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科患者在临床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儿科药物治疗又是儿科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通过了解目前我国儿科临床用药的现状,介绍儿科临床用药的自身特点,阐明儿科用药的潜在风险及主要注意事项,提出儿科合理用药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儿科 临床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在门诊用药咨询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药房2021.06-2021.12月未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的18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01-2022.06月已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的18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用药咨询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门诊用药咨询效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用药咨询中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可有效提升用药咨询效果,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出现。

  • 标签: 门诊用药咨询 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规范我院门诊处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对2019年1月-9月门诊处方点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点评2019年1月-9月门诊处方11618张,发现不合理处方236张,平均合理率为97.97%。其中临床诊断不全143张,适应症不适宜18张,配伍禁忌或药物相互作用4张,用法用量不适宜16张,联合用药不适宜6张,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33张,重复用药16张。结论:我院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结合合理用药软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脾胃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此100例患者均有脾胃病,并且辩证为肝郁脾虚型,将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未炮制的中药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炮制好的中药治疗,来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患者的用药治疗满意度以及两组的用药合理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用药合理性高,患者对用药的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药炮制 合理用药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运动损伤患者84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1:1划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针灸治疗方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有统计学差异(P<0.05)。2)患者治疗前的VAS和ADL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VAS评分降低、ADL评分增高,试验组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运动损伤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疼痛程度和活动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运动损伤 针灸 疼痛程度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25例左氧氟沙星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占比情况。结果:女性、年龄≥60岁、静脉用药、用药剂量为≥300mg/d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比较高(P<0.05)。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类型中,消化系统占比最高。结论: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剂量均会影响左氧氟沙星用药安全性,且主要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用药时需结合患者特征确认用药方法,并加强不良反应关注,以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住院患者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常见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住院输液患者的医嘱1000份,对其说明书和药典等进行医嘱分析,对于存在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结果:在随机的1000份医嘱中,一共有94份不合理的医嘱。其不合理原因主要有配伍、溶媒选择、给药时间间隔、药物剂量、药液浓度不合理、药物使用周期不合理等等。结论:自从本院进行静脉配置以来,经过药师的专业审核后,医嘱中存在的不合理医嘱现象有减少,保证了患者的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用药水平。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输液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实施药物干预手段对增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实际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阶段,本院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136例病人进行全面调查以及研究。实施普通药学管理手段的68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为参考组,实施药学干预手段的68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为研究组。通过比对抗菌药物用药不当发生率、用药实际满意度、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结果:实施药学干预手段的研究组68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抗菌药物用药不当发生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比实施普通药学管理手段的病人低很多,而用药实际满意度要高。结论:实施药学干预手段能够大幅度降低抗菌药物用药不当发生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增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以及用药满意度,值得大面积临床应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价值。方法:在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来院本院就诊的病例中抽选200例,以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划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实施用药管理,干预组由药师实施药学干预,就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干预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管理中以药师药学干预,可减少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药师 药师干预 不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指导对于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临床药学指导)和对照组(未实施临床药学指导)各59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用药合理性 服药依从性 临床药学指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西药药房管理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21年2月开始实施西药药方管理,在实施前后各选取500张西药处方与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其不合理用药情况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西药药房管理后,西药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减少,患者的用药满意程度明显提升,组间差距显著(P

  • 标签: 西药药方管理 临床合理应用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方法:治疗方式为中药治疗;收治时间在2021.1-2021.12;研究患者例数为64例,所有患者用药后产生不良反应。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其产生原因。结果:对患者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64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是由于中药不符合中医辨证导致的,其他原因还包括药物炮制不当、联合不当、使用功能剂量不当等。不符合中医辨证原因所占比例较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结论:中药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用药过程中应注重其用药规范,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干预,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应对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药学干预,并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合理用药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融入药学干预,能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西药药房管理中应用临床合理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发放的248张西药用药处方,根据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干预)和实验组(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每组124张。对比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可以有效提升西药药房管理质量,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临床合理用药干预 西药 药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