。早期控制血糖是减少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 标签: 应激 高血糖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69例合并应激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30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30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40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死亡的患者记录入ICU首24小时APACHEⅡ评分。

  • 标签: 高血糖 血糖水平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激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血糖组70例,血糖正常组80例,对两组患者的cTnl值和NT一proBNP值进行检测。结果相对于血糖正常组而言,高血糖组患者的cTnl值、NT一proBNP值、严重心力衰竭和死亡例数明显要高,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应激高血糖具有较差的预后,而NT一proBNP值则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很好的评价。

  • 标签: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应激性高血糖 预后评价
  • 简介:什么是“孤立负荷后高血糖”呢?老年人检查糖尿病,空腹血糖没有超过7.0毫摩/升(126毫克/分升),不能够诊断糖尿病,需要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如果口服75克葡萄糖水后2小时血糖达到或超过11.1毫摩/升(200毫克/分升),而空腹血糖低于126毫克/分升,医学上将这种仅仅服糖后2小时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现象称为孤立负荷后高血糖,简称为“IPH”。

  • 标签: 高血糖 负荷后 孤立性 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小时血糖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血糖干预护理应用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评估血糖干预护理对于术后应激高血糖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主体为50例于2017年06月-2019年06月期间本院心脏外科收治的患者,经回顾研究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例数=25例)在手术治疗期间施予其基础护理,实验组(例数=25例)在手术治疗期间施予其血糖干预护理,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经护理后其术后24小时随机血糖峰值、ICU住院时间以及单位时间胰岛素泵入量、并发症发生率以比对照组更低,组别间结果数据分析和对比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应激高血糖护理之中接受血糖干预护理,可保障其术后24小时随机血糖峰值、ICU住院时间、单位时间胰岛素泵入量、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可推广。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干预护理 护理经验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严重高血糖的老年高渗非酮症高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方法整理分析一组血糖在70mmol/L以上的老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病历情况,并与血糖在33.3~66.6mmol/L的老年高渗非酮症高血糖昏迷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血糖下降无显著(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50±18)u,对照组为(82±7)u,P<0.01,病死率为91.3%(对照组为23.4%),P<0.01。结论入院时血糖严重升高的老年高渗非酮症高血糖昏迷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病死率高。

  • 标签: 糖尿病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 胰岛素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重症患者应激高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损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血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和血糖值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应激高血糖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脑损伤 个性化护理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创伤后应激高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DM组、应激高血糖组和新诊断DM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HbA1c和FBG,对三组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并观察应激高血糖组患者FBG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结果创伤患者中DM组,新诊断DM组患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应激高血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90.3%的应激高血糖患者FBG恢复正常约需2周时间。结论HbA1c检测可以作为应激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HbA1c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有着重要意义[1、2].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和部分基层医生往往对空腹血糖比较重视,习惯在诊断糖尿病或治疗后复查时只查空腹血糖,对餐后高血糖的意义则了解不多,而忽略了餐后血糖的检测.

  • 标签: 关注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