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麻下单侧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凹陷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0年12月对4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凹陷性骨折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PKP治疗,观察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前、术后以及术后一年体中央高度比和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部病例中1例骨水泥向上位椎间盘渗漏、1例骨水泥向体侧方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8.32±1.07)分、(1.84±0.71)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体中央高度比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一年体中央高度比与术前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凸Cobb角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全部病例未出现再骨折和邻近体骨折。结论局麻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凹陷性体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部分恢复体高度并维持治疗效果。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局麻
  • 简介:目的探讨单针单侧椎弓根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治疗胸腰椎骨折100例110,分为两组,A组50例60行单针单侧椎弓根PVP术,B组50例50行经双侧椎弓根PVP术。两组均行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活动能力评分(locomotoractivityscale,LAS)、体前后缘高度比及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2天VAS评分、LAS评分及体前后缘高度比均有显著差异,症状改善明显(P〈0.01);两组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患者术后骨折体无疼痛,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6月与术后2天体前后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单体手术时间20.1min,注入骨水泥2.8ml(2-4.5m1);B组手术时间35.2min,注入骨水泥3.7ml(2.5~6ml)。两组间平均单体手术时间及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为椎间盘渗漏A组5例、B组6例,旁渗漏A组7例、B组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针骨水泥技术可即刻缓解疼痛,恢复高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X线暴露时间,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技术。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血栓栓塞模型,并评价其技术可行性及模型的稳定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平均兔龄14个月,体质量4.1kg。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实验组向颈内动脉内注射1~5枚血栓,对照组仅注射造影剂。行DSA,观察脑血管闭塞情况,用改良Bederson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CT灌注成像观察脑血流灌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塞情况。结果实验组17只兔(85%)脑缺血模型建立成功,表现为手术侧MCA主干闭塞,神经功能缺损,MCA供血区血流灌注异常,DWI信号、TTC染色异常。3只脑缺血模型建立失败,其中2只为颈内动脉栓塞,1只闭塞的MCA再通。对照组影像学及病理学均无异常。两组CT灌注参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MCA血栓栓塞模型具有创伤小、易存活等优点。选择合适的血栓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解剖及变异能提高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 标签: 脑梗塞 动物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间融合装置联合体间融合时对下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健康成年男性L4-5节段CT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利用软件Simpleware4.2、GeomagicStudi010.0及Abaqusl0.0建立L4-5有限元模型(INTACT)。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间融合(UPS)、双侧椎弓根螺钉/钛棒固定联合间融合(BPS)和棘突间融合装置固定联合间融合(ISF)三种手术模型。对各模型实加500N预载荷的同时以2N.m为间隔,自2N.m开始逐级累加至最大10N.m,观测其应力分布、相邻节段的角位移。结果各工况下三种手术组的角位移(ROM)均较INTACT组明显减小,减小的程度BPS最高,而ISF除右侧弯方向上均高于UPS;三种手术组范氏应力云图显示,BPS组与ISF组相似,UPS组存在较高的应力集中,范式应力峰值无论在间融合器还是在内固定器械上由大到小依次均为:UPS〉ISF〉BPS。结论ISF联合间融合能够为下腰椎脊柱重建提供适度且足够的稳定性,因而可以为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内固定选择。

  • 标签: 下腰椎 棘突间融合装置 椎弓根螺钉 稳定性 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