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票据管理工作是医院众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的票据管理工作,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对医院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医院票据管理工作的完善。

  • 标签: 医院管理工作 票据管理 问题
  • 简介:摘要:着眼于当前电子票据业务发展情况,分析电子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风险等,提出通过完善系统、加强管理、建立量化管理的风险防范体系、强化三道防线作用等措施防范电子票据业务风险。

  • 标签: 电子票据 业务风险 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尿液检验中试纸以及镜检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阴道细菌检验中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后的对比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12月至2020 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诊治并符合研究标准;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分别采用PCR检验(实验组)和细菌培养(常规组)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临床检验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5.00%(棒状杆菌10例、肠球菌13例、加特纳菌15例),常规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0.00%(棒状杆菌例9、肠球菌例10、加特纳菌13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细菌培养,PCR检验的应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效果更加显著;可给予推广和采纳。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采血、末梢采血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方法:共取78例研究对象(即:2019年07月至2021年07月来院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按照采血方式分为末梢组(n=39,末梢采血)和静脉组(n=39,静脉采血),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检查后,两组MCV、 MCHC、MCH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组PLT、 Hb、RBC比末梢组高,WBC(5.26±1.17)×109/L,比末梢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方式的选择可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静脉采血所取检验结果准确性比末梢采血法相对要高,应用更加广泛。

  • 标签: 应用效果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尿液检验过程当中,采取镜检以及试纸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镜检以及试纸两种检验方式,对比患者的阳性率检出情况。结果:患者在试纸的检测当中,阳性患者例数为43例,占比35.83%;镜检检测当中,阳性患者例数为40例,占比33.33%;试纸以及镜检检测患者阳性例数之间差距较小(P>0.05)。结论:在患者进行尿液检验的过程当中,镜检以及试纸均有不同的检测优势,因此,可以将两种检测方式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将检测的准确率有效提高。

  • 标签: 尿液检验 镜检法 试纸法 阳性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药品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这一背景下,要想保证药品的安全,就要高度重视药品检验工作。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溶出仪机械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到药品检验的准确度,因此就要认真做好溶出仪机械的校验工作,以此来保证我国的药品安全。基于此,本文就药品检验中篮和桨溶出仪机械校验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 标签: 药品检验 篮法 桨法 溶出仪 机械校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验、细菌培养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疾病患者,总计120例。全部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样本,进行PCR检验检验、细菌培养检验,即观察1组与观察2组。比较受检者的加特纳菌、肠球菌、棒状杆菌检出情况以及检出阳性率情况。结果:观察1组加特纳菌、肠球菌、棒状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观察2组,P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加特纳菌 肠球菌 棒状杆菌 检出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疾控中心在梅毒筛查中进行ELISA和TRUST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梅毒筛查的160例患者予以选取,收集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均予之施行梅毒血清学实验,所有患者均行甲苯胺红不加热(TRUST)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进行检验,就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用于梅毒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相较于TRUST检测,选择采取ELISA进行梅毒诊断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测验结果均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经比照分析,相较TRUST检测,在梅毒检验中采取ELISA 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均更具优势,可作为临床诊断梅毒的首选,价值十分突出。

  • 标签: 疾控中心 梅毒 ELISA法 TRUST法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对称双眼皮整形手术传统与改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病例样本对象选择本院收治100例不对称双眼皮整形患者,临床分组方式按照双盲原则,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数量均分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形式,研究组采用小切口去脂以及埋线手术方式,组间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显著,即P值<0.05;研究组手术满意度数值高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显著,即P值<0.05。结论:在不对称双眼皮整形术中实施小切口去脂联合埋线,呈现美容效果相比于传统切开法高,操作具备简便性和安全性,可做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对称 双眼皮整形术 小切口去脂 埋线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胶体金和酶联免疫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8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所有体检者使用胶体金(对照组)和酶联免疫(观察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并对两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检测艾滋病抗体过程中不管是使用胶体金还是使用酶联免疫,都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诊断价值极高。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检测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照观察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89例乙肝患者当做研究样本,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给予所选患者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检测。密切观察并比较上述两种检测方式在血清标志物中的检出情况。结果:化学发光在HBsAg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0.79%,在HBeAb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8.20%,在HBeAg中的阳性检出率为3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X2=10.241/12.749/11.125,P<0.05)。结论:与酶联免疫法相比,化学发光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既能提升乙肝病毒的临床检出率,又能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值得在鉴别诊断工作中持续应用或推广。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比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90例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末梢血)和观察组(静脉血),每组患者45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均低于观察组,而白细胞计数(WBC)则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不同采血法 血常规检测 结果
  • 简介:摘要 综述了荧光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叙述了其特点、基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等,为荧光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荧光分析 药物分析 抗生素
  • 简介:摘要:古代的象性思维既是对于人类的根本性思维,通过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归纳出证候类型,从而把握人体、疾病的属性及规律,用于临床实践。本文分析了象思维与中医脾胃病治疗方法、用药特点,为更新临床治疗方法和用药手段提供思路。

  • 标签: 象思维 脾胃病 辨证 治法 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ELISA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HBsAg呈现阳性与HBsAg呈现阴性的标本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冰冻的方式令120例标本发生溶血。对于溶血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使用酶标仪对结果加以判定。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HBsAg呈现阴性溶血标本检测HBsAg的假阳性率是30%,HBsAg呈现阳性溶血标本检测HBsAg的假阴性率是8.33%。结论 针对ELISA对溶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假阴性或是假阳性。

  • 标签: 标本溶血;ELISA;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实习的60例急诊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实习生随机乱序均分进行常规教学活动的对照组实习生(n=30),接受PDCA循环教学的观察组实习生(n=30)。对比分析两组实习生的考核分数、对于教学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接受了PDCA循环教学的观察组实习生的考核分数显著更高于仅接受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实习生,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接受了PDCA循环教学的观察组实习生对于教学情况的满意度也是明显更优于仅接受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实习生,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的护理教学中采用PDCA循环能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实习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其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的满意度更高,为医院培养了优秀的急诊护理人才,在急诊护理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教学 PDCA循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