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4~6月,昆明卫生检疫局对昆明机场鼠密度进行了调查,共放置鼠笼和鼠夹259个,捕鼠64只,捕获率为24.7%。其中家栖鼠类52只,捕获率34.7%(52/150),野栖鼠类12只,捕获率11.3%(12/106)。捕获的鼠种有:褐家鼠45只(70.3%)、黄胸鼠12只(18.8%)、小家鼠1只(1.6%)、齐氏姬鼠2只(3.1%)、大绒鼠1只(1.6%)和鼩鼱3只(4.7%)共6种。

  • 标签: 昆明机场 鼠密度 调查 卫生检疫 鼠笼 鼠夹
  • 简介:本文报道了深圳机场建成通航后鼠类种群和密度的调查结果。共捕鼠52只,经鉴定,鼠种类分为2目2科3种,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室外平均鼠密度为6.05%,室内平均鼠密度为9.86%。为今后深圳机场鼠类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鼠类 种群 密度
  • 简介:深圳机场位于珠江口东岸的一片滨海平原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13度49分,北纬22度36分。常年平均气温为10~33度,相对湿度约为50~80%,年降雨量为1231mm。风向为东南或西南,风力一般为1~2级。没有明显的冬季,属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适合蜚蠊的孳生和繁殖。昆虫地理区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南沿海亚区。我们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深圳黄田机场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 标签: 深圳机场 蜚蠊 调查 种群构成 季节消长
  • 简介:1具体措施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检疫法》及《国际卫生条例》机场检验检疫局与急救中心签定具体协作计划分工实施。

  • 标签: 深圳机场 传染病 疫情处理 实验室检验
  • 简介: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南的航空枢纽,位于成都西南部,面积480.5公顷,地理位置为东经103°57’,北纬30°34’,常年平均气温16.2℃,湿度81%,年降雨量918.2mm,风向多为静风或北风,风力一般2~3级,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少,适合蝇类的孳生和繁殖。笔者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成都双流机场有瓣蝇类进行了调查并作分析。

  • 标签: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蝇类调查 成都双流机场 年降雨量 气候温和 地理位置
  • 简介: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深圳机场进行了蚊类种群和季节消长的调查。共捕获成蚊2属3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1997年占64.39%;1998年占59.52%;1999年占55.22%。

  • 标签: 深圳机场 蚊类 调查 种群 季节消长
  • 简介:1998年9月10日,一架MU586航班MD-11大型客机从虹桥机场起飞后,前起落架故障,在空、地密切配合与充分准备后,紧急迫降成功。机上137名乘客与机组人员除6人轻伤外,其他人员基本安然无恙。机场应急救援能力的提高是"9.10"紧急迫降成功的重要保证,其表现为现场指挥员

  • 标签: 虹桥机场事件 大型客机 应急救援能力 前起落架 旅客意外伤害 机组人员
  • 简介:西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1995年初修复了邦达机场,情况有了很大改变。该机场位于4334m的海拔高度,跑道长5500m。为邦达机场试飞、通航提供卫生保障,作者在通航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调查气候情况,与飞行活动有关的疫情及

  • 标签: 邦达机场 卫生保障 高寒缺氧 海拔高度 飞行活动 气候条件
  • 简介:1基本概况香港新国际机场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开始启用,目前每年处理的货物量及人流量大约为300万吨及3500万人次.在机场主要受到监控的媒介生物分别为蚊类及鼠类,而针对蚊类所采取的监控工作主要由卫生署及食物环境卫生署的同事负责,后者已有另文作出分析.在监控鼠类方面,除上述2个政府部门外,还有机场管理局的虫鼠监控组的专业人员连手进行.

  • 标签: 国际机场 医学媒介生物 香港 1998年 环境卫生 监控工作
  • 简介:1基本情况深圳机场内公共场所共10处,其中包括民航候机厅,宾馆旅店业以及美容美发业。上述公共场所均获得检验检疫机关批准,持有效卫生许可证,并接受检验检疫机关经常性卫生监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均持有效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其卫生设备

  • 标签: 深圳机场 公共场所 卫生监督 微小气候 微生物 寄生虫卵
  • 简介:本文报道了对南京机场国际国内候机厅等公共场所空气卫生状况的调查监测结果.根据测定,两厅的照度、噪声、温湿度和细菌总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国际厅客满时风速略低于国家标准,CO,CO2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国时厅风速则未达到国家标准。作者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 标签: 南京机场候机厅 空气卫生 调查 公共场所 监测 照度
  • 简介:目的掌握郑州机场口岸鼠类种群构成和季节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12月,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调查鼠的种群构成、密度、生境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共捕鼠类18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5种,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占50%;其次为褐家鼠,占33.33%;小家鼠、黑家鼠和黑线姬鼠各占5.56%。室内鼠种以黄胸鼠为主,褐家鼠、小家鼠在室外均有分布。鼠密度季节消长明显,冬夏增长较快,以11-12月份鼠密度最高,年度鼠密度为0.157%。结论郑州机场口岸鼠密度较低,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防止病媒传染病发生。

  • 标签: 鼠类 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1诊疗所(急救中心)《国际卫生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一个卫生机场必须具备,“一个有组织的诊疗所,并且有足够的人员、设备、房屋”。机场急救中心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医师12人,检验师1人,X光技师1人,护士92人;具备了诊病,留验、隔离、急救的功能;配备了“运送、隔离和护理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的各种设施”。

  • 标签: 深圳机场 诊疗所 现场急救 医疗急救 急救中心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机场主要的紧急事件和相关的急救技术,然后对民用航空运输机场的急救措施进行重点分析,最后提出了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我国民用航空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 标签: 民用 航空运输机场 医疗急救
  • 简介:目的掌握深圳机场口岸鼠类分布,为鼠类及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3月—2009年2月以及2012年3月—2015年4月,采用鼠笼法定时、定点对深圳机场口岸进行鼠类监测。结果2008—2009年共捕获鼠类49只,鼠密度为1.36%,2012—2015年度共捕获鼠类94只,鼠密度为1.22%。优势鼠种为臭鼩,发现深圳机场口岸新种黄毛鼠。鼠密度与月均气温度有明显的正相关,7月最高而1月最低。鼠肺样本均未检测到汉坦病毒。结论深圳机场口岸鼠类密度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海港的灭鼠措施。

  • 标签: 鼠类 监测
  • 简介: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北京国际机场地区进行了鼠、蚊、蝇、蜚蠊种群、密季及季节消长的调查,并将结果汇总,形成调查报告.根据每年的调查结果,首都机场地区采取物理、化学方法并结合生物控制等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北京首者机场口岸地区病媒生物繁衍,其密度已达到WHO标准.

  • 标签: 首都机场 媒介生物 密度
  • 简介:黄田机场位于深圳西南面,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与香港隔海相望。是深圳经济特区通往国内外的主要空中航线。东经为113~114度,北纬22~24度。常年平均气温约为12~33度,湿度约为56~87%。风向多为东南或西南,风力一般2~3级(除台风外)。没有明显的冬季,属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度,平均湿度77.6,年降雨量1231mm,适合各种媒介生物的孳生和繁殖。昆虫地理区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南沿海亚区。我们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深圳黄田机场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 标签: 深圳机场 有瓣蝇类 调查 种群分布 蝇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08-2013年六年来发生于昆明国际机场的高原反应病例,就高原反应发病机理分析探讨,并针对相应病情给与相关处置,从而探讨在昆明机场这一特定环境中急救工作的有关问题,以利于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六年中高原反应病例的临床资料。结论就病例分析及对策提出必要的急救处置方法。

  • 标签: 机场急救 高原反应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