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淋巴细胞,灭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48h后,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相对细胞数,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加入MSCs组OD值明显低于未加MSCs的对照组(p〈0.05)。Hoechst33258染色显示MSCs组淋巴细胞有核回缩及凋亡小体出现。结论:MSCs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把人LAK细咆恳液与SMMC-7721人肝癌细胞按50:1混合,给BALB/C—nu裸小鼠背皮下注射含有5×10~6的癌细胞;对照组只注射相同数量的癌细胞,观察25d。对照组动物100%发生直径0.8~1.4cm大小的肿瘤;实验组动物无1只有肿瘤发生,且

  • 标签: 人肝癌细胞 人LAK细胞 裸鼠 裸小鼠 工业研究 SMMC-7721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HepG2细胞株建立裸鼠肝癌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HepG2细胞(1.2×106)建立裸鼠肝癌模型,观察种植细胞后14天内裸鼠的死亡率,并在14天时活杀动物测定瘤体重量、直径及血清AFP浓度.结果:该法遣模成功率达1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周期短,成功率高等可作为肝癌模型应用.

  • 标签: HEPG2细胞株 裸鼠 肝癌 动物模型 甲胎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氧化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氧化白藜芦醇抑制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生长的IC50;采用Transwell法测定经不同浓度氧化白藜芦醇(25μM、50μM和100μM)以及白藜芦醇50μM与细胞共培养24h后细胞的迁移率。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白藜芦醇抑制QGY-7701和SMMC-7721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00.37±21.97μM和74.39±9.30μM。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经25μM、50μM、100μM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50μM处理24h后,各实验组细胞迁移率分别是74.96±2.85%、60.26±9.25%、38.58±8.69%和46.80±8.43%。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氧化白藜芦醇浓度越高,细胞迁移率越低。结论:氧化白藜芦醇具有抑制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的细胞增殖作用;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QGY-7701、SMMC-77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迁移能力,其抑制能力呈浓度依赖性。

  • 标签: 氧化白藜芦醇 肝癌细胞 增殖 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桔皮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桔皮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绘制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曲线观察桔皮素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桔皮素对SMMC-7721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一时间,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桔皮素浓度为0.24—30μg·mL。时,对SMMC-7721细胞在药物处理72小时后抑制率为3.85%~93.59%,且72小时的IG50为14.69—21.11μg·mL^-1。生长曲线结果提示,桔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桔皮素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

  • 标签: 桔皮素 SMMC-7721 抑制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原住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治疗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治疗5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的5-溴脱氧尿苷(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从背外侧角沿胼胝体排列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人参皂苷Rg1治疗20d,BrdU/Nestin双标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人参皂苷 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 简介:目的:构建hHGF-pCDNA3.1表达载体,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高效、稳定表达.方法:RT-PCR扩增人肝脏中hHGF全长cDNA片段,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hHGF-pCD-NA3.1重组质粒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经筛选得到了高效、稳定表达hHGF的细胞克隆,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hHGF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正确,RT-PCR显示细胞的rhHGFmRNA呈现高水平,ELISA检测hHGF在细胞中的分泌性表达,浓度达10ug/L.结论:成功地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获得了hHGF蛋白的高效、稳定表达.为下一步将表达hHGF的细胞微囊化制备基因工程细胞,并移植用于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转染 基因表达
  • 简介:重点综述了其行为活动在分子水平上的某些进展。1、趋化活动与趋化受体:现已初步分离、鉴定出趋化寡肽受体和C5a受体蛋白,属一种糖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5,000—70,000及144,000。趋化障碍与其受体在腹表面密减少切相关。受体表达可能受某种调节蛋白的调控。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行为 行为疾病
  • 简介:卵泡周期性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生长因子和激素在该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卵泡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增殖导致卵泡生长、卵母细胞成熟,抑制颗粒细胞增殖,能打断卵泡生长程序导致不排卵。颗粒细胞的增殖和成熟是卵巢功能维持和发挥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这其中依赖多种因子的调控。近年来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家族在卵泡中的作用和功能逐渐被揭示,本文综述了卵巢颗粒细胞激素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信号交流。

  • 标签: 颗粒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信号交流
  • 简介: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对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用不同浓度三黄泻心汤及三黄泻心汤有效组分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结果:三黄泻心汤及三黄泻心汤有效组分可抑制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并且其影响细胞因子释放作用与细胞毒作用无关。结论:三黄泻心汤及其有效组分B2、B3可抑制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

  • 标签: 三黄泻心汤 脂多糖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对CpGODN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用CpGODN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6,用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进行拮抗,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双氢青蒿素可抑制CpGODN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对IL-6最大抑制率可达到66.5%,而对TNF-α释放的最大抑制率仅为7.2%,其影响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与细胞毒作用无关.结论:双氢青蒿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pGODN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但对TNF-α的影响较小.

