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胃肠道肿瘤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和转移患者。5年随访,患者短期疗效分析,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和平均生存率计数以及副作用记录。结果富血肿瘤组总有效治疗率为83.33%,一年生存率为91.67%,三年生存率为58.33%,五年生存率为41.67%,平均生存时间为(30.25±2.74)个月。与血液供应不足的肿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胃肠道肿瘤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疗效,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消化道肿瘤 肝转移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癌疼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48例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行大分割放射治疗,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止痛,每组各24例患者。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治疗后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骨转移 癌性疼痛 阿片类止痛药 大分割放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恶性肿瘤是最危险的发展阶段,60%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在转移过程中发现的,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从简单的“解剖学”理论到“种子与土壤”理论,以及微环境理论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特别是随着肿瘤干细胞理论的萌芽,她成功地解释了肿瘤遗传异质、抗凋亡和抗肿瘤迁移、失眠等现象。

  • 标签: 现代医学 恶性肿瘤 转移机制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和分析了胰腺囊肿瘤临床诊断方法以及CT鉴别技巧,旨在进一步提升CT诊断胰腺囊肿瘤诊断水平和处理能力。方法:选择了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240例胰腺囊肿瘤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的240例胰腺囊肿瘤患者CT检查之后均表现出水样密度囊性病灶,伴有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或者增厚的现象,经过诊断有78例患者表现出粘液囊腺瘤,存在腹部不适的特征,边界非常清晰,伴有多放水样低密度灶和蜂窝状囊夷管扩张的病状;12例患者经诊断为粘液囊腺癌,这些患者临床中主要表现出严重的腹部不适、黄疸偏高的现象,通过CT检查之后存在分隔厚度增加且有不规则壁结节的现象,甚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逐渐发生转移。有12例患者诊断为非功能胰岛素细胞瘤,患者外在症状不明显,但是CT检查之后存在明显强化囊性病变的现象。结论:胰腺囊肿瘤是一种不经常见的肿瘤,其囊壁形态、是否存在分隔、肿瘤的数量以及胰腺周围组织是否发生病变是CT诊断和临床鉴别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判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CT诊断 辨别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相关便秘中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肿瘤便秘患者100例资料,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肿瘤患者 便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与非酒精脂肪的相关。方法:选取在我院体检的1420名健康人群,对体检者的身体指标实施相关检查。结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机体内高尿酸含量增高,非酒精脂肪的患病率日益增高。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引起NAFLD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健康体检人群 血尿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就人工治疗药物性肝炎急性衰竭中护理对策加以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以回顾分析展开,对象为 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所接诊病例 56 例,对治疗中护理对策加以分析。结果 在有效护理对策的作用下,本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 针对接受人工治疗的药物性肝炎急性衰竭患者,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该部分患者诊治效率。

  • 标签: 人工肝 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人工血浆置换诊治50名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成效,评测使用终末期肝脏模型(MELD)评分对衰竭的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名使用人工血浆置换术诊治的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判其临床诊疗成效。并且对50名衰竭患者进行MELD评分分组,对其临床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血浆置换之后的ALT、AST、TBIL的指标值都比诊治前显著降低,(P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血浆置换 人工肝 临床诊疗成效
  • 简介:摘要:本次探究目的是解析对肺部肿瘤患者人员采取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采用的方法是选取某医院肿瘤科所收治的40例肺部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对这两组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心理情况进行评分。最终获得的结果是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要比常规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最终的结论是对肿瘤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能够更好地对其不良心理进行改善,将护理满意程度提高,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值得大量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肺部肿瘤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对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拔管出现情况,并分析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因素。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在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患者共计8人,占比为8.00%;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与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并采取针对的措施加以应对。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置管 危险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肾囊肿和肾肿瘤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我科2017年1月--2020年10月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患者肾肿瘤、肾囊肿发生率,以及发生率和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关系。结果:(1)对105例血液透析患者肾肿瘤和肾囊肿发生率统计后获得,肾囊肿发生率37.14%,肾肿瘤发生率为3.98%。(P

  • 标签: 肾肿瘤 肾囊肿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实践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细菌脓肿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之间,选取对象为30例这段时间内与我院进行治疗的Ⅱ型糖尿病合并细菌脓肿患者,30例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分析该疾病的临床护理内容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HAMA、HAMD评分。结果:护理后30例患者的HAMA、HAMD评分有所改善,明显低于护理前,HAMA、HAMD评分护理前后比较(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应用于引导下介入治疗的Ⅱ型糖尿病合并细菌脓肿患者的过程中,能逐渐缓解患者的心里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Ⅱ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 临床护理体会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胃癌CA199(糖蛋白抗原199)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及准确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34例胃癌患者作为此次调查与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入选时间均为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随后选取同期入院的良性胃病患者234例与之进行对比,两者分别设置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CA199水平均实施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分析该指标在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结果:研究组CA199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表示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胃癌 CA199 肿瘤标志物 应用价值 准确性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从脾论治冠心病受到众多医家的青睐,也在临床上得到有效验证,脾失调在冠心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影响其发展和预后。本文从脾论治冠心病以期为冠心病的医治提供思绪与根据。

  • 标签: 冠心病 肝脾失调 疏肝运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胃气滞型慢性萎缩胃炎行自拟理气调胃汤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7例胃气滞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n=48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9)自拟理气调胃汤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幽门螺杆菌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自拟理气调胃汤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的100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位。参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急性期与延迟期发生恶性呕吐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延迟期实验组发生率为8.00%,参照组为12.0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实验组发生率为4.00%,低于参照组的66.00%(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参照组的60.00%(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急性期恶心,呕吐的几率,对患者的满意度能够有效的提升。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肿瘤 化疗 恶心 呕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