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参与调查研究128例围绝经期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妇女干预一年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妇女健康教育一年后,主观幸福感更高,为(147.94±11.55)分,其生活质量更优。两组妇女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的妇女给予综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幸福感。

  • 标签: 围绝经期的妇女 健康教育 妇女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肱骨干段关节外骨折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间收治的82例肱骨干段关节外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手术组(40例)和手法组(42例),手术组患者行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手法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Morrey标准评级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orrey优良率为,手法组为,差异显著(P<0.05)。此外,手术组患者无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案例,但手法组有1例关节粘连,2例骨折不愈合。结论肱骨干段关节外骨折患者其局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传统的手法复位难以有效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患者需选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骨折解剖结构,提升患者肘关节功能。

  • 标签: 肱骨干远段关节外骨折 应用解剖 手术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以及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质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间质瘤(GIST)发生于胃部12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4例,回肠3例。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软组织肿块,向胃肠道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21例间质瘤(GIST)中良性6例,肿块直径多小于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15例,肿块直径大于5cm,边界不清,10例肿块内有坏死,5例出现转移。结论CT可以较清楚的显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定性诊断及对临床治疗指导中有重要价值。确诊需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炎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76例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其中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3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饮食、情绪稳定、规律用药及定期复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炎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宫颈炎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吸烟状况与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吸烟是否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心内科接诊收治的1250例高血压患者,评估患者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时进行高血压分级并判断吸烟状况,采用spearman法分析吸烟状况与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吸烟状况与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r=4.231,χ2=18.055,P<0.05),无吸烟史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要明显低于在吸烟和已戒烟患者(P<0.05)。结论吸烟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而且戒烟后这种影响仍然存在,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尽早戒烟远离烟草。

  • 标签: 高血压 吸烟 心血管疾病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诊治的63例FD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护理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5.7%(26/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FD患者症状表现和发病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关因素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在不同手指节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60例指节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食指组与中指组。均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手部功能优良率。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及手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0.0%、97.1%,B组分别为96.1%、92.3%,差异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食指与中指指节软组织缺损均具有较好效果,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均较满意,提示其在不同手指指节软组织缺损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指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桡骨段骨折经掌侧入路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挠骨段骨折患者40例,均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对本次参与研究的40例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2%,无骨折移位以及崎形愈合。结论老年挠骨段骨折采用经掌侧入路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复位标置明显、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无崎形愈合及骨折移位、钢板稳定性牢靠等特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老年挠骨远段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位触液神经元对其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I组、CCI+毁损组。用CB-HRP追踪标记位触液神经元,以经典的CCI为疼痛模型,同时利用红藻氨酸毁损位触液神经元,用PWT和PWL测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行为学表现。结果CCI模型建立后的第1、3、7、14天,与CCI组相比,CCI+毁损组的行为学评分PWL和PWT值明显降低(P<0.05);CCI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毁损大鼠位触液神经元可增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达,提示这些神经元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及调控。

  • 标签: 远位触液神经元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大脑前动脉段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大脑前动脉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6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18例动脉瘤夹闭后,ICGA发现3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发现瘤颈残留,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诱发电位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3月随访GOS评分优良18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相互弥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术者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诱发电位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 术中监测 大脑前动脉瘤 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记录两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不同时间点手术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测量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各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建立气腹后两组HR、MAP、R测量结果均较术前显著变化,对照组改变幅度更明显(P<0.05);术后两组各项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均有所恢复(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降低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切除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切除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桡骨段骨折经掌侧入路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挠骨段骨折患者40例,均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对本次参与研究的40例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2%,无骨折移位以及崎形愈合。结论老年挠骨段骨折采用经掌侧入路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复位标置明显、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无崎形愈合及骨折移位、钢板稳定性牢靠等特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老年挠骨远段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