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蛛网阻滞麻醉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减少蛛网阻滞麻醉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蛛网阻滞麻醉病人术中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通过对易出现的并发症的护理干扰,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蛛网阻滞应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于大庆油田总医院行髋部手术的超高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蛛网阻滞,对照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出现头晕2例、恶心2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阻滞应用于超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阻滞 髋部手术 超高龄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加强对蛛网出血患者的护理和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指导,对于提高蛛网出血的治愈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健康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出血内科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蛛网出血患者42例内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1例重度脑积水分转入脑外科手术引流治疗;死亡1例,余40例病情稳定后出院,住院时间15~60天,平均30天。结论减少出血后死亡及再出血,使损害的脑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 标签: 神经内科 蛛网膜下腔 出血 临床
  • 简介:蛛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血管畸形,多在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时发病。一旦发生蛛网出血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或转院抢救治疗。在转送病人时需注意:(1)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3)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4)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处理。(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6)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7)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措施。本病不论是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一定要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布比卡因用于蛛网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ASA级病人60例,分别使用左布比卡因(速卡,恒瑞公司生产)和盐酸布比卡因。观察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评分和术后活动恢复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结果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8—10分无显著差别,麻醉效果均为优。镇痛完善,肌松满意。左布比卡因起效时间较盐酸布比卡因慢,阻滞平面较盐酸布比卡因低,血流动力学较盐酸布比卡因稳定,低血压发生率低术后运动感觉恢复较盐酸布比卡因快。

  • 标签: 左布比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阻滞 感觉运动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蛛网—硬膜外联合阻滞(CombinedSpinalEpiduralAnalgesia,CSEA)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初产妇分成三组。C组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方法。CEA组0.125%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组;CSEA组L2-3CSEA联合穿刺成功后,蛛网注人0.25%布比卡因1ml+25ug芬太尼0.5ml,常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观察产妇的镇痛评分及产程时间和新生儿评分。结果1CEA组和CS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CSEA组起效时间较CEA组明显缩短,且镇痛效果优于CEA组(P<0.05);2CSEA组产程活跃期为138分钟和CEA组149分钟短于对照组188分钟,有统计学差异;3镇痛组与对照组均无运动神经的阻滞。结论CEA和CSEA都是简明、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但CSEA起效更快、镇痛完善,缩短活跃期产程,更有优越性,产妇满意度高,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mdash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蛛网出血(SAH)的临床表现、CT征象、病因机理及临床应用,评价CT诊断SAH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74例有完整资料的经腰及生化检验证实的蛛网出血的CT征象和临床表现,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自发性SAH35例,外伤性SAH39例。男性16例,女性28例。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1例),脑膜刺激征(36例),偏瘫(11例),抽搐(8例),紫绀(5例),病理反射(7例),眼底出血(3例)。CT表现为(1)局限于测脑裂内条带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2)局限于脑池内铸型高密度影;(3)局限于脑纵裂、脑沟内线状、条带状高密度影;(4)广泛分布于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的高密度影;(5)不典型脑裂或脑沟内小线、片状梢高密度影;(6)出血的CT密度一般在35-60HU,并常合并其它表现。结论CT诊断SAH是完全可靠的,一般无需作腰穿检查。但低档次CT机扫描不易发现自发性SAH的原因,16排以上螺旋CT机及双源CT机检查后进行3D重建后处理可以发现SAH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螺旋CT 后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蛛网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而言。通常为脑底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又称原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为继发性SAH。一般所谓的SAH仅指原发性SAH。

  • 标签: 蛛网膜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蛛网出血患者中,选择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蛛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剖宫产分娩孕妇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蛛网阻滞的效果。方法:样本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剖宫产分娩孕妇,行蛛网阻滞,“双盲法”分采纳组(39例,高浓度罗哌卡因)、科学组(39例,低浓度罗哌卡因),两组疗效比较。结果:麻醉前比较心血管应激反应无意义,P>0.05;麻醉后相较采纳组,科学组心率、收缩压波动范围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低浓度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剖宫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流入蛛网。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还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 标签: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 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蛛网出血患者内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为避免出血,加重出血或再出血,忌行走或头部剧烈运动,应卧床2~4周。有躁动现象,给予加床档,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给予镇静药,使其安静。剧烈头痛不能忍受者应使用止痛剂,并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安静休息,绝对卧床4~6周,利于病情好转。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内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