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他们在轻微外伤甚至无外伤的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体压缩性骨折尤为多见.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佩带支具、药物治疗等,都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一种新的微创技术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aplasty,PVP)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术中所用的填充物仍有其不足之处,并导致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疗效的降低,这促进了人们对理想的填充物进行探索.本文就体成形术填充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填充物 研究现状 脊椎血管瘤 溶骨性转移瘤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与坠落所致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特点,以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致伤因素与骨折类型、骨折形式、延迟诊断或漏诊、Frankel分级的关系及治疗结果,结果发现多节段脊柱骨折主要为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所致(占81.3%),致伤机制复杂,常合并其他损伤,易于漏诊或延迟诊断.其中交通事故多以相邻型骨折为主,骨折形式以体爆裂或压缩为主(以前、中柱损伤多见),脊髓损伤较重(FrankelA、B级为多),较少发生延迟诊断或漏诊,而高处坠落则以非相邻型骨折为主,易导致后柱(椎弓、板、小关节)损伤,脊髓损伤相对较轻,很易发生延迟或漏诊.结论对较重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尤应仔细了解受伤情况,宁可多照脊柱(尤其两端)X光片,以免漏诊.必要时行全脊柱摄片,治疗应全面考虑,相互兼顾,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 标签: 交通事故伤 坠落伤 脊柱 多节段骨折 受伤机理
  • 简介:目的评估寰枢钩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年半来6例手术病人的手术及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内固定可靠.结论寰枢钩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钩固定
  • 简介:观察妥布霉素用凝胶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妥布霉素用凝胶对临床分离的120株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表葡菌、对庆大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敏感绿脓杆菌的作用为最强,MIC50均为0.25mg/L.妥布霉素用凝胶抗菌谱较广,对试验中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

  • 标签: 妥布霉素 体外抗菌活性 MIC MBC
  • 简介:目的报告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间融合支架(aliograftinterbodyfusioncage,AIFC)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8.5岁.Ⅰ~Ⅱ°滑脱17例,Ⅱ~Ⅲ°滑脱7例,退行性腰椎不稳3例.前路手术3例,后路手术24例,其中15例同时行内固定,手术共植入AIFC39个,其中一个间隙植入2个9例,植入1个15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3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21例,良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术后3~4月手术撑开的椎间隙有1~2mm的回落丢失,1例AIFC破裂,全部获骨性愈合.结论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功能,抗滑稳定性好,间融合率高,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间融合器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理想材料和方法.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异体植骨 椎间融合 腰椎失稳症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钙人工骨(CPC)在颈椎前路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4月至2003年10月颈前路手术中应用磷酸钙人工骨栓间融合结合钛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1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外伤脱位2例,共24例35个节段.采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X线片判定融合效果.结果随访18±6.5个月,术后无感染,无过敏或毒性反应.JOA评分由术前9.28±2.15分增加到14.65±2.18分(P<0.001).术后X线片未见CPC骨栓塌陷或移位,钛板和螺钉无松动及折断.术后16.5±6.8个月均获得间融合.结论颈椎前路间融合手术应用磷酸钙人工骨替代自体骨,经济、安全、简便、效果可靠.

  • 标签: 颈椎病 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术 磷酸钙骨水泥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因属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目的就是恢复膝关节的伸屈功能。在手术治疗中,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切开复位再内固定,且内固定材料及固定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利弊。但对于单纯的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骨折,采取传统的切开方法对膝关节的组织结构破坏较大,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女性病人,有损腿部皮肤的美观,多不情愿接受。我们介绍一种专对单纯髌骨骨折的新手术方法一皮穿刺钢丝内固定法。该法对膝关节结构基本无破坏,固定牢靠,功能恢复较快,病人乐意接受。经过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钢丝内固定治疗 髌骨骨折 经皮穿刺 膝关节结构 钢丝内固定法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用国产骨水泥行经皮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国产骨水泥(PMMA)预先常温和4℃冰箱贮藏调配时取出,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1):造影剂(ml)为2:1:1;3:2:1;1:1:1比例配制分组,共6组.自2002年6月~2003年8月采用国产PMMA行经皮体成形术(PVP)治疗疼痛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29例57,疼痛性体转移瘤2例6,共31例63.手术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单或双侧椎弓根穿入骨穿针,国产PMMA按上述分组比例配制后注入伤病体内,同时分别测定各组的物料状态时期的时间及产热温度,观察患者在PMMA注入时的疼痛情况及术中、术后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腰背痛按Dennis分级评估.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PMMA外漏压迫脊髓、神经根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毕10%患者即觉疼痛消失,90%患者疼痛大部分缓解,于术后24~48小时全部患者完全缓解.腰背痛由术前P5改善为术后P1,跟踪拍X光线片显示术后的体高度无再丢失,局部转移瘤无复发.2例术后发现少量PMMA进入静脉中,未出现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论国产骨水泥行经皮体成形术是安全可行的,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l):造影剂(ml)为3:2:1比例配制组成的物料状态时期最适宜行经皮体成形术,实用性强、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国产骨水泥 骨症疏松 椎体肿瘤 椎体骨折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皮插入钢板内固定微创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3例(包括胫腓骨多段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7例.AO分型42-C2.1型7例,42-C2.2型5例,42-C3.1型8例,42-C3.3型3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第二天起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8-18周,均达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及感染,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2周.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85%.结论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 腓骨 粉碎性骨折 经皮插入钢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为分析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价值,采用配对研究方法,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枕骨大孔窗口,检测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流向、音频、血管博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108例患者有80例异常,异常率74.7%,并发现CSA组低流速者占45.4%,高流速者占28.7%,正常流速者占25.9%,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总体而言,低流速型是CSA的主要特征之一.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
  • 简介:目的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方法 应用带涤纶环的双腔留置导管,为6例患者行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术插入导管。结果 共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插入术6例,成功5例,失败1例。成功5例X光摄片证实,导管前端位于第二肋间,最高血流量可达350ml以上。测定瘘管再循环量为4.1%~19.7%,平均9.3%。结论 应用带涤纶环双腔导管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血流量高,并发症少。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血液透析 双腔导管 留置导管 血流量 并发症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种实体组织用于DesoxyribonucleicAcid(DNA)分析的Flowcytometry(FCM))样品保存新方法,即新鲜组织块乙醇直接固定法。所用样品为头颈部肿瘤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30例,每例标本重约05~1g,均等分为两份,1份置70%乙醇直接固定,室温放置,待两年后FCM检测。另一份置生理盐水中立即行流式细胞术DNA分析。两组样品机械法制成单细胞悬液,PI染色后上机检测。结果显示:从两组样品的DNA直方图分析,CV(coefficiencyofvariation)值、GO/G1、S及G2/M各期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我们认为在样品收集短期内难以完成,需积累保存,或需保存半年以上者,且不具备低温冷冻设备的条件下,新鲜组织块乙醇直接固定法是优于将组织块先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再行乙醇固定的流式细胞术DNA样品保存方法

  • 标签: 乙醇 实体瘤 FLOWCYTOMETRY Desoxyribonucleicacid
  • 简介:目的 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及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于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和/或栓塞后1周(平均值)行肿瘤手术切除,并作对比。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特点。双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后手术切除的12例与单纯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6例相比较;术前灌注加栓塞可使肿瘤明显减小,术中出血极少(平均约50ml),手术野更清楚,肿瘤更有可能完全切除。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或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癌 卵巢癌 栓塞治疗 介入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