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症状,恢复肺功能,缩短病程,恢复劳动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治疗原则。合理的化学药物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方法我所2014-2016年,临床20-43岁的中青年,高热,体温大都在38℃-40℃不等,持续数日甚至数周,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早期渗液较少时出现胸痛和干咳。随着胸腔积液的逐渐增多,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被其隔开,胸痛随之消失而呼吸困难日渐明显的结核病人30例。采用国家结核病化疗方案2HRZ/4HR.治疗。结果经抗结核及胸腔抽液治疗,治愈率100%。结论采用国家标准初治涂阳方案,2HRZ/4HR,免费药品,跟踪没一例发展成肺结核及肺脓肿。

  • 标签: 渗出性胸膜炎 结核毒性症状 抗结核药物 胸腔穿刺抽液
  • 简介:摘要探讨周围型肺癌胸膜外脂肪(extrapleuralfat,EPF)侵犯的CT表现,评价其CT诊断价值。CT诊断EPF侵犯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周围型肺癌术前的定性及分期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其特异性及准确度还有待提高。

  • 标签: 肺肿瘤 胸膜 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进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18例,手术成功患者17例,成功率为94.4%;对照组患者18例,手术成功患者15例,成功率为83.3%;两组手术成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肺不张,2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126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及康复进程观察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在康复进程观察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加快患者胸腔积液的吸收,减少胸膜粘连,提高疗效并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中西医联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行超声介入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4例确诊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结核以及胸腔穿刺输液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超声电导仪行局部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胸水吸收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水吸收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超声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片联合CT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3例,所有患者分别接受X片检查与CT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

  • 标签: X片联合CT 结核性胸膜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收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并且对胸腔积液采取胸水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及XpertMTB/RIF技术的检测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般采用的方法为比例法。将1毫升的溶液放置在前处理管内,随后根据溶液浓度和体积,加入SR样本处理液,SR样本处理液体积一般为样本溶液的二倍,随后晃动十五秒到三十秒,放置十五分钟。将反应盒打开后,抽取二毫升的溶液慢慢添加到反应盒内,然后将反应盒放置于检测部位处,XpertMTB/RIF技术仪器会自动工作。应用XpertMTB/RIF技术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时,具有诊断准确、速度快、反应快等等优势,可以提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让患者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发生错误诊断,因此XpertMTB/RIF技术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 GeneXpert MTB/RIF技术 早期诊断
  • 简介:随着社会和生物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对性科学的探讨日益深入。由于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肿瘤长期生存者越来越多,其生命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鉴此,生命质量的好坏己成为目前评价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肿瘤患者 生命质量 长期生存者 生物医学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AP检测用于肿瘤早期筛查肿瘤高危人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不同方式前来体检的患者330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TAP筛查,对其结果进行判定;结果门诊体检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受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高度喜爱,TAP检测技术的高敏感度和高检出率为医学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TAP检测 肿瘤高危人群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应用于各种病理类型胸腺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腺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病理结果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40例患者CT诊断中,侵袭性胸腺肿瘤18例,颈部胸腺囊肿3例、胸腺癌4例、胸腺类癌7例、异位胸腺瘤4例、胸腺淋巴瘤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无较大差异,诊断价值较高。结论对胸腺肿瘤肿瘤样病变患者应用CT诊断,可对各种病理类型做出明确的判断,同时还可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对恶性胸腺肿瘤确定,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胸腺肿瘤 肿瘤样病变 病理类型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问题,为了预防和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化疗关,以确保化疗效果的实现。方法通过化疗前、化疗中、化疗间歇及化疗后所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结果坚持化疗全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肿瘤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肿瘤内科的病人,实施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状态,病情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结论针对晚期肿瘤病人,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疼痛,避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晚期肿瘤病人 护理措施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52例晚期肿瘤患者从病房环境、鼓励探视和陪护,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减轻病人疼痛、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结论对晚期肿瘤疼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晚期肿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抗结核LAM、16kD和38kD抗体蛋白芯片法对结核性胸膜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5月解放军309医院收治的49例结核性胸膜炎及77例恶性胸腔积液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蛋白芯片)检测其抗结核LAM、16kD和38kD抗体,构建单独或3种结核抗体联合应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并与胸水涂片抗酸染色试验进行相关比较。结果LAM、16kD、38kD、联合检测和抗酸染色的敏感性分别为69.39%、24.49%、69.39%、69.39%和22.45%,特异性分别为92.21%、100.00%、100.00%、100.00%和97.40%,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3.33%、70.63%、88.10%、88.10%和68.2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62、0.85、0.85和0.60,联合检测结核抗体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胸水涂片抗酸染色试验(P〈0.05)。结论联合检测LAM、16kD及38kD结核抗体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准确、便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蛋白芯片 抗体 结核 胸膜炎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究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黏膜下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2例黏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与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疼痛及负面情绪改善.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36.46±20.48)min,住院时间(6.47±0.51)d,切除率为100%,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护理后疼痛评分(2.86±0.61)分,SAS评分(34.18±3.52)分,SDS评分(34.01±3.94)分.结论:经STER治疗黏膜下肿瘤患者行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有效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

  • 标签: 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黏膜下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恶性肿瘤检测中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恶性肿瘤患者、5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此次共涉及CAl9-9、NSE、CEA、CA242、CAl25、CAl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HGH12项肿瘤标志物。所有被调查对象于次日空腹取外周血2ml,并作离心处理取得血清,于4℃条件下保存,待检。检测时,严格遵守C12检测规定进行。结果三组患者中,恶性肿瘤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0%;其次为无肿瘤疾病组,检出率为30%,健康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6%。结论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恶性肿瘤检测中具有适用、信息广泛、敏感度、特异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早期肿瘤患者的有效检测方法。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蛋白芯片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独特意义和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检查65例确诊为妇科肿瘤的患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妇科超声诊断,然后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妇科超声诊断符合率,观察超声特征,并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结果诊断妇科肿瘤65例,其中子宫肌瘤45例,子宫内膜癌3例,宫颈癌5例,卵巢肿瘤11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2例,继发性输卵管癌1例,妇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69%,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0.56%,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5.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瘤病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临床及时正确治疗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然而,定性诊断仍是有限的。

  • 标签: 妇科肿瘤 血流动力学 分辨率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的phyllodcs高频超声特征,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分析了38例纤维腺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病理资料以及乳腺叶肿瘤32例,并进行信息的诊断与鉴别。结果两组患者在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囊变、后回声等二维声像图特征上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钙化的情况下,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乳腺叶肿瘤组患者和乳腺纤维腺瘤组之间的血流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但高频超声对乳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肿瘤无明显差异,尚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乳腺 叶状肿瘤 超声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共收治的46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阴道出血率、子宫不规则收缩率、总有效率与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阴道出血率、子宫不规则收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正常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合理、细心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母婴的安全,降低并发症、阴道出血率、子宫不规则收缩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妊娠 卵巢肿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