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科住院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房夜间发生的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儿科病房发生的夜间护理缺陷表现形式多样,其发生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因素、管理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应在儿科病房的夜间护理安全问题上给予重视,不断改进护理措施,提升患者就诊安全及满意度。

  • 标签: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特需病房护理的服务模式。方法我院的妇产科特需病房中总共有16张床位,在选择护理人员的时候要求要内心充满阳光,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并且还有具有创新和爱岗敬业精神。在产科特需病房开设之前,医院护理部要提前通知各科室的相关护理人员,给予其充足的时间复习,以考试与科室推荐的方式相结合,最终选取其中的10名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然后再与产科普通病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我院的产科特需病房自2011年10月开设至今,孕妇及其家属对特需病房的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100%,收到了很多的表扬信和锦旗,入住率每年都在上升,而普通病房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只有80%。所以,我院扩大了产科特需病房,将原来的10张床位增加到了现在的16张,并进行了分区管理。结论产科特需病房自开设以来在全院引起了强大的反响,护理人员的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更好的在特需病房服务,很多的护理人员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练习,这使得全院上下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各临床科室在本科室的影响下也先后设立了特需病房。由于其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在社会上也同样引起了不俗的反响,与此同时,还使得医院的发展变得更加的高速。因此,特需病房护理服务模式值得在各大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产科特需病房 护理服务 护理满意度
  • 简介:临终关怀是指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患者缓解极端痛苦、维护至死尊严,帮助临终者安宁的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对于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和心理关怀等一系列立体化社会保障服务。军队离休老干部是个特殊的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对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老干部已进入"两高期",做好老干部的临终关怀工作,让他们走好最后一程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临终关怀 老干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干病房老年患者心理需求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高干病房老年住院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心理需求进行分析。结果高干病房老年患者的整体心理需求较高,而且会根据年龄、住院时间及住院次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加强对高干病房老年患者心理需求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和及时评估其心理状况,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 标签: 心理需求 护理 高干病房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的感染特点,探究出针对这些特点相关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58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此综合整理出医院的感染特点,随后对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处理;结果医院感染特点同患者的年龄、基础性疾病以及侵入性操作等有着较大的关联;结论在诊治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时,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好预防,及时处理一些不良或者违规操作等,能够最大化的减少此类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感染数。

  • 标签: ICU 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心电监护下的胸外按压对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1—2015年入院后出现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30例有有创动脉血压和心电监护的病例为研究对象。设定胸外按压目标值1.胸外按压出现规则接近正常的血氧饱和度波形,最好有血氧饱和度值显示(最好在94%以上);2.有创动脉平均动脉压尽量控制在65mmHg以上。在血氧饱和度波形不显示时,以动脉血压为主,参考心电波形。复苏人员胸外按压时同时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波形及有创动脉血压。胸外按压频率和深度根据监护结果进行调整,尽量达到目标值。结果30例患者有18例心肺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60%,最终成活出院5例,出院成活率16.7%。复苏成功率和按压频率相关。30例患者中有18例需120-140次/分的按压频率才能达目标值,最终复苏成功13例;9例需150-200次/分的按压频率才能达到目标值,最终成功3例;而2例只需90-100次/分按压频率就能达到目标值,最终两例均复苏成功。结论心电监护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下的胸外按压能够给复苏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按压效果信息,为复苏者调整按压频率和深度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减少了心肺复苏的盲目性,从而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率和按压频率及深度有关,如果能以较慢和较浅的胸外按压达到目标值,复苏成功率较高。

  • 标签: 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和深度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心电监护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个医院收治的90例内科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之后对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以及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四个星期之后再对患者们对护理情况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整理、分析以及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恢复率97.78%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总恢复48.89%;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22.22%,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很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参考。

  • 标签: 舒适护理 内科 病房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患者中使用无痛病房控制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其平均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进行无痛病房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为93.33%,对照组为75.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骨科病人进行无痛病房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临床术后疼痛症状,且有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效果较优,可推广。

