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血行散型肺结核在临床较为常见,X线平片诊断中经常与肺部一些弥漫性病变相混淆。本文报告28例,讨论了急性血行散型肺结核的主要表现,以及与矽肺、粟粒性肺炎等肺部弥漫性病变的X平片的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儿急性散性脑脊髓炎行地塞米松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60例小儿急性散性脑脊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6.7%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P<0.05)。结论小儿急性散性脑脊髓炎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疗效确切,优于地塞米松。

  • 标签: 小儿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地塞米松 甲基强的松龙
  • 简介:摘要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散性脑脊髓炎是目前具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但大剂量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可能引起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高血压、消化道出血甚至猝死,因此临床应用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标签: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儿童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护理
  • 简介:摘要从宣传工作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新闻信息源;与媒体合作把新闻事件做得更圆满介绍医院新闻宣传与策划。

  • 标签: 医院 新闻宣传 策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急性血行散型肺结核引起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例血行散型肺结核引起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对血行散型肺结核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乏力、盗汗和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2.16×109/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98×109/L;丙氨酸转氨酶63U/L,天冬氨酸转氨酶86U/L,白蛋白31.7g/L,总胆红素22.3umol/L,直接胆红素11.7umol/L;凝血功能障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7.60秒,纤维蛋白酶原4.8g/L;铁蛋白722.4ug/L;骨髓涂片有吞噬现象,B超肝脾肿大,T-SPOT.TB阳性,痰抗酸杆菌涂片阴性。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阿米卡星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血必净、冰冻血浆等治疗,两个月后,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常规恢复正常,肝脾缩小。结论结核病是引发噬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对噬血综合病的患者应进行结核病筛查,并尽早给予抗结核治疗以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血细胞减少 肝脾肿大 噬血细胞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维胺酯胶囊(三蕊胶囊)治疗颜面散性粟粒性狼疮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颜面散性粟粒狼疮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30例)、B组(对照组32例),A组饭后口服三蕊胶囊1.0~1.5mg/(kg?d),分3次口服,同时分3次口服雷公藤多甙片1.0~1.5mg/(kg?d),连服8周。B组饭后口服三蕊胶囊1.0~1.5mg/(kg?d),分3次口服,连服12周。A﹑B组经过规定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经过8周后临床观察痊愈23例(76.67%),显效5例(16.67%),好转2例(6.67%),无效0例,B组经过12周后临床观察痊愈21例(65.62%),显效7例(21.88%),好转3例(9.37%),无效1例(3.12%)。两组对照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x2=0.12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颜面散性粟粒狼疮效果确切,且服用疗程短,副作用减少。

  • 标签: 雷公藤多甙片 维胺酯胶囊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联合
  • 简介:摘要文章阐述了医院宣传工作的特点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分析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即注重宣传的真实性,选择合适的宣传媒体与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医院宣传在拓展医疗市场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竞争氛围;提出通过处处留心身边事,增长个人见识,建立广泛联系建立新闻信息源以及与媒体合作会将新闻事件做得圆满。

  • 标签: 医院 新闻宣传 实践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