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共生矩阵的方法提取多幅异常肝脏CT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纹理特征,对两种病变肝脏组织——肝囊肿和肝细胞癌,以及正常肝脏进行纹理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异常肝脏组织的纹理比较粗,比较杂乱且模糊,而正常肝脏组织的纹理比较规则;肝囊肿组织较肝细胞癌组织局部纹理更相似、更均匀而肝细胞癌局部纹理更杂乱。

  • 标签: 纹理特征 灰度共生矩阵 肝囊肿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椎间融合加侧椎弓根固定对腰椎间盘症的治疗效果,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侧椎间融合加侧椎弓根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后,其中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1.13±0.24),ODI评分为(11.25±1.24),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4.56±0.89),ODI评分为(20.65±3.76)。另一方面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8%。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使用侧椎间融合加侧椎弓根固定对腰椎间盘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椎间融合 单侧椎弓根固定 腰椎间盘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化疗和靶向药物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药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每60人。药化疗组患者采用单独的培美曲塞进行治疗,靶向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在采用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者从开始治疗后的总生存期以及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考察。结果患者经过靶向药物治疗之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疾病控制率达到81.7%,明显高于药化疗组的55%;同时,靶向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也是要显著高于药化疗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靶向药治疗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药化疗组为36.7%二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药物对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比药化疗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可以延长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更能够减少、减轻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在未来临床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晚期高龄患者,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作为早期职工医疗制度改革“两江试点”之一的镇江市,地处江南,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该市推行的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的结算办法,有利于医保基金预算的执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机构规范治疗与管理。笔者经引用该市某院2012-2013年病种病人结算数据并经统计分析后发现,部分病种仍存在定额标准过低、调整不及时及控制不力的现象存在,为此应从医保基金筹集、结算及控制方面下手,持续改进以实现政府、医疗机构及患者之间的共赢。

  • 标签: 单病种 定额标准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经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侧PKP操作技术。方法选择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全麻下经侧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穿刺至椎体中央、置入球囊扩张、充填骨水泥。结果手术时间和骨水泥用量较双侧穿刺PKP术减少一半,临床疗效无差异。结论该方法风险小,节省时间,疗效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X线与CT在肺部发球形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4月肺部发球形病灶68例X线及CT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X线、CT及联合诊断误诊率。结果患者X线、CT联合诊断误诊4例,临床误诊率为5.9%;单纯采用X线诊断误诊13例,误诊率为19.1%,单纯采用CT诊断误诊7例,误诊率为10.3%;X线、CT联合诊断肺部发球性病灶临床误诊率明显低于单纯采用X线及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X线及CT单用检查,联合诊断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具有更高临床价值。

  • 标签: X线 CT 肺部单发球形病灶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2014年本站采血浆过程中,所发生的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试图探索引发不同不良反应的可能的相关因素,为减少和有效应对这些不良反应奠定理论基础。结果发现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低血容量、低血钙或两者的合并症。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是否为新供浆者、年龄相关,新供浆员40岁以上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岁及以下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部发性空洞病变的常见病因、病理基础及影像学特点,指导临床工作,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55例发肺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肺结核空洞29例,肺癌性空洞12例,肺脓肿空洞4例,支气管囊肿3例,肺内肺大泡3例,肺霉菌性空洞3例,食管囊肿1例。院前误诊率为47.27%。结论对于发肺空洞患者的诊断慎重,有时需依赖手术及术后病理来确诊,避免长期误诊延误治疗。

  • 标签: 肺空洞 肺结核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发展成果不民共享不断推向深入,医疗环节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患者住院要求居住家庭式居病室越来越多,给患者带来很多生活护理方面的方便,但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医疗纠纷,作者亲身体会到家居住病室引发医疗纠纷,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采血小板者的筛选、采集细节和观察处理,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保证了捐献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的质量。

  • 标签: 血小板 筛选采集 浅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味中药泽泻与味西药格列齐特对糖尿病的冶疗作用。方法选择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A、B组,给予4周药物治疗后,观察空腹血糖、糖耐量等指标变化。结果用药后,A组空腹血糖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B组糖耐量改善度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格列齐特对降低空腹血糖的疗效较好,泽泻则在改善糖耐量异常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泽泻 格列齐特 糖耐量
  • 简介:摘要链抗体具有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组织穿透力强,特异性强等优点,通过重组DNA技术将链抗体(singlechainantibodyfragment,scFv)基因与其他效应蛋白基因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具有scFv特性和所融合的效应蛋白活性的scFv融合蛋白。这种融合蛋白已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并已显示出较高的价值。本文就scFv融合蛋白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单链抗体 融合蛋白 表达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胸椎椎弓根-肋骨单元(pedicleribunit,PRU)穿刺路径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PRU侧PKP组(实验组)和经椎弓根双侧PKP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全麻下经侧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穿刺至椎体中央、置入球囊扩张、充填骨水泥。对照组经椎弓根穿刺双侧手术。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4.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减少平均30分钟,骨水泥用量减少平均3毫升,X线透视次数减少平均12次,临床疗效无差异。结论该方法风险小,节省时间,骨水泥用量少,疗效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从反馈的信息中获得病种控制依据,并确立起常规分析体系,为实行预期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做好基础工作。方法对病种样本在数据方面反映出来的质量特性,依托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统计方法,从水平和动态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质量的的几个不同方面,三者均直接或间接地与医院工作水平相联系,只有从各方面对病种质量进行控制,才能达到一个费用低,疗效佳,疗程短的高目标。结论既能保持费用合理的增长速度(与GDP10%相当),又能降低药品比率,是一种最优的态势,而盲目地降低费用,不仅会导致经济总量的萎缩,而且摆脱不了“以药养医”的局面,这不利于医院自身的科学发展。

  • 标签: 单病种 质控 外科病 内科病
  • 简介:摘要科学合理的病种限额付费标准,是解决广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必要途径,是深化医保改革的有效方法。对病种限额付费标准的研究,应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认证和探讨,做到科学管理、合理定价。

  • 标签: 单病种限额付费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检验报告的污染情况,并进行菌种类型分析。方法在检验报告上直接取样增菌后,对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300张检验报告共检出细菌11种,17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2.0%)、表皮葡萄球菌(16.7%)和枯草杆菌(15.3%)为主。MRSA检出率为21.2%;MRCNS检出率为20.0%;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17.6%。结论检验报告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警惕因报告为传播链而造成各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检验报告单 污染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本院5年来对治疗甲状腺发结节的临床经验及探讨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全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2010年间283例甲状腺发结节行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全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良性结节为248例,恶性结节为35例,恶变率12.3%。5例患者术后出现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3例,术后出现低钙2例,1例甲状腺癌术后3年复发,无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例。结论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发结节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 标签: 甲状腺单发结节 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 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