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控ICU患者多重耐药感染的作用。方法取我院ICU患者100例,随机分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评估两组多重耐药感染发生情况与护理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护理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多重耐药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分级管理精准控模式在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实施分级管理模式下收治的248例MDRO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4月-2022年4月实施分级管理精准院感控模式下收治的175例MDRO阳性患者为研究组。结果:两组MDRO感染消毒隔离措施的正确执行率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率比较,研究组当班内开隔离医嘱率、手卫生执行率、床旁隔离及腕带标识率、医疗用具专用率、床旁配置手消毒剂率、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合格率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研究组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O医院感染控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知识宣教、管理流程、控措施、隔离制度、隔离解除标准、手卫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分级管理精准控模式能够更好地保障MDRO患者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落实,保障抗生素用药的规范性,降低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控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级管理精准防控模式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防控 应用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主动筛查及其控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914例ICU病房住院患者资料,将其住院期间是否接受多重耐药主动筛查及控分为A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432例,未接受多重耐药主动筛查及控)、B组(2021年1月至12月,482例,接受多重耐药主动筛查及控),统计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19%,较A组8.80%低(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多重耐药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集束化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酪酸梭散剂联合推拿按摩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酪酸梭散剂,联合组给予酪酸梭散联合推拿按摩。对比2组疗效和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联合组患儿腹泻、腹胀腹痛、大便形状、发热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酪酸梭散剂联合推拿按摩可加速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症状改善。

  • 标签: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 推拿按摩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和酪酸梭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签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1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平分为两组,对照组(n=55)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n=55)给予醒脾养儿颗粒和酪酸梭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1.82%)(P<0.05)。结论:与单一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相比,联合酪酸梭散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儿的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崇。

  • 标签: 小儿消化不良 腹泻 醒脾养儿颗粒 酪酸梭菌活菌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矫治牙龈炎患者接受复方黄芩漱口液治疗的情况,评估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群组成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固定矫治牙龈炎60例患者,结合治疗方式划分2组,即接受生理盐水治疗的一般治疗组与复方黄芩漱口液治疗的复方组,两组患者数量相同,研究患者群结构的实际变动。结果:治疗之后,复方治疗组人员牙龈指标、斑指标与龈沟出血指标依次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肠球菌三联活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疾病的效果。方法:以68例患有腹泻疾病的患儿为样本,样本均在2021年01月至2022年06月收治,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34例(实施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34例(实施酪酸梭肠球菌三联活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对照组患儿和研究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疾病应用酪酸梭肠球菌三联活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有助于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促进其病情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建议临床医学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疾病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酵母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小儿肠道群的影响。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RVE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53例,分别给予其对症治疗与此基础上布拉酵母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91%,显著低于乙组的98.11%(P

  • 标签: RVE 肠炎 布拉酵母菌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人体的肠道内携带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细菌群,它们与宿主之间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对宿主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群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群总是和宿主保持动态平衡,但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则会引起各种生理疾病,导致人体功能紊乱。本文讲述了人类肠道群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疾病与肠道群的关系。

  • 标签: 肠道菌群 生理功能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内科多重耐药患者的原因,执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的流程,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62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于呼吸内科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可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对多重耐药患者的护理,有效控制了由多重耐药患者导致的院内感染的发生,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杜绝暴发流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蜂胶黄酮对龋齿致病菌变形链球菌(S.m)、远缘链球菌(S.s)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感染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样本医院MDRO感染患者人数、住院人数及感染发生率等数据。观察住院患者MDRO感染情况、MDRO标本来源情况及不同季度主要耐药检出比例,分析MDRO感染与季节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共266例患者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0.27%。266例MDRO标本中,来源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分泌物标本及其他途径,其中51.88%来自痰液,34.21%来自血液,12.78%来自分泌物,1.13%来自其他。266例MDRO标本中,春季感染人数及感染率最低,冬季感染人数及感染率最高,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20)。春季、秋季MDRO感染患者109例,夏季、冬季MDRO感染患者157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MDRPA)不同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0,2.682,1.220,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在春秋季节的检出率低于冬夏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4.135,P<0.05)。结论:多药耐药感染与季节存在相关性,春季和秋季MDRO感染较低,冬季和夏季是MDRO感染高峰。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药耐药菌感染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感染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样本医院MDRO感染患者人数、住院人数及感染发生率等数据。观察住院患者MDRO感染情况、MDRO标本来源情况及不同季度主要耐药检出比例,分析MDRO感染与季节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共266例患者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0.27%。266例MDRO标本中,来源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分泌物标本及其他途径,其中51.88%来自痰液,34.21%来自血液,12.78%来自分泌物,1.13%来自其他。266例MDRO标本中,春季感染人数及感染率最低,冬季感染人数及感染率最高,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20)。春季、秋季MDRO感染患者109例,夏季、冬季MDRO感染患者157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MDRPA)不同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0,2.682,1.220,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在春秋季节的检出率低于冬夏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4.135,P<0.05)。结论:多药耐药感染与季节存在相关性,春季和秋季MDRO感染较低,冬季和夏季是MDRO感染高峰。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药耐药菌感染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非伤寒沙门肠炎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耐药性等情况。方法:收集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肠炎590位患儿的粪便标本,经细菌培养、分离得到48株(48例)非伤寒沙门,并以此48例非伤寒沙门肠炎患儿为监测对象,并对检测对象致病菌在医治期间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记录48例非伤寒沙门肠炎患儿的一般资料、流行病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型、药敏结果等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儿童非伤寒沙门感染肠炎发病率为8.14%,根据研究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非伤寒沙门感染阳性组(48例)和非伤寒沙门感染阴性组(542例),对两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发现,阳性组患儿出现发热(37.95%)、呕吐(52.08%)、血便(33.33%)的概率均较阴性组(2.95%、20.48%、1.11%)高,而糊状便(50.00%)低于阴性组低(p<0.05);在非伤寒沙门肠炎患儿中,男女比例约为1.087:1,秋季患病率较高(41.67%),且以0-5岁儿童较多见(91.67%),其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患病人数最多(54.17%),其实验室检查中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降钙素原出现异常,其百分比分别为64.58%、64.58%、60.42%、70.83%、39.58%。在本研究中共有55株耐药株出现,以SMZ耐药率最高,两种血清型耐药率比较,对SMZ的耐药性具有差异性(P<0.05),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舒普深、特治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非伤寒沙门肠炎患病率约为8.14%,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呕吐、血便、糊状便较常见,其男女比例约为1.087:1,秋季患病率较高(41.67%),且以0-5岁儿童较多见,对SMZ、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舒普深、特治星、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 标签: 非伤寒沙门菌 肠炎 儿童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