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1月治疗的3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多饮水等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脂汤治疗。方剂组成蒲黄10g、柴胡10g、郁金10g、陈皮10g、山楂15g、鸡骨柴15g、平地木15g、白术15g、苍术15g、丹参15g、黄芪30g。水煎服,日2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05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60例,总有效率为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降脂保肝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血脂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采用抗炎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慢性乙型肝癌患者100例,均为我院感染病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就甘草酸二铵治疗(对照组,n=50)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8%,较对照组76%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经观察示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皮疹、血压升高、轻度浮肿各1例,对照组皮疹2例,血压升高1例,轻度浮肿1例,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经对症处理后呈正常恢复。结论病毒性肝炎采用抗炎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促使肝功能明显恢复,且具较高依从性,对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病毒性肝炎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联用对结核病药物性损伤的发生时间和影响程度。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120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药物,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结果观两组肝功能损害ALT增高发生率差异不明显;并BIL增高发生率差异不明显;两组中HBsAg阳性损害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过程中联用护药物对损害的防治作用不明显。

  • 标签: 保肝药物 结核病 药物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水汤治疗阴虚水停型晚期肝癌腹水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阴虚水停型晚期肝癌腹水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30)与利水汤治疗(观察组,n=30)对生存质量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水汤治疗阴虚水停型晚期肝癌腹水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保肝利水汤 阴虚水停型 晚期肝癌腹水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5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把这15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78例患者主要服用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并发症、和抗纤维化的药物,观察组的7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并辅以养、清、泻、温法治疗,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在腹水及水肿检查、肝功能检查的各项检查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恢复能够起到行之有效的功效,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 标签: 肝硬化 养肝 清肝 泻肝 温肝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防治化疗药物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肝脏损害,为提高化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包括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术后首次化疗患者总计120例。完全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后首日开始对照组每日予GIK液,治疗组每日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开始首日起2周后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经统计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化疗后复查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0.048)。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有效减轻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引起的损害,减低化疗药物性损害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药物性肝损害 异甘草酸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145例人工治疗衰竭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密切观察血路及各压力指标的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肝 肝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013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有20例患者。观察组采取动脉热灌注化疗药联合超液化碘油栓塞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液化碘油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肿瘤灶数目、大小的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肿瘤变小、减少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癌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 标签: 肝动脉 热灌注化疗 肝动脉栓塞 肝转移癌
  • 简介:摘要实习生认为衰竭的诊断内容繁琐,复杂,难以理解,容易混淆,尤其是合并胆道腹腔感染的诊断与已掌握的感染方面应有的医学知识不一致,理解更加困难,本文对衰竭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加以探讨。

  • 标签: 肝衰竭 实习教学 胆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苏丸对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苏丸)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纤维化指标。(2)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纤维化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纤维化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脏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脏功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苏丸可以有效阻断和延缓乙肝纤维化的进展,对改善肝功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苏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疗法对郁气滞型疼痛的疗效及推广。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3月门诊或家庭病床诊疗中采用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的108例患者,并随访观查1~5年。结果治愈57例,显效4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结论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经 刮痧 肝郁气滞 疼痛
  • 简介:摘要纤维化是由慢性损伤引起的。在慢性损伤期间,星状细胞(HSC)被激活并增殖,这导致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导致纤维化。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包括酒精,慢性病毒性肝炎,寄生虫,代谢性疾病和毒素或者其它药物。当纤维化不受控制后,它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现在有一些研究表明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可逆的。近年来中药作为抗纤维化药物效果较为明显,本综述旨在总结中药对星状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保护机制。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血管瘤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手术治疗;乙组患者82例,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治疗血管瘤临床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短,无术中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应用治疗血管瘤。

  • 标签: 导管 肝动脉栓塞 肝血管瘤 临床效果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治疗严重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行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治疗。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清创性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是治疗严重外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清创性肝切除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 严重肝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治疗衰竭预后的预测效果,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并进行MELD评分,对治疗组进行人工后评分,观察三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中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的患者有8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为30-40分的患者34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53%,对照组中MELD评分大于40分的患者1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在30-40分的患者3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87%,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MELD评分可在临床推广中应用,一般人工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之间的衰竭是安全的。

  • 标签: MELD 评分 人工肝 肝衰竭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