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上一些常见的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副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防治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正是抗精神病药副作用的危害,从而做到正确对待并处理药物副作用,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通过对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的检索,找出2003-2009年之间CHKD的数据,进行筛选总结抗精神病药副作用的相关论文。结果抗精神病药副作用有心脏毒性、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恶性综合征、药源性动力性肠梗阻、月经紊乱、尿潴留和血脂代谢等副作用。结论精神患者不仅承受着心理上的创伤,还承受着身体上的病痛,因此医务人员应该对自身更加严格的要求,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掌握好对抗精神病药副作用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得减少由于药物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不便,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如何识别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本次观察及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抗精神病药副作用主要有三大类,即心律失常、月经不调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副作用,需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视患者的安全用药以及正确处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对策,进一步使精神药物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精神科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副作用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护理程序应用到抗精神病药治疗中,观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副作用。结果2年来,患者对治疗与服药的依从性大大提高。结论护理程序在抗精神病药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抗精神病 药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精神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了调配精神药物的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 标签: 依从性 特异性 对症治疗 副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为了了解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的影响,通过调查本院精神病人心电图的情况,得出结论抗精神病药对心脏的副作用不可忽视,应用抗精神病药时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尤其是女性患者。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发病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因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所致闭经患者可出现子宫内膜无增厚,溢乳,血清泌乳素增高等临床表现,治疗前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以相应的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结论抗精神病药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使泌乳素(PRL)增高,PRL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GnRH)分泌导致闭经,根据闭经患者体内激素的变化,采用孕激素替代治疗,雌孕激素替代治疗以及溴隐亭治疗均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闭经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作者综述性地报告了临时性休克(ECT)对抗精神病药副反应的治疗效果及进展。两种主要的副反应是迟发性运动障碍(TD)和恶性症侯群(NMS),这也是我们临床见到的在处理方法上较为困难的副反应,本文讨论了ECT治疗TD和NMS的可能性机制。

  • 标签: ECT 迟发性运动障碍 恶性症侯群 电休克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副作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院治疗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分析,发现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心肌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对抗精神药物情况进行综述。方法对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传统精神和非典型性精神药物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做了综述。结果这类药物具有用药简单、疗效显著、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等优点,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以及安全性、耐受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但仍应注意不良反应。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病人在服用抗精神药物过程中出现急性肠麻痹特点,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突然死亡.方法:对1990~2004年住院病人中因服用抗精神药物所致22例急性肠麻痹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14年间我院急性肠麻痹病人22例(4例死亡)全部为几种不同抗精神病药合并应用和抗震颤麻痹症药物所引起的.结论: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便秘、腹胀等早期症状,一旦出现肠麻痹症状应作急症处理.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急性肠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精神病药中毒患者的精神心理与个性。方法按选取本院精神科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简明精神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以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量表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简明精神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对比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明苏达多相个性量表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中毒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缺乏活力、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以及明显的神经症性格为主要表现,从而导致他们容易做出服药中毒的行为。

  • 标签: 抗精神并能药物 药物中毒 精神心理 个性研究
  • 简介:以45例正在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全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研究抗精神病药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病例组心血管功能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6.7%、22.2%,P<0.01,其影响顺度依次为心功能>血管功能>血液状况,从而为临床抗精神病药治疗监护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心血管功能 影响 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2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的年用药金额及治疗日数(DDDs)逐年提高,2002年各种抗精神病药年用药金额及DDDs分别是1999年的2.2倍和1.37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年用药金额和DDDs逐年增长,其构成比也相应增加,其中氯氮平的DDDs始终列第一。传统抗精神病药的年用药金额和DDDs也逐年提高,但其构成比逐年下降。结论精神的患病人数在逐年增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逐渐成为首选,价廉物美的氯氮平仍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抗精神病药

  • 标签: DDD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用药金额 构成比 抗精神病药物 氯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肠梗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近15年间我院住院的患者中21例患者并发肠梗阻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全部为一种或几种抗精神病药合用后引起。经停药或减少抗精神病药、灌肠及加用胃肠动力药,大多数患者病情很快好转。结论精神药可能较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以氯氮平为严重。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抗精神病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抗精神病药中毒,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意识障碍清醒时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急性抗精神病药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