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治疗中,蒙医药越来越受到社会所关注。基于此,本文就对冠心病心率失常治疗过程中的蒙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冠心病心率失常的蒙医药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 标签: 冠心病心率失常 蒙医药 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的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有所增高。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但当患者合并传导阻滞、哮喘等疾病时,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就受到了限制。我们观察使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律失常 中医药疗法 步长稳心颗粒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0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组在口服相同药物基础上加用针刺和耳穴贴压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HRV变化。结果:治疗8星期后,两组HAMD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认知因子及总分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星期后,两组24h内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心率的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24h内窦性心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h内相邻窦性心率R-R间期差大于50ms的个数占百分比(PNN50)及高频成分(HF)均较治疗前增加,低频成分(LF)及低频高频比(LF/HF)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和耳穴贴压可增强常规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RV的改善作用。

  • 标签: 针刺疗法 耳穴贴压 中风 并发症 心率 抑郁
  • 简介:郭维琴教授对于辨治心律失常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她认为心气虚为本,瘀阻心脉为基本病理变化,营阴亏虚、神不守舍,是脉律(率)失常、心悸发作的病机,益气活血、养阴安神是针对心律失常病机治疗的基本方法,她主张在治疗不同疾病所伴发的心律失常时,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用药加减化裁。对郭教授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律失常、功能性心律失常、更年期心律失常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悸 心气虚 气虚血瘀证 益气活血法 名老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15例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5例轻度患者仅采取输液、利尿等治疗,10例重度患者以催吐、洗胃、利尿等措施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院时,在床旁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之后每隔4~6h进行复查,并采取心电监护。重度患者中,10例患者为紊乱性心律失常。频发多源室性心律失常均为重度中毒患者。2例重度中毒患者中,在床旁进行血液灌流治疗,1~3h后意识逐渐清醒。5例轻度中毒患者经对症治疗后,20~24h后以心电图检测后患者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较复杂,其中最常见的为室性心律失常,早期血液灌流治疗可快速纠正心律失常,促进心电图恢复正常,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震荡实施音乐干预护理后,对患者心率、焦虑抑郁症状和血压等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被确诊为脑震荡的患者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所有患者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音乐干预),对两组病患术后血压、焦虑抑郁和心率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水平、抑郁焦虑状况和血压水平等均改善显著,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比较显著(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心理、焦虑抑郁和血压水平相关指标对比干预前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

  • 标签: 音乐干预护理 脑震荡患者 焦虑抑郁症状 血压 心率水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腹部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血糖浓度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腹腔镜下行根治术的60例直肠癌和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n=30)和乙组(n=30),对甲组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乙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单次静注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比2组患者血糖值、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结果:2组患者术前基础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插管后即刻、切皮后1h、术后15min乙组患者血糖值显著低于甲组,p<0.05;术后6h两组患者血糖值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麻醉诱导前(T0)和术后6h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插管后即刻、切皮后1h、术后15min心率和动脉压显著低于甲组,并且乙组患者血压值也显著低于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浓度,同时对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血糖浓度 心率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开展蒙医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在我院就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78例,分析对象选择时间段为2019.10-2020.10,因治疗方法差异性实施分组,39例病人实施蒙医治疗,以上病人归入实验组,39例病人实施常规治疗,以上病人归入对照组,分析和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因治疗方法差异性,治疗效果也有所差异,与对照组病人相对比,实验组病人总治疗有效率提升明显,对比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蒙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1月18日至2010年12月21日内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的2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消融组和磁导航消融组,每组各10例患者。10例常规导管消融组患者采用4mm温控大头导管+常规技术消融。而10例磁导航导管消融组患者采用温控磁头导管+磁导航系统消融。结果10例常规导管消融组患者年龄为(537±103)岁,心动过速病史为(102±46)年,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并发症0%,随访时间为(24±5)月,随访复发率为0%;10例磁导航导管消融组患者年龄为(508±95)岁,心动过速病史为(95±32)年,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并发症0%,随访时间为(24±5)月,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采用磁导航技术可以完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无并发症,不会增加患者的复发率。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磁导航系统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cardiac arrhythmia therapeutic room magnetic navigatio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