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2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该类肿瘤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临床病理研究资料。方法对发生于2013年3月的4例G2ST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查,结合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均为成人,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6-44岁,临床首发症状同为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梗阻,临床诊断,胃肠道肿块,性质待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病变位于粘膜下及息肉样突向肠腔,肿瘤组织主要由长梭形细胞和上皮样圆形成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杆状或呈梭形,排列呈束状,编织样或漩涡状,其中一例为混合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CD117阳性,CD34阳性,KI-67均有表达,S100均有不同程度表达,CK阳性,VIMENTIN阳性,Desmin阳性表达1例,SMA阳性表达1例,其阳性程度从+~~~++不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几乎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KI-67和PCNA,高危险性的阳性表达强,这说明GIST的治疗和预后除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外还与KI-67.PCNA.CD117.CD34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有关,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治疗 预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86-02
  • 简介:摘要采用PCR-DGGE技术对中华按蚊成虫肠道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共检测到12条16SrRNA基因序列。在系统发育地位上主要归入3个细菌纲丙型变形菌纲、黄杆菌纲和放线菌纲,其中有59.8%的细菌属于丙型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成为中肠主要细菌群落。从而显示出中华按蚊成虫肠道细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标签: 中华按蚊,PCR-DGGE,肠道菌群,多样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胃肠道肿瘤患者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胃肠道肿瘤,在治本的同时,能降低不适症状的产生,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 参苓白术散 胃肠道肿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期间开展中医护理干预对于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中4例轻度,3例中度,0例重度,发生率为23.33%(7/30);对照组10例轻度,5例中度,3例重度,发生率为60.00%(18/30),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期间开展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并减轻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反应 中医护理 肿瘤 化疗 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