  • 标签: 无痛病房 骨科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20名,进行系统的护患沟通理论培训,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培训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患者满意度平均分为(78.33±6.41)分,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平均分为(89.46±4.5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高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沟通能力 重症监护病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ICU68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结果共分离出97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NB)占67.01%,革兰阳性球菌(GPC)占27.84%,真菌占5.15%。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株。所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为多重耐药。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使用呼吸机、昏迷、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菌以GNB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查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的防范与处理的方法。方法以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7例)和B组(57例),B组患者采取妇科病房常规护理,A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进行安全风险防范护理。结果A组患者的投诉率是1.8%(1例),没有发生失误;B组投诉率是19.3%(11例),失误率是7.0%(4例)。结论在妇科病房中的护理需要科学、有效的评估存在的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妇科病房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需病房护理中优质护理的运用意义。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特需病房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优质组运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护理质量总体满意率;(2)病房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服务能力评分。结果(1)优质组患者护理质量总体满意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优质组病房环境、护士服务态度、服务能力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特需病房护理中优质护理的运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房环境,改善护士服务态度,提升其服务能力,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特需病房护理 优质护理 运用意义
  • 简介:摘要内科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多是由于患者院内所产生的感染情况,就是患者在入院以后才发生的感染,其中不包含有患者的潜伏期感染与以前患者放院前的感染,患者在医院内所产生的感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受感染影响的主体为患者本人与家属,其具体的表现为对患者的身体与经济造成直接损失,有时会以患者的生命为代价。内科的患者多为一些重症患者,患者的免疫机能较差,为病菌的感染提供了条件,所以医院感染极容易产生。本文对内科病房中现在容易产生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患者的感染护理对策提出解决的办法。

  • 标签: 内科病房 医院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学发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取代了功能制护理模式,作为icu护士,我们要在与医生配合抢救病人提高抢救率的同时,更要注意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获得性衰弱表现、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和获得性衰弱的干预。重点强调的获得性衰弱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减少住院天数,减轻负担。病愈的同时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 标签: ICU 衰弱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100例终末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1、2、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临床营养评分(ESPEN)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QOL)、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终末期癌症患者舒适护理可极大的满足患者身心需求,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临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日间病房癌症化疗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是妇科手术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分析并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医院的治愈率和患者的满意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的护理研究,旨在通过有益的学术探讨,推动整个妇产科综合病房护理工作的进步。

  • 标签: 妇产科 综合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液科病房医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措施及效果,为医院控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血液科病房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4月2日至2015年4月2日期间,这100例血液科病房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占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控制感染,实验组采取分级预防护理模式控制感染,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液感染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7.65±10.54)分,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66.08±10.34)分(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感染率分别为2.00%和22.00%,实验组的血液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科病房实施分级预防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血液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故认为该护理模式可用于控制院内感染中。

  • 标签: 血液科 病房 感染控制 分级预防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4例住院老年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整体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护理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以及投诉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化护理管理 老年 病房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鼻腔带菌及其耐药情况,为制订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棉拭子采样法,对某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ICU医务人员鼻腔黏膜进行采样,检测其携带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采集450份鼻腔标本,分离病原菌137株,检出率为30.44%。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工龄、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鼻腔带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不同季节鼻腔带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占59.85%),以肺炎克雷伯菌(21.16%)、产气肠杆菌(18.98%)为主;革兰阳性菌55株(占40.1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98%)、表皮葡萄球菌(15.33%)为主。检出38株(27.74%)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69%(2/26),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占3.45%(1/29),耐亚胺培南产气肠杆菌占3.85%(1/26)。结论ICU医务人员鼻腔病原菌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务人员 鼻腔带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在肛肠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肛肠科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应用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对肛肠科术后患者应用疼痛护理,效果明确,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其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肛肠科 疼痛护理 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