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解的优化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纤维素添加量、解时间、料液比最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解得率作为最终的响应值。对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解工艺参数进行设计优化,并根据实验相关数据建立模型;结果:根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受到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解得率高达 43.89%。结论:根据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发酵糖,同时药渣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 标签: 药渣 纤维素酶酶解 工艺优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期取妇女实施米索前列醇联合取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1月共 76例绝经期取妇女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例。对照组采用取钳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取钳应用于绝经期取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造成的损伤,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绝经期 取环 米索前列醇 取环钳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治疗中脑心通胶囊联合降纤治疗有效性。 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血栓患者为探讨对象,共计 104 例,入组时间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5 月,依据黑白双色球均分小组,黑色组予以降纤治疗,白色组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 结果:治疗前 2 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差异一致治疗后, 2 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黑色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白色组疗效判定有效率高于黑色组( P<0.05 )。 结论:在 急性脑血栓治疗中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降纤治疗方案,于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善有显著增效。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降纤酶 急性脑血栓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在妇科内分泌治疗中以芳香抑制剂开展治疗,总结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中抽选总计146例患者,并将其纳入研究队伍之中,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各自分为73例M组与73例N组,对M组患者在治疗中以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而对N组患者则以芳香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统计后续疗效结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从疗效结果中可以看到,M组患者疗效率为78.08%(57/73),N组患者疗效率为94.52%(69/73),在疗效率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257),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在不良反应率对比中,M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7.81%(13/73),N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11%(3/73),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472),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结论: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在妇科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应用芳香抑制剂开展治疗,可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中具有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可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内分泌疾病 治疗手段 米非司酮 芳香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单采血浆站使用全自动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联免疫法检测结果的差异,讨论全自动联免疫分析仪是否适用于单采血浆站。方法 1)选取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2家单采血浆站样本各 100例,分别采用深圳爱康 URANUSAE115全自动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HCV抗体、 HIV-1/HIV-2抗体和梅毒四项,分析检测结果符合情况。 2)选取连续 10天的全自动联免疫分析仪质控结果稳定性比较。结果 全自动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100%,全自动联分析仪法的质控结果更稳定。结论 全自动联免疫分析仪在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等方面适用于单采血浆站,可以用于献浆员的血液检验。

  • 标签: 全自动 酶联免疫分析 单采血浆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硼酸氧化锌散联合茶籽油在临床治疗婴幼儿肛周湿疹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比单独使用硼酸氧化锌散和硼酸氧化锌散联合茶籽油应用使婴幼儿肛周湿疹得到痊愈的天数以及患儿回家后复发的情况的临床数据。结果:硼酸氧化锌散联合茶籽油治疗婴幼儿肛周湿疹得到缓解及治愈的时间比单独使用硼酸氧化锌散的时间明显减少,愈后回家复发的概率更小。结论: 硼酸氧化锌散联合使用茶籽油的疗效比单独使用硼酸氧化锌散对婴幼儿肛周湿疹的疗效显著且治愈后不易复发,两者联合使用在临床应用中是值得推广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婴幼儿肛周湿疹的日常预防。

  • 标签: 硼酸氧化锌散 茶籽油 肛周湿疹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H2O2诱导正常肺上皮细胞损伤及激活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的修复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用H2O2处理Beas-2b 细胞,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和存活率;收集H2O2处理后少部分存活细胞进行再培养,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EMT标志蛋白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量,及上游PTEN-IL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量。结果 H2O2显著降低了Beas-2B细胞克隆形成(p

  • 标签: 人正常肺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过氧化氢 病理性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阿替普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本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抽取 100 例,运用随机信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此为基础,予以 阿替普注射剂治疗。 对比两组 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出现率 。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阿替普注射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概率 。

