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术(MOP)的比较,分析大直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MOM)后的近期随访疗效。方法收集我院36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MOM组15例,MOP21例,术后规范随访1、3、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分析MOM术后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良好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3、6、12个月。关节总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两组患者的前3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1次有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两组患者的前2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2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直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髋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均优于传统金属对聚乙烯人工髋关节。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取大直股骨头THA手术治疗,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大直股骨头THA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未出现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结束时,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随访结束时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后(P<0.05);不同Hartofilakidis分型的患者,其harris评分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大直股骨头THA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良好,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发育不良 THA 髋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诊治经验,分析总结节育环顿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站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纳的56例节育环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节育环顿的原因,总结临床治疗体会。结果经研究发现,节育环顿的发生主要与人流术中上环、患者合并慢性盆腔炎等因素有关。另外,子宫肌瘤、上环时间同样与节育环顿存在一定联系。发生节育环顿的患者,多半会出现月经延长的症状,少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为降低节育环顿几率,应尽量避免人流术中上环,带环期间,应积极预防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生,定期进行复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个人病情,选择是否更换或取出节育环。

  • 标签: 节育环 嵌顿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顿的原因。方法对56例IUD顿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①IUD顿与其种类有关,金属类顿率最高(P<0.05);②产后、人流术后等置器顿率高于月经后置器(P<0.05);③IUD顿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结论人流术及清宫中、产时、剖宫产术中、哺乳期等置器,绝经时间较久,置金属IUD的妇女,IUD顿几率偏大。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嵌顿
  • 简介:摘要目的追溯顿疝被误诊原因,寻找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笔者处理的11例临床表现非常典型的顿疝患者被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1例,误诊为肠梗阻的8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2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明确诊断,其中4例为股疝,7例为腹股沟斜疝,均及时获得手术治疗并顺利出院。结论在医学技术及检查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详细的病史采集及全面的体格检查仍不失为减少误诊及漏诊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嵌顿疝
  • 简介:摘要目的找出食物塞的主要原因及较好的治疗方法,为临床防治食物塞提供有益帮助。方法自2002年至2008年调查分析了500例患者的食物塞原因,并对872处食物塞的疗效进行跟踪观察5a。结果因各种原因导致食物塞而产生牙间隙的患者,明显比因牙间隙导致食物塞的患者多。同时发现选磨与自我保健法相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结论引发食物塞的原因很多,牙间隙更多情况下是它的一种并发症;防止牙间隙、牙周炎等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早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

  • 标签: 食物嵌塞 牙间隙 咬牙合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食管顿性异物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食管顿性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纳入患者均行内镜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患者均治疗成功,未见1例死亡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7%(18/65),包括出血、黏膜撕裂伤、穿孔。结论对食管顿性异物患者行内镜治疗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管嵌顿性异物 内镜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微创治疗拇趾侧方甲甲沟炎的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门诊40例拇趾侧方甲甲沟炎患者,均采用改良微创治疗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短期内痊愈。结论改良微创治疗甲甲沟炎创伤很小、效果好、恢复快、值得临床选用。

  • 标签: 拇趾侧方嵌甲甲沟炎 改良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发生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9例IUD顿的病例资料,对IUD放置年限、IUD类型、置器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8例放置IUD年限超过15年,已绝经31例,阴道B超及术后证实发生顿的IUD类型主要为爱母环。28例在哺乳期、人工流产后、产后6月内放置IUD。结论IUD顿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由爱母环引起的IUD顿发生率越来越高,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嵌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UHS疝修补装置治疗腹股沟顿疝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10到2011-10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以UHS疝修补装置治疗40例腹股沟顿疝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治愈出院,随访0.5年以上未发现复发及迟发炎症。结论UHS疝修补装置治疗腹股沟顿疝安全可行,且具有优势。

  • 标签: 腹股沟嵌顿疝 无张力修补术 UH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手术矫形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0—2013年门诊就诊的278例甲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术后3个月—6年随访观察治疗护理效果。结果278例拆线后全部愈合,术后3个月—6年时间的随访,复发甲沟炎4例,甲复发3例,甲根治率为97.5%。结论加强甲手术矫形治疗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可提高甲根治率。

  • 标签: 嵌甲 手术矫形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切除3种手术方式优缺点,探讨甲切除的最佳方法。方法对趾甲患者262例共312趾分为3组,其中第一组146趾,采用趾甲、甲床部分切除的方式;第二组69趾采用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患侧皮肤楔形切除方式;第三组97趾采用趾甲、甲床部分切除加甲缘与皮肤缝合的方式。术后均施以相同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观察患趾愈合情况,比较3种手术方法对治疗甲症的优劣性。结果第一、二、三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3.26d、15.68d、14.56d,按手术效果评分,优劣依次为术式(1),术式(3),术式(2),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对甲症的治疗,其中第一种方式(趾甲、甲床部分切除的方式)在三种方法中,其操作方法简单,创面损伤小,愈合时间均少于另两种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嵌甲切除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顿疝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顿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儿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顿疝手术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小儿嵌顿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顿性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150例顿性腹股沟疝患儿手法复位的临床护理。结果本组150例患儿中130例行手法复位成功,其余20例患儿均在手法复位失败后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顿性腹股沟疝如符合适应症应首选手法复位,复位前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复位后应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是小儿顿性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护理重点。

  • 标签: 嵌顿性腹股沟疝 手法复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急性顿性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腹股沟疝治疗的10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方式分别为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张力性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之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53,切口脂肪液化1例,对症治疗后愈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9/53,切口脂肪液化3例,尿潴留5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急性腹股沟顿疝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该手术方式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顿疝疝囊复位、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顿疝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自2009年1月-2013年11月运用腹腔镜下顿疝疝囊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顿疝47例的临床经验。结果全组47例小儿顿疝行腹腔镜下顿疝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恢复良好,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顿疝疝囊复位、高位结扎术治疗小顿疝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可探查腹腔其它的隐匿病变,如隐匿性疝、有无闭袢梗阻导致的肠坏死等。

  • 标签: 腹腔镜 嵌顿疝 疝囊 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的病因,分析不同方法治疗甲的疗效。方法以门诊126例甲患者随机分为修甲组和拔甲组,其中修甲组以修甲治疗为主;拔甲组以拔甲治疗为主。结果75例修甲患者治疗后愈合时间1~7天,平均3.2±2.4天。51例拔甲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5~14天,平均8.3±6.4天,其中2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修甲组疗效优于拔甲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眼前段检查仪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前房深度(ACD)、角膜缘白到白距离(WTW)的差异,分析二者的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近视患者72例(144眼),分别使用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两种仪器检测数据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数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72例等效球镜为-2.0~-14.0D,平均-6.40±2.38D,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ACD的平均值分别为3.22±0.255mm和3.13±0.2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72,p=0.000);测量WTW的平均值分别为11.66±0.340mm和11.46±0.30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70,p=0.000)。两种仪器测量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均具有相关性(r=0.975,p=0.000;r=0.941,p=0.000)结论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眼部无器质性疾病人群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entacam的测量结果略大于OrbscanII。

  • 标签: Pentacam Orbscan II 前房深度 角膜缘白到白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