  • 标签: 双氢青蒿素 CpG ODN LPS 热灭活EC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各相关因素对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我院检验科的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67例肺癌、胃癌及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体内CD4+、CD8+细胞计数及CD4+/CD8+,将CD4+细胞计数或CD4+/CD8+低于正常范围最低值的患者定义为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全方位分析各相关因素与CD4+、CD8+细胞计数、CD4+/CD8+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之间的关系,最后客观地讨论出可能会受到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及年龄≤60岁的患者的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高于女性及〉60岁的患者,且总蛋白(Totalprotein,TP)降低组、白蛋白(Albumin,ALB)降低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降低组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升高组的CD4+、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各分组的正常组,其中性别组、TP组及CEA组的细胞计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时关注患者营养状况并及时进行纠正能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这也在临床的抗肿瘤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肿瘤患者 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细胞介素(IL)又称白介素,是细胞因子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家族,近年来对这个家族的研究,报导甚多。所谓细胞因子网络(Nekworkcytoking)是指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受体表达均具有网络的特点,即一种细胞因子可与多种靶细胞作用,一种靶细胞又可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不同细胞因子之间彼此可以诱生,

  • 标签: 细胞因子网络 白细胞介素 靶细胞 研究进展 白介素 受体表达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斑蝥注射液(CompoundtraditionalChineseofcantharisinjection,CCI)对荷肝癌H22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荷肝癌H22小鼠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typehypersensitivity,DTH),观察CCI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用放免法检测该药对荷肝癌H22小鼠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e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IL-2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CCI可使荷肝癌H22小鼠降低的耳廓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IL-2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CCI可提高荷肝癌H22小鼠免疫功能。

  • 标签: 复方斑蝥注射液 免疫调节作用 DTH IL-2 TNF-Α
  • 简介:目的:探讨癌细胞内GSH浓度在肿瘤细胞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二乙酯(DEM)处理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M3小时,以消耗其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MTT法检测DEM处理前后MCF-7/ADM细胞对ADM耐药程度的变化,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同步检测其细胞内GSH的消耗程度,分析细胞内GSH浓度的变化与MCF-7/ADM细胞对ADM耐药程度变化间的相关关系.结果:0.1umol/LDEM使细胞内GSH浓度减少37.4%(P<0.01);ADM亦使细胞内GSH含量呈ADM浓度依赖性的下降;DEM与ADM合用时,GSH浓度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大于DEM和ADM单独应用之和.随着细胞内GSH数量的减少,MCF-7/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增强、耐药性下降(P<0.01).结论:DEM耗竭细胞内GSH的作用与ADM有协同效应,耗竭细胞内GSH可部分逆转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马来酸二乙酯 阿霉素 耐药 MCF-7/ADM细胞 GSH含量
  • 简介:目的:通过DEM对内皮细胞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活性的影响,探讨内皮细胞NO通路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在内皮细胞培养中加入不同浓度DEM、作用不同时间,以求出能明显降低细胞内GSH浓度、但却不明显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最适DEM剂量和时间.以最适DEM剂量和时间顸处理内皮细胞后,继续培养24小时,检测各时间段的GSH含量、DDAH活性及NO产量.细胞存活率检测用MTT法;细胞内GSH含量用荧光测定法;DDAH活性用酶反应后分光光度法检测L-瓜氨酸的生成量;用NO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MTT结果显示DEM最佳的作用浓度为0.6umol/L,时间为半小时,该浓度DEM处理内皮细胞30分钟后,GSH含量已明显降低,但内皮细胞生存率仅比对照组轻微下降,未明显影响细胞存活率;GSH浓度的检测显示,经DEM预处理后半小时细胞内GSH含量已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降低28.7%,p<0.05),随后逐步回升,12小时反超正常水平,随后回落,至24小时时恢复至正常水平;DDAH活性的检测显示,经DEM预处理后DDAH活性随之降低,至2小时时达最低值(降低80.07%,p<0.01),以后DDAH活性逐渐恢复,24小时后亦出现反超,呈类似于GSH改变的趋势,但时间略滞后;培养液中NO含量在DEM预处理后持续下降,同样于2小时时达最低水平,随后逐步回升,变化趋势与DDAH基本相似.上述三者相似的变化规律提示,DDAH酶活性中心-SH受损可能是内皮细胞NO通路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结论:氧化应激造成NO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DDAH巯基的损伤密切相关.提示保护DDAH的巯基、修复巯基损伤应是对抗各种NO通路损伤因素、包括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途经之一.

  • 标签: 马来酸二乙酯(DEM)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 一氧化氮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构建细胞因子受体-抗人AFP嵌合抗体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胚肝组织中扩增EpoR胞外区基因及gp130跨膜区基因,并用限制性酶切连接方法拼接。用PCR方法从抗人AFP单链抗体表达载体中扩增VL、VH基因,分别与人kappa轻链和人gammal重链恒定区基因重组,获得人鼠嵌合轻链和重链,再将EpoR-gp130与嵌合重链连接,最后将嵌合轻链和H—EpoR-gp130分别连接到质粒pVITRO上,构建pVITRO-E-g-Ig载体。结果:获得EpoR胞外区基因750bp,gp130跨膜区基因900bp。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经限制性酶切鉴定示EpoR、gp130基因、嵌合重链基因和嵌合轻链基因正确连接到载体pVITRO。结论:成功构建细胞因子受体-抗人AFP嵌合抗体基因表达载体。

  • 标签: EPOR GP130 嵌合抗体 克隆
  • 简介:本文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及形态学观察,研究PAA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与靶细胞在体外结合迅速,15分钟,2及4小时无明显差异。食道癌患者PBL与靶细胞结合迟缓,各时间点的结合率(B%)明显低于正常人。食道癌患者PBL的杀伤率(K%)明显低于正常人。经PAA预处理后能增强食道癌患者PBL明显低下的B%和K%,也可增强正常人PBL的K%,但对正常人PBL

  • 标签: 活性作用 多抗甲素 NK细胞活性 食道癌患者 靶细胞 人外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