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转移的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肺转移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对90例患者检查,90例肺转移中,血行转移46例占51.11%,淋巴管转移8例占8.89%,胸膜转移16例占17.78%,气道转移11例占12.22%,混合转移9例占10.00%。结论血行和淋巴肺转移肿瘤主要的转移方式。CT是肺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肺部CT检查对肺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CT检查对肺转移的诊断价值较大,CT增强比平扫更能明确肺转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利于对患者的治疗。

  • 标签: 肺转移瘤 CT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宫颈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盆腔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7.14%髂总淋巴结、14.29%髂外淋巴结、35.71%髂内淋巴结、42.86%闭孔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无转移和有转移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高危HPV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以及高危HPV。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和高危HPV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盆腔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应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住院的肺癌脑转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全脑放疗联合同步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的疾病控制效果,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的生存率。结果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联合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脑转移患者中应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并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靶向治疗 放化疗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发展,更多疑难疾病得到救治,尤其以先天性疾病,如基因病、代谢性疾病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家庭不和谐等。本例患儿以分析高氨血症等表现,最终通过基因检测明确为尿素循环障碍。虽患儿最终因病情死亡,但以此重视优生优育,和讨论基因筛查等必要。至今为止仍无根治遗传病的有效方法,因此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是遗传出生缺陷防控的重点。

  • 标签: 尿素循环障碍,高氨血症,基因病,遗传代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连续病理切片检测。观察指标主要有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连续病理切片的最适间距,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和临床资料(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PR、C-erbB-2、Ki-67等)的关系,统计各指标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统计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发现,就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连续病理切片的最适间距而言,100μm、200μm、300μm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相较于100μm检出率而言,400μm、500μm的检出率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就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和临床资料的关系而言,微转移与病患的临床资料各项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病患行连续病理切片可提高检出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病理切片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观察组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同步口服替莫唑胺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单纯的全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RR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RR(50.00%)(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眩晕、粒细胞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较为显著,显著优于单一使用全脑放疗治疗方法。

  • 标签: 全脑放疗 替莫唑胺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名肺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放化组。其中联合组25人,实行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放化组25人,实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的肺腺癌脑转移治疗的有效率(88%)和疾病控制率(100%)均大于放化组的治疗的有效率(44.%)和疾病控制率(60%)。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好于同步放、化疗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 同步放 化疗治疗 肺腺癌脑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5月-2019年0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学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4%,临床总有效率为84.9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51%,临床总有效率为64.15%。结论通过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病情缓解率,且研究结果也表明此种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 标签: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化疗治疗 结直肠癌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食管炎的护理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胸部肿瘤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途径,对实验组实施预防护理途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食管炎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食管炎的发生概率为2.5%,低于常规组的17.5%,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预防护理途径比常规的护理途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部肿瘤 预防 护理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肿瘤科的患者护理之中联合应用精细护理以及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效果以及对于患者的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肿瘤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依据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均为患者60例,对照组的患者60例进行常规方案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60例联合应用精细护理以及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比较两组的患者各方面生活的质量,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依从以及患者对于我院开展的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经过分析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的患者在两种模式的联合护理之下生活的质量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要更好(P<0.05),研究组的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的依从明显要更高(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对于我院开展的护理工作也明显要更为满意(P<0.05)。结论在肿瘤科的患者护理之中联合应用精细护理以及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有利于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也改善了患者生活的质量,在临床之上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肿瘤科患者 责任制护理小组 精细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中2004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180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抽到白色球为实验组,绿色球为对照组,每组均包含90例患者。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别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实验组)和开放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实验组相比更短,但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长于实验组,同时治疗满意度也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放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更适合应用于膀胱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明显更优,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临床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开放手术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局限性肾肿瘤应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4例局限性肾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成两组,即实验组(n=17)和对照组(n=17),对照组进行传统切除手术,实验组在腹腔镜下进行肾肿瘤剜除术,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肾小球滤过率差异上,全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性肾肿瘤在腹腔镜下开展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损伤,降低多种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肾肿瘤剜除术 局限性肾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核磁共振影像特征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120例符合卵巢肿瘤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特异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验准确率为93.9%,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70%;观察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实肿块,呈“网膜状”,卵巢形态不规则,存在中等强度信号;而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分叶状囊实肿块,呈“饼状”或“污秽样”,轮廓粗糙,加强CT呈现不定型钙化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卵巢肿瘤的应用价值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实施乳腺纤维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乳腺纤维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在乳腺纤维手术患者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手术效果,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乳腺纤维瘤手术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1月-2018年11月的76例淋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脂质体多柔比星及多柔比星对患者进行治疗,判别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73.68%,实验组骨髓抑制、心电图异常、心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脂质体多柔比星对淋巴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安全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脂质体多柔比星 淋巴瘤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动脉导管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9236例,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先行常规二级产前超声筛查,再行四切面筛查与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切面检查,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如动脉导管仍有未闭现象,随访时间延长至出生后1年。结果9236例孕妇心脏超声检查11例动脉导管,右心室与左心室比为1.09-1.68,平均(1.31±0.17),最宽>12cm,出生后7d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2例患儿存在较细动脉导管未闭,3个月内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儿动脉导管均闭合完好。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有效地检出胎儿动脉导管,它对晚孕期鉴别诊断胎儿右心扩大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探讨 产前超声 胎儿动脉导管瘤 诊断 鉴别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病症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颅底沟通性脑膜患者6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当作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①CT检查准确率(86.67%)与MRI(91.67%)相似,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准确率(90.00%)明显比CT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75.0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RI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91.67%)明显比CT检查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66.67%)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病症上,均具有较高准确率,满足临床需求。但在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对于周边骨质以及软组织造成侵犯方面,MRI表现更佳。

  • 标签: CT MRI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诊断价值 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