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深部肿瘤动力治疗(PDT)过程中关键参数的采集,我们开发了一套实时在体的氧分压和微弱荧光监测及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普林斯顿高灵敏度CCD采集微弱荧光图像,利用海洋光学氧传感器NeoFox监测氧含量,采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控制程序,将荧光图像、氧分压、荧光强度数据、结果的显示、分析与存储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动力治疗过程中实时多参数监测与成像。经动力治疗反应荧光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为后续PDT疗效评估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氧分压 微弱荧光成像 实时监测 疗效评估
  • 简介:自1995年至1998年间,我们对经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的25例糖尿病患者,配合应用了正确的运动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2~69岁。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能自理。均经严格的饮食控制及降血糖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后,配合应用正确的运动疗法,全部病人尿糖转阴,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而出院。

  • 标签: 配合应用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运动疗法 尿糖 饮食控制
  • 简介:将胃电与胃机械活动相关的胃阻抗信息作为诊断依据,建立新的、更准确的胃动力评价方法.基于阻抗法设计了获取胃动力信息的系统,通过小波变换技术分离与胃电同步的胃蠕动信息.结果表明系统通过了调试,实现设计功能,采集到了阻抗和同步胃电信号.小波变换提取的信号排除了干扰,获得了胃蠕动信息.基于阻抗技术的方法可检测胃蠕动状态,联合同步胃电分析技术为临床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胃动力 生物阻抗 胃电 小波变换 信号处理
  • 简介: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多种临床表现是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在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心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但是,在目前临床实际中,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难以普遍开展,致使这类单纯采用生物疗法的心身疾病患者,病程迁延、易反复、不能治愈。本文采用脉冲刺激仪,通过信息耦合方式,诱导、同化患者的脑电变化,对52例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结果发现使用该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同时消化系统的不适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刺激诱导治疗心身疾病,是生物反馈理论应用于该领域的新尝试,由于该技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为心身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脉冲光刺激仪 心身疾病 情绪障碍 焦虑 抑郁 脑电
  • 简介: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最早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它的治疗范畴已扩大至整个危重病医学领域,成为危重肾脏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综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下的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非肾脏适应症 适应症 危重病
  • 简介:流法是一种可变形图像配准方法,已用来配准CT图像、四维CT(4D-CT)图像、锥形束CT(CBCT)图像、磁共振成像(MRI)图像、MRI/CT图像、PET/CT图像、SPECT图像。文章描述了流法在放射治疗图像配准中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放射治疗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同时使正常组织毒性反应更少,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进而使肿瘤放射治疗更精确。

  • 标签: 光流法 图像配准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用改良动力髋钢板固定,延期动力化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动力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5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24月,平均15.2个月,骨折均愈合,患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改良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疗效肯定,可预防术后主钉松动,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改良动力髋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延期动力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时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经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狭窄组)1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7-80岁。对照组(基底动脉正常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7-69岁。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A、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灌注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狭窄组与对照组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狭窄以远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较对照组低(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灌注流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基底动脉狭窄以远处平均流速、峰值流速、血流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0,P〈0.05)。结论随着基底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

  • 标签: 磁共振 基底动脉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从流式细胞术到共聚焦显微镜,激光荧光激发是用于查询生物样本的主要工具。起初,荧光激发局限于蓝色和蓝绿色氩离子波长及红色氦氖激光波长。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型激光器丰富了荧光标记和荧光蛋白调色板的颜色,具备了同时测量更多参数的能力。不过,直到最近,能提供黄色/橙色波长范围的激光器仍是凤毛麟角。流式细胞术推动了对这些波长的需求,因为通过使用多个激光器,能够使用单台仪器从单个样本中测量更多不同的细胞类型。

  • 标签: 激光波长 激光器 遗传学 流式细胞术 调制 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通过分析比较非线性时间序列动力学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算法,选择出适合脑电分析的算法。这些算法时空复杂度较高,计算耗时。我们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串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时间复杂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提高了其准确度;再对其进行并行化,进一步提升了算法效率。最后整个计算过程运行时间缩短为优化前运行时间的1/50。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快速分析系统的设计,并使用该系统分析了癫痫脑电数据,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标签: 脑电 非线性系统 关联维 优化及改进 并行化
  • 简介:建立带颅骨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在旋转过程中,不同牵引角度对颈椎间盘的影响。采集1位无颈椎病病史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T数据。应用Mimics17.0、GeomagicStudio13.0、Hypermesh13.0软件生成颈椎间盘及椎体CAD模型,并划分网格。然后导入AnsysWorkbench15.0分析软件中,得到带颅骨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在所建模型上添加载荷及约束,模拟人体头颅旋转角度牵引。同一大小牵引力作用下,在前倾情况下,颈椎间盘Z方向的轴向变形随牵引角度增大而逐渐变小,但在后伸和左右屈曲情况下,各个颈椎间盘的Z轴方向轴向变形会随随牵引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同时上颈椎椎间盘的变形幅度远比下颈椎[1]椎间盘的变形幅度要大。例C2~3在牵引角度为20°时,前伸变形幅度由27.7%减小到6.2%,后伸和左右屈曲的变形幅度分别增大到77.3%、58.3%、54.8%。颈椎间盘在旋转过程中其Z轴方向的轴向变形和最大应变呈现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规律。本研究所建立的带颅骨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来进行颈椎旋转牵引的仿真分析。