  • 标签: 阿替普酶注射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血站血液检测中采用核酸检测与免检测平行筛查方案的价值。方法:选择我血站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接收无偿献血标本 12440例,均使用免检测、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开展平行筛查,如果免疫检测结果为阴性,则以核酸检测 NAT挖出 HBV-DNA、 HIV-RNA、 HCV-RNA的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开展分项定量检测以及乙肝血清学补充实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免检测筛查发现 HBsAg、抗 -HCV、抗 -HIV-1/2仅 1种试剂为反应性标本与无反应性标本共计 11328例,而采用核酸 NAT检测发现阳性标本共计 38例,阳性检出率为 0.34%( 38/11328)。采用免检测对 HBsAg、抗 -HBa、抗 -HBe, HBeAg、抗 -HBc进行筛查,最终确定 24例,确认阳性率为 78.95%( 30/38)。进行定量检测 HBV-DNA阳性 15例,阳性率 70.83%( 17/24)。本次研究中未检测出 HIV-RNA、 HCV-RNA阳性患者。结论:在基层血站平行筛查中采用免检测、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开展平行筛查能够相互补充,可有效降低血液疾病传播的风险,对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显著价值。

  • 标签: 核酸检测 酶免检测 平行筛查 基层血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炎宁颗粒联合维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 诊所 收录治疗的 10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50 例。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胃炎宁颗粒药物治疗,研究组则采取胃炎宁颗粒联合维素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症候积分情况。结果:经各自干预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5.2% 和 98.2% ;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胃炎宁颗粒联合维素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炎宁颗粒联合维酶素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44 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组,各 22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 阿替普溶栓治疗, 观察组则联合 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ACI 中联合阿替普溶栓和丁苯酞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绝经后妇女取术中使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并配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 120 例进行取术的绝经妇女分成两组, 60 例对照组、 60 例实验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均使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将普通护理干预用于对照组,将心理干预措施用于实验组。在治疗和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宫颈软化扩张情况、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取成功率。结果 经过对比,实验组的宫颈软化扩张程度、患者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取成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 )。结论 在绝经妇女取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配合心理干预,能够使宫颈获得软化扩张,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使手术时间缩短,还能使取成功率大大提高。

  • 标签: 取环术 米索前列醇 绝经后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乙酰胆碱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D组与观察G组,每组各31例。对照D组患者仅使用乙酰胆碱抑制类药剂进行治疗,观察G组患者使用乙酰胆碱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D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4.19%,观察G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55%,观察G组患者情况更好,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与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均得到改善,但观察G组患者评分情况更理想,与对照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乙酰胆碱抑制类药剂与盐酸美金刚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与自理能力,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乙酰胆碱酶抑制类药剂 盐酸美金刚 老年痴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联合前列地尔对STEMI急诊PCI术后氧化应激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稳心颗粒组、前列地尔组、稳心颗粒+前列地尔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稳心颗粒组术后给予稳心颗粒3次/天;前列地尔组在PCI术前30 min给予前列地尔10 μ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 d;联合治疗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稳心颗粒和前列地尔;比较四组患者化验术后24h、72h、7天超氧化物歧化(SOD)活性、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 四组患者术后24h超氧化物歧化、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差异,稳心颗粒+前列地尔组在术后72h、7天相对于其余各组SOD活性、T-AOC水平明显增加、MDA含量明显下降(P

  • 标签:  心律失常,心性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术,经皮 前列地尔 稳心颗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氨甲酸对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妇2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产妇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产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两组产妇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以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更低(P<0.05);且观察组产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凝血凝固时间以及D-二聚体水平更好(P<0.05)。结论:氨甲酸对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控制产妇术后出血量,改善产妇各凝血指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产妇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氨甲环酸 高危孕妇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C arbapenem resistant k lebsiella pneumoniae , CRKP )对替加素敏感性降低的相关外排泵基因研究。方法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 50 株临床分离的 CR KP 对替加素的耐药性及外排泵抑制剂 CCCP 处理前后 菌株 对替加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 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MIC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 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92 例,随机分为常规高压氧疗、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 n=46 )与联合使用 乌司他丁 + 低分子肝素治疗实验组( n=46 ),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 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乌司他丁 低分子肝素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性及职业性中毒,在我国急性 CO中毒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占职业危害的第 1位。高压氧治疗是各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的救治急性 CO中毒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对高压氧治疗介入时机对患者预后影响还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有研究指出在中毒后 12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更早期如中毒后 6h内进行高压氧治疗是否会有更好的疗效尚无直接报道。本院呼吸内科开设高压氧治疗快速绿色通道,可 24h急诊开舱。本研究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包括中毒后 6h内的不同时机高压氧治疗急性 CO中毒的临床疗效数据,探讨高压氧治疗中毒 6h内超早期干预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治疗 介入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