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手术患者中普遍存在炎症生理状态,炎症生理状态是一种被认为可能会导致慢性乙型肾衰竭患者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发病原因,其与营养不良及慢性血管粥样动脉硬化疾病有密切关系,对慢性MHD衰竭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和治疗等均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但目前炎症态的主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诊断治疗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临床意义仍然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治疗初期效果尚不理想。现就炎症态的发生病理机制、治疗方法等作一系列综述。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认识与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炎症态”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透析方案下,患者炎症态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7年5月和6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透析治疗前和透析后3个月、6个月晨起空腹抽取患者上肢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蛋白(T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钙(Ca)、钠(Na)、钾(K)、磷(P)、尿素氮(BUN)、尿酸(UA)、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iPTH)和β2球蛋白(β2-MG)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水平,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CRP(F组内=77.802,P组内<0.001)、IL-6(F组内=1447.973,P组内<0.001)、TNF-α(F组内=21.833,P组内<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透析方式CRP(F组间=2.728,P组间=0.046)、IL-6(F组间=11.589,P组间=<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透析方式(P=0.020)和β2-MG(P<0.001)对患者透析后CRP水平具有影响,透析方式(P<0.001)、CysC(P=0.047)和β2-MG(P<0.001)对患者透析后IL-6水平具有影响,透析龄(P=0.005)和β2-MG(P<0.001)对患者透析后TNF-α水平具有影响。结论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尿毒症患者“炎症”状态越来越严重,透析方式、透析龄、体内CysC和β2-MG水平对患者炎症态具有影响,“高通透+血液滤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状态。

  • 标签: 尿毒症 透析 微炎症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黄联合辛伐他汀对腹膜透析患者炎症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行腹膜透析的患者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腹膜透析,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口服大黄联合辛伐他汀;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TG、TC、LD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HDL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TG、TC、LDL降低程度及HDL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Hs-CRP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TNF-α、IL-6及Hs-CRP比治疗前明显上升,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治疗后对照组TNF-α水平比较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腹膜透析患者大黄联合辛伐他汀,有利于维持患者炎症态,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大黄 辛伐他汀 腹膜透析 微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和血液灌流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另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监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营养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HCY、PC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液灌流治疗6周、12周后,治疗组CRP、HCY、PCT水平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化愈明显。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可降低血hs-CRP、HCY、PCT水平,升高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态和营养状态。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灌流 肾透析 炎症 C反应蛋白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疗法改善糖尿病肾病(DN)透析者炎症态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56例D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HD)与血液灌流(HP)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H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炎症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0.72%,高于对照组的4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微炎症
  • 简介:摘要:炎症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上起重要作用, 而营养不良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并发生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态与营养不良的关系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微炎症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炎症态的影响。方法将5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FHD)和常规透析组(HD),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炎症态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HFHD组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均较HD组下降。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改善MHD患者炎症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尿毒症患者炎症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尿毒症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炎症指标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炎症的状态,有效清除炎性因子,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慢性肾衰 微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肠胃炎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84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肠胃炎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消化道不良反应、腹部不适、腹痛等。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急性肠胃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予以合理有效的西药治疗,配以中药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肠胃炎 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FHD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与炎症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DA、SOD、GSH-Px、hs-CRP、TNF-α以及IL-6水平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FHD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态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HFHD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每年夏秋季是急性肠胃炎发作的高峰期,由于气温高湿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一旦粗心,细菌、病毒就会侵入肠胃,引起急性胃肠炎。

  • 标签: 急性胃肠炎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态的改善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1998年4月至2010年8月大连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33例患者,于高通量透析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检测β2球蛋白(β2-MG),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25-(OH)维生素D3、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比较HFD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上升,β2-MG、AGEs、IL-6水平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LB水平与AGEs、IL-6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26和-0.310,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改善MHD患者炎症态。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