  • 标签: 颈椎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旋转牵引 逆向工程
  • 简介:通过对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种横截面支架筋附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分析,对优化设计支架结构提供流体力学理论指导。利用边界元方法,计算了血液流场、血管壁切应力及支架筋所受压力。与方形和圆形截面支架筋比较,椭圆形截面支架筋对血流的扰动较小,支架筋所受压力较对称,并且支架筋间没有形成低切应力区。椭圆形截面支架筋对增加支架置入后的稳定性、防止再狭窄有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介入治疗 支架 血流动力学 再狭窄 稳定性 边界元方法
  • 简介:目的测试采用含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Sr-HAC)强化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极限载荷性能。方法18具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标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例,对照组(正常标本),其中二组制成EvansⅢ型骨折模型,一组应用DHS固定,另一组应用Sr-HAC强化DHS固定,测量各组的最大载荷。结果正常标本组的极限载荷最大,Sr-HAC强化DHS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极限载荷次之,单纯DHS内固定组的极限载荷最小,其中Sr-HAC强化DHS组与单纯DHS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Sr-HACDHS内固定,能提高DHS的极限载荷,可能减少内固定的失败。

  • 标签: 含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 动力髋螺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极限载荷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在人工心脏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FDFluent6.1软件模拟不同状态下自制螺旋和轴流2种叶轮血泵泵腔、出人流口的流场状态.内部流场采用三维彩图显示。结果得到2种血泵在不同转速下压力流量情况和内部流场及剪切应力分布状态。结论模拟计算结果与体外实验结果对照显示CFD分析结果很好地提示血泵实际工作状态。CFD方法可以有效地提示设计血泵的血液相容性能,是血泵研制的可靠手段。

  • 标签: 计算流体动力学 血泵 血液相溶性 人工心脏 流场
  • 简介:基于水对近红外的吸收原理,我们选用1300nm波长的近红外,在一定压强下,测量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的透光量,并以此来对组织的水肿状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同一压强下,随着水肿程度增加,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的透光量减小;同一水肿状态下,随着压强的增加,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的透光量增加;在1g/mm2压强下,不同水肿程度下的透光量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在适当压强下,使用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的透光量,可以对不同水肿状态的组织进行识别,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辅助医生在消化道重建手术中做出合理判断。

  • 标签: 消化道重建 水肿 近红外光 单位厚度 透光量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7年1月,采用体外冲击波或结合同种异体皮质骨钉植入术治疗54例(8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并随访观察。男41例,女13例;年龄20~61岁,平均30岁。按Ficat分期,Ⅱ期55髋,Ⅲ期29髋。其中40髋(Ⅱ期27髋,Ⅲ期13髋),采用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治疗,治疗后6、12、24个月复查双髋X线、MRI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44髋(Ⅱ期28髋,Ⅲ期16髋)患者采用单纯ESWT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24~29个月,平均25.7个月。二者治疗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3.71±18.76和57.20±12.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妒〈0.01):影像学X片评估:ESWT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术后随访股骨头塌陷12髋,塌陷率为30%,单纯ESWT治疗随访股骨头塌陷25髋,塌陷率为56.8%。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同种异体骨钉是治疗中期ONFH的方法之一,它不但具有冲击波疗法促进骨愈合作用,而且复合骨钉移植可起到骨传导及骨支撑作用,近期可以减少股骨头塌陷发生。

  • 标签: 股骨头坏死体外冲击波疗法同种异体骨钉
  • 简介:目的聚醚醚酮(PEEK)具有与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但PEEK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应用受到其表面生物惰性及缺乏促成骨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表面修饰固定明胶增强PEEK生物活性。方法我科研团队合成的固定明胶可通过紫外照射粘附于多种材料表面,并可增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SEM、静态水接触角、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分化等表征学及细胞学系统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光固定明胶可固定于PEEK表面,改变了PEEK等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在细胞学研究中,固定明胶改性后相对于普通PEEK,成骨细胞增殖、伸展、基质分泌及分化能力明显增强。结论通过固定明胶对PEEK表面进行改性,可明显增强其生物活性,是一种有潜力的骨科内植入物及医疗器械材料。

  • 标签: 聚醚醚酮(PEEK) 光固定明胶 表面改性
  • 简介:研究用最小模型法估计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葡萄糖利用效能(SG)是否强烈依赖于胰岛素动力学模型参数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动胰岛素动力学模型参数,根据Bergman最小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各时间点胰岛素和葡萄糖的浓度值,根据最优化方法估计ISI和SG。结果表明:在取480个时点浓度值的情况下,ISI的相对误差最大也不超过1.7%,SG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万分之0.75%;而按照Bergman最小模型法的取点方法(30个时点)计算的结果是ISI的相对误差最大也不超过17.8%,最小为1.4%;而SG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4%。说明:胰岛素动力学方程的参数变化对SG和ISI的估计值影响不是很大。

  • 标签: Bergman最小模型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葡萄糖利用效能 数值模拟 数学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