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检测降钙素,观察其价值,为细菌感染性发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组A组,56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局部感染者作为研究组B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即对照组,对三组人群的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检测后,A组的降钙素和C反应蛋白结果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检测对细菌感染性发热患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且可以诊断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性发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入选者在立位、卧位时的血浆肾活性(PRA)、血管紧张II(AngII)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观察组中不同分级的患者立位、卧位时的PR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立位、卧位时的AngII、AL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分级患者的PRA、AngII、ALD水平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升高,PRA水平逐渐降低,AngII、ALD水平逐渐升高。结论RAA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测定PRA、AngII及ALD水平可有效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分级,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细菌感染中使用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60例外科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感染类型分为细菌组(n=80)和病毒组(n=80),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及单独检测、联合检测阳性状况。结果细菌组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与病毒组相比明显较高,细菌组重症感染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与局部感染患者相比明显较高,细菌组患者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及联合检测阳性率与病毒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外科细菌感染中使用降钙素、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显著。

  • 标签: 外科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阳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维生C合成工艺。方法以维生C钠为原料,经过酸化、分离、除盐、回收、精制提纯处理制取维生C,试验系统考察了酸化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及用水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维生C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酸化处理过程中,反应时间120min,反应温度20~30℃,盐酸与维生C钠的物质的量比1∶1,酸化反应体系中水含量41.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C收率为94.74%,其纯度达到99.80%。结论该工艺降低了原料单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产业化的推广意义。

  • 标签: 维生素C 合成工艺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类抗生含量分析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类抗生含量分析的相关数据,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类抗生含量分析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光化学荧光含量分析法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含量分析效果。结果观察组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专属性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分析方法的含量分析应用成本以及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类抗生含量分析方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范围较广以及灵敏度较高,而光化学荧光含量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较小,但是灵敏度较高,专属性较强。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类 抗生素含量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2012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南明确指出,去甲肾上腺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对早期液体复苏无反应的低血压时的首选血管升压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并推荐所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放置动脉导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在使用注射泵连续中心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由于注射器容量或配制药物时效的限制,需定期或不定期更换注射器及泵入管路。而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注射泵时,流速的中断、降低或瞬时的推注都会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所以,保证去甲肾上腺持续有效的泵入即做好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的相关护理对休克患者极为重要。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微量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检索2007年~2013年医药学文献,综合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和β内酰胺类抗生联合应用的体外试验用药和临床效果。结果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应用有效地降低耐药性、大大地扩大了抗菌谱,使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打破了传统的快速抑菌剂和快速杀菌剂不能联合应用的理论。讨论大环内酯类抗生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应用,利大于弊,当下,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都证明这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临床治疗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联合应用 合理性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降钙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探究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一月后的治疗情况。结果在用药前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一周后治疗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一月后好转率为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治疗组死亡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脓毒症患者体内降钙素的水平,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风险,提高了患者康复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脓毒血症患者 降钙素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期间我院前置胎盘100例产妇,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缩宫治疗和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6.48±1.74)d、输血率(2.00%)、产后出血率(4.00%)、术中出血量(516.38±16.85)ml、产后2小时出血量(162.35±10.75)ml、产后24小时出血量(195.47±15.38)ml、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产妇实施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治疗,能够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