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有关情绪的发生当下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情绪的定位主义观点,它强调情绪体验与大脑特定脑区活动的特定对应性,即离散情绪类别特定地与不同的脑区域活动相对应;另一种是心理建构主义取向,它强调情绪是大脑区域活动的功能选择性的结果,其模型假设离散情绪由较为一般的大脑网络所建构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类别的情绪而言的。

  • 标签: 情绪 定位主义 心理建构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急性或亚急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临床上以视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为特征,大多数呈缓解复发的病程,病情严重,致死致残率高。以往认为NMO是多发性硬化(MS)的变异型,是一种细胞免疫性疾病。2004年Lennon及其同事发现NMO特异性抗体——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使人们认识到NMO与MS不同,是一种体液免疫性疾病。近几年人们对NMO的发病机制认识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神经 脊髓炎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是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退行性病变。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因关节损伤而引起的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骨关节炎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剧烈的病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究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膝关节炎疼痛的病理机制角度出发,来分析与骨关节炎疼痛相关的神经机制,进而讨论治疗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关节炎 疼痛 神经机制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青光眼随着人们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提高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已经有了新的进展。本文重点对青光眼的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供相关医疗人员参考。

  • 标签: 青光眼 神经损伤 机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d龄的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成三组,NGF治疗组HIE组和假手术组各6只,在制成HIE模型前半小时腹腔注射NGF或0.9%氯化钠溶液各1次,缺血缺氧2h后再腹腔注射等量的NGF或0.9%氯化钠溶液,放回母鼠处喂养44h后处死取出大脑并固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p53蛋白和bcl-2在新生大鼠及缺血缺氧后脑中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结果p53蛋白在假手术组中基本无表达,HIE组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NGF干预后p53蛋白下降显著,而bcl-2正好相反,HIE组较假手术组表达降低,NGF干预组bcl-2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减轻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保护作用 实验
  • 简介:摘要大麻素因对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从而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大麻素可以在脊髓、脊髓上及外周多个水平参与对痛觉的调制。同时,大麻素对运动功能、学习和记忆、神经内分泌等具有调制作用,也有研究表明大麻素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大麻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 标签: 大麻素 大麻素受体 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变革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对弱视的眼睛治疗上,以往对于弱视所涉及的神经机制的往往集中在视觉电生理的研究基础上,以二维作为其中具体的形式来表现,而这种研究还无法对弱视涉及的神经机制进行准确的探知,众多因素的干扰就使得在进行弱视实际治疗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的治疗效果上也不能给与准确的评价。本文就弱视病理进行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相关的治疗效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上参考依据。

  • 标签: 弱视 核磁共振 神经机制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临床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和最为复杂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以慢性感觉神经核运动神经损害为特征。有数据统计表明,患2型糖尿病5年、10年、20年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30%、60%、90%。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的分解代谢过程,它通过吞噬自身的细胞成分来调节细胞能量来源,参与降解蛋白和其他无用的细胞质因子。不正常的自噬与许多疾病有关,比如糖尿病、心血管循环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人体病理有关。大量的证据表明,自噬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介导细胞病理状态。当下运动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常被应用于细胞自噬的研究。运动过程中的自噬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以激活不同的机制通路维持细胞的平衡。本文就当下关于运动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作综述。

  • 标签: 自噬 运动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灸康复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总结出中医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中医针灸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标签: 中医针灸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住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药物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50mg,连续治疗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86.67%,而对照组仅为56.67%,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治疗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经颅磁刺激是(TMS)近年来一项新开展的抑郁症治疗技术,相关机制可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关。本文就此对抑郁症的BDNF假说、rTMS对BDNF的影响及rTMS治疗抑郁症的BDNF变化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考酮治疗晚期结肠癌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晚期结肠癌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羟考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癌痛评分比较均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羟考酮对晚期结肠癌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羟考酮 晚期结肠癌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本课题利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人参总皂甙对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目的是探讨人参总皂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人参总皂甙能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人参总皂甙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TUNEL
  • 简介:由于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增多,从80年代末期,我国亦出现了严重的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目前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脱毒治疗已没有什么困难,而治疗阿片依赖戒断后的“心理渴求”,国内外均没有很好的措施,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心瘾的生物学机制了解甚少。在卫生部的支持下,我们开始了《阿片类药物依赖戒断后焦虑情绪和渴求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系列研究,希望在阿片依赖后发生复吸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戒毒药物和开发新药,对预防复吸和制定科学的戒毒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药物依赖 戒断 渴求行为 焦虑情绪 神经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