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少年儿童骨骼尤文氏肉瘤的放射诊断的特征。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儿童骨骼尤文肉瘤患者一共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种尤文肉瘤放射诊断的结果与特征。结果共有病例为11例,肉瘤发生在骨盆位置的患者共有4例,发生在股骨位置的患者共有3例,发生在胫骨位置的患者有2例,发生在脊柱和趾骨位置的患者各有1例。所有患者都出现局部疼痛的症状,出现局部肿胀、肿块的患者共有6例,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共有3例,曾经受到外伤的患者共有2例,病程为8天~2年,平均病程为3.8个月。结论尤文肉瘤在放射检查诊断结果上具有着多种不同的特征,不同的检查方式特征有所不同,在诊断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综合考虑各种放射检查方式的特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尤文肉瘤生长的特性,选择X线和MRI检查相结合,通过综合检查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少年儿童骨骼 尤文氏肉瘤 放射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人膝关节标本的PCL股骨端止点的X线测量与分析,掌握相关的放射资料,为临床双束重建PCL提供参考。方法25例膝关节标本,对PCL股骨端止点进行标记,拍摄屈膝90°的正、侧位片。选取4对常用标记线股骨解剖轴(A)与过股骨后髁作A的平行线(B);B与过股骨前髁作A的平行线(C);股骨髁间窝的切线(D)与过股骨髁远端作D的平行线(E);过股骨后髁的切线(F)与过股骨远髁作F的平行线(G)。测量标记点到上述4对标记线的距离,并计算其占标记线总距离百分比,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屈膝90°侧位片上,测得双束止点中心标记点到标记线AB与DE的距离占标记线总距离百分比标准差、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小,各标记点较稳定地落在了AB与DE之间。结论可以利用AB、DE这两对标记线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对PCL股骨止点中心点进行X线定位,为PCL双束重建提供中股骨端两个骨道定位提供帮助。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骨道位置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初次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和放射阴性脊柱炎患者(nr-sxSpA)共计9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特点。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强直性脊髓炎(AS)48例,放射阴性脊柱炎(nr-sxSpA)患者50例。结果AS组男性患者比例和病程时间明显高于nr-sxSpA组(P<0.001,P=0.001)。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AS组的骶骼关节水肿发生率低于nr-sxSpA组(P=0.003)结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在初期诊断中可以以MRI骨髓水肿程度来判定放射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sxSpA)和强直性脊柱炎(AS)

  • 标签: 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 强直性脊柱炎(AS) 磁共振成像(MRI) 骨髓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多发性硬化在脑和脊髓的病变部位与临床及放射的征象的相关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了3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对不同病灶患者的放射征象和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脑多发性硬化病灶主要集中在侧脑室旁,特点是多发、对称分布,MRI检查可见T2加权正中矢状位胼胝体受累;脊髓多发性硬化病灶集中于脊髓边缘,特点是病灶长轴与脊髓平行。结论脑和脊髓多发性硬化的放射表现各有其特征,把握住胼胝体改变的特性,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MRI是辅助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最佳检查手段。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脊髓 MRI 病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体重200g左右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A);CLA干预组(B),将各组大鼠制作左胫骨中段骨折模型;A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给予共轭亚油酸灌胃干预(10g/Kg·diet)。于第2周、第4周、第6周检测碱性磷酸酶;行DR摄片并评分。结果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骨折后2周时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X线摄片评价显示共轭亚油酸干预组4周骨折线模糊,骨折端骨痂体积大、骨痂数量多,三名骨折医生对骨折后6周进行评分较空白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差异。根据实验结果推测①共轭亚油酸可以促进骨折愈合。②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提高ALP的活性。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骨折愈合 碱性磷酸酶 X线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放射介入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88例,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44例。接受宫腔水囊压迫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放射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出血发生率同参照组进行比对,观察组明显较低,组间经统计后可知,差异正相关。结论在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治疗中应用放射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介入治疗 产后即异常妊娠子宫出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日益显露出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放射肿瘤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要注意适当运用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位置。

  • 标签: 多媒体技术 教学手段 放射肿瘤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放射介入的不断发展,介入手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对辐射的高度敏感性,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患儿术中的放射损伤,本文就放射介入手术对儿童患者的潜在危害及如何防护进行综述,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患儿放射危害的认识及指导临床如何防护。

  • 标签: 介入手术 儿童患者 放射危害 放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行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22例行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抽取20例非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状态。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治疗方法,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且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发生率,提升新生儿存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放射性血管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和血管减影造影(DSA)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49例行TACE介入治疗的原发肝细胞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螺旋CT复查和DSA复查资料。结果螺旋CT复查与DSA复查在病灶形态、供血动脉、肝内染色、强化(染色)程度方面无统计差异(P>0.05),在门静脉主干癌栓和动-静脉漏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反映肝癌介入治疗后瘤体组织变化和血供变化,且方便无创,应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螺旋CT DS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采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分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中的48例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的52例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1%(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对生活质量的评分没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放射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放射介入治疗 中晚期 肝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介入放射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行介入放射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介入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完全止血率高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研究组患者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为45.0%,研究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仅为5.0%,研究组患者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结论介入放射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动脉性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动脉性出血 介入放射 外科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膀胱持续冲洗等;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等。结果27例患者栓塞术后24h内肉眼血尿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1~7d,随访6~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过程中,术前心理护理,掌握膀胱持续冲洗的观察方法;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尿管通畅、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动脉栓塞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护理
  • 简介:摘要放射肿瘤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我们通过将NCCN指南教学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临床带教中引入PBL和CBL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多学科会诊、培养学生的影像诊断能力、重视循证医学教育、重视医学心理学和医患沟通技巧几个方面规范化培养放射肿瘤研究生,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放射肿瘤 教学 研究生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出台实验室强制性放射卫生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血管瘤患者通过介入治疗的影像改变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38例,通过行肝动脉栓塞术的介入治疗,经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影像改变以及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影像检查显示患者的瘤体直径得到了明显的缩小,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肝动脉栓塞术的介入治疗应用于肝血管瘤中临床价值显著,能够缩小病灶、改善与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影像学改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