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肝损伤患者使用肝病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54例药物肝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药物和肝病治疗仪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常规组74.07%,治疗后,研究组TB、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肝病治疗仪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减轻患者病痛,改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病治疗仪 药物性肝损伤 效果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双环醇在治疗抗结核药物肝炎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抗结核药所致药物肝炎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人。选择患者的时候都是随机进行的,并且征得了患者家属的同意。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肝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双环醇进行疾病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随后对两组患者肝损害情况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预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略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经过治疗后ALT、AST、TG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差异并不明显。结论在对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结核病 药物性肝损害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双环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9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皮疹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14±0.49)d、(3.18±0.21)d、(7.15±0.42)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快症状缓解,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 标签: 小儿过敏性紫癜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药物干预治疗方案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后合并干眼症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0.02%氟米龙、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症状改善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0.74%,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给予0.02%氟米龙、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在改善干眼症相关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白内障 干眼症 药物干预 双氯芬酸钠
  • 简介:摘要当前,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当中越来越重要。而在与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交流时,除了语言以外就是肢体沟通,肢体语言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在儿科护理过程当中,语言沟通护理也可以称为哑科的特殊护理,儿科患儿年纪较小,有些甚至无法进行语言交流,因此采用语言沟通对患儿进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患儿80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方式,研究组患儿在语言沟通基础之上采用语言沟通,对比2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82.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语言沟通运用在儿科护理中能够有效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的关系,对患儿治疗具有重要帮助,也使儿科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 标签: 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危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都接受产前需求护理调查问卷,之后对两组实施护理。结果高危妊娠孕妇100例的产前护理需求,当中100例高危孕妇产前护理需求最高的一项是胎儿情况,为75%的需求率,第二是孕妇身体情况、为56%的需求率,最低为8%的社会支持、需求率。观察组高危妊娠孕妇达89%的总满意率,高于63%(P<0.05)的对照组。结论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关键为胎儿情况,标准化全程干预护理能让孕妇的心理应激能力有效的提高,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危妊娠孕妇 产前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手术室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5例手术室全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SAS(40.30±4.53)分、SDS(43.51±4.2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16.34±2.15)分、环境(23.42±3.14)分、心理精神(35.48±4.53)分、社会文化(31.97±3.1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总评分(89.53±3.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全身麻醉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舒适度。

  • 标签: 手术室 舒适护理 非全麻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儿保科作为医院为儿童进行保健的一个科室,做好儿保科护理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儿保科护理中采用语言沟通方式,不仅能够缩短护患关系,减少护患之间产生的冲突,而且也有利于缩短诊疗时间,尽可能的提升诊疗效率,由此可见,是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因此,需要将语言沟通合理应用于儿保科护理之中。那么,语言沟通如何应用于儿保科护理呢?本文就围绕于此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供借鉴。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儿保科 护理
  • 简介:摘要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也是重症患者较多、治疗较为复杂的科室之一,所以内科护理存在着较大的复杂性,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道患者的病情康复及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而在内科护理中,护理沟通不通畅导致的投诉案较多,是引起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内科护理人员,如何解决内科护理沟通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内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内科 护理沟通 问题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中风患者采用中风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干预,探究该护理模式对患者生存质量、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患者90例分为两组,每组45人。选择患者的时候都是随机进行的,并且征得了患者家属的同意。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和入院时间的不同,将90例中风患者划分对照组、实验组两个小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根据中风护理单元内容进行护理,评估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进行中风护理单元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也可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中风护理单元 中风患者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