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揭示中药饮片六神曲传统发酵炮制工艺中有益微生物种群。方法:应用经典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结合形态学考察和16SrRNA或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六神曲发酵炮制过程中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及初步菌种分类鉴定。结果:共分离获得细菌8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4株。8种细菌分别为成团泛菌、溶血葡萄球菌、阿氏肠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戊糖片球菌;3种酵母菌分别为伯顿生丝毕赤酵母、汉氏德巴利氏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4种丝状真菌分别为卷枝毛霉、总状毛霉、尔青霉、亮白曲霉。结论:六神曲传统发酵炮制工艺涉及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发酵过程,为后续建立六神曲现代发酵炮制工艺奠定了菌种基础。

  • 标签: 六神曲 发酵 微生物 分离 鉴定
  • 简介:连续3年进行物候观测、产量对比,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生物生态特性,并分析探讨其多糖含量原生地多年生态环境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整个生长期为201-240d,不同种源各有差异,最短的最长的相差39d,平均值为218.8d;可分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果实期和枯萎期,其中出苗期为24-38d,伸长期为38-45d(从出土到展叶10-15d),开花期36-47d,果实期为116-134d(结果期20-40d),枯萎期为75-108d;种植2年增产最明显的为浙江庆元种源173.1%,其次为安徽青阳种源164.5%、浙江莲都种源161.7%、浙江安吉种源159.8%;优质多花黄精对各项生态因子的要求为:空气湿度78.9%,活动积温4791.4℃,日照时数1691,年降水量平均1463mm,七月最高温30.6℃,一月最低温1.1℃。

  • 标签: 多花黄精 物候观察 产量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的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的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的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 标签: 丹参 白花丹参 种子 采收部位
  • 简介:记得我们药学系班级在1960年讲授药理学课程时,由王浴生教授主讲。第一次他说:药理学是连结药物机体作用的关键课程之一,这对于我们药学系来说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他第二次授课,在讲强心甙的药理作用时,我们才发现他洁白的牙齿、整着的衣冠、流利的英语,便很快吸引了学生。在1963年召收研究生时,我们年级有廿多人拟申请报考研究生,大家都希望在王教授的熏陶之下取得进步,

  • 标签: 中药药理学 药学系 强心甙 药理作用 药理学家 中药药理与临床
  • 简介: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病害问题是人参生产中的难点。化学防治造成环境污染、农残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人参品质和使用安全。生防微生物作为化学农药的有效替代品,在防治人参病害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化学防治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本文从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混合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人参根部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生防微生物防治人参根部病害的作用机理,并就微生物农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生防微生物 人参 根部病害 生物防治
  • 简介:目的:建立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中对叶百部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蒸发光检测法建立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中对叶百部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Extend-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2%三乙胺溶液(40∶6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30μL;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97℃、空气流速为3mL·min-1。结果:本品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对叶百部碱的质量浓度为0.02~0.30mg·mL-1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6%,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在2、8、12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10%~30%、50%~70%、80%~100%,均符合规定。结论:该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具有代表性,可作为百部总生物碱缓释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百部 总生物碱 缓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体外释放度
  • 简介:本文综述了目前生产紫杉醇的6种主要途径,通过分析各途径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内生真菌产紫杉醇有望解决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的现状,且对于研究植物来源的天然药物新生产途径的开发及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红豆杉 紫杉醇 内生真菌
  • 简介:通过关键性事件回顾,说明2015年是政策变革年,变革、洗牌和大机遇成为年度主题。从综合200指数和具体品种走势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国内中药材市场整体走势继续呈下行态势。同时,家种药材生产过剩和野生药材资源枯竭相伴,成为行业危机;而药食两用药材和泊来新资源食品热销,带动行业需求旺盛。展望2016年,综合200指数在振荡中继续下探,但多空力量的博弈,让行业继续充满商机。机遇要远大过挑战,中药行业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 标签: 中药材市场 事件 指数 价格 回顾 展望
  • 简介:目的:胡椒碱和小檗碱分别是温里药荜茇和清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二者均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通过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1,2],观察胡椒碱和小檗碱对该细胞模型的糖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意在探讨药效相似、药性相反的胡椒碱是否同小檗碱一样可以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方法:诱导3T3-L1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采用1μM地塞米松作用48h建立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以AMPK激活剂AICAR和罗格列酮为阳性药,观察不同浓度的胡椒碱和小檗碱作用该模型48h后对糖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继而采用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中AMPKα的水平变化。结果:胡椒碱、小檗碱同阳性药AICAR、罗格列酮一样在作用该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48h后均可改善糖代谢紊乱。Westernblot检测结果:模型组比较,40uM胡椒碱、5uM小檗碱同阳性AICAR一样在作用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6h,12h和24h后,P-AMPKα的蛋白表达明显提高。结论:胡椒碱同小檗碱一样能够改善糖代谢紊乱,其机理有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信号通路中的AMPKα的活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

  • 标签: 胡椒碱 小檗碱 胰岛素抵抗 3T3-L1脂肪细胞 AM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