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何通过护士长及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激发护士工作的正能量,有效传递正能量,提升优质护理服务,以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工作目标。

  • 标签: 护士 正能量 激发 传递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伸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宣教,护理人员分别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Bobath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法对患者进行训练。结果护理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较护理前得到降低,但运动功能和ALD较护理前得到提高,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AL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对患者采取护士延伸康复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大化的利用康复医疗资源,使得发生误用综合征或失用综合征得到有效预防,患者的住院天数得到降低,病床周转率得到提高,重复住院率得到减少,医疗成本得到节约,家庭负担得到减轻。

  • 标签: 延伸护理 脑卒中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是由探测器,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组成的X线数字化采集系统。根据探测技术不同DR系统分为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DirectDigitRadiographyDDR)和间接数字化摄影系统(IndirectDigitRadiographyIDR),DDR是指采用平板探测器技术直接将X线光子转换为数字信息的摄影系统。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DualEnegySubtractionDES)就是基于这一技术实现的。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 双能量减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磷腺苷对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将15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和不加用环磷腺苷,疗程为15d,检测用药前后LVEF(射血分数)、CI(心脏指数)、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心电图的变化(ST-T改变)。结果治疗组EF、CI、心电图、临床症状改善(P均<0.01)。结论环磷腺苷可改善CHF患者心肌能量代谢。

  • 标签: 心力衰竭 环磷腺苷 能量代谢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5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指标明显上升,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高蛋白的营养支持饮食有利于改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状。

  • 标签: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所讨论的90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而出,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于患者治疗前24h和治疗后4周使用Barthel指数法标准进行判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NDS和BI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干预脑卒中患者,能明显减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能量颈椎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淮安市急救中心救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或颈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占80%,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占97.5%,20~50岁占92.5%,有合并伤的占80%,急救时伴有意识障碍的占35%;急救时有20%的患者漏诊未行颈部制动。结论颈椎外伤通常见于高能量的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多发于劳动力年龄男性,多有其他系统合并伤。急救时应重视颈椎外伤的可能,对可能的颈椎损伤和昏迷患者均应采用颈椎制动。

  • 标签: 颈椎 外伤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常规数字摄影与双能量减影摄影的具体临床应用。结果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较常规数字摄影提高了对肺小结节、肺内钙化、泌尿系结石、心脏冠脉钙化和瓣膜钙化等的检出率、敏感度和准确性。结论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比常规X线数字摄影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减影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能量创伤所致长管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长管状骨骨折患者72例,分为高能量创伤组和低能量创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分别评价疗效。结果高能量创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91.43%)与低能量创伤组(94.59%)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能量创伤组关节僵硬发生率(17.14%)高于低能量创伤组(5.41%),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与低能量创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高能量创伤长管骨骨折患者采取有效手术和固定方法,可提高总体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高能量创伤 长管状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排痰仪对体质虚弱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振动排痰仪排痰,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排痰。观察患者排痰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上升,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仪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排痰。

  • 标签: 振动排痰仪 临床应用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DSCT双能量头颅CTA与DSA的对比研究,评价DSCT双能量头颅CT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同时行DSCTCTA及DSA检查的(两种方法间隔时间均1周内)24例动脉瘤,17例动脉瘤术后复查病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及对动脉瘤形态、瘤颈的显示、瘤颈大小、瘤体长径和短径的测量。结果24例动脉瘤共检出动脉瘤28个,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各项指标的检出和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瘤术后复查病例共17例,夹子与栓塞物部位均与病变部位吻合,清楚显示术后血管情况。结论双能量头颅CTA对颅内动脉瘤的部位、数目、形态、瘤颈显示、瘤颈大小及瘤体长径和短径大小与DSA也无差异,可满足临床诊断、介入或手术治疗要求,并可作为术后复查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中的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subtraction,DES)胸部摄片技术对肺结节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DR检查时发现的肺结节患者再进行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检查,由两位影像医生对每一患者的普通DR图像与DES图像分别作对比分析,评价两者对肺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DES比普通DR图像检出更多的小结节,且DES图像对结节病变的显示更清楚,有利于定性评价。结论双能量减影胸部摄片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胸廓骨组织影的遮挡影响,获得单纯的软组织图像,是对DR诊断肺部结节的有利补充。

  • 标签: 双能量减影 肺结节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能量创伤所致长管状骨骨折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能量组与低能量组,每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高能量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低能量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创伤所致长管状骨骨折手术的治疗难度较大,但根据骨折的具体类型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就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能量创伤 长管状骨骨折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2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2组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康复组增加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2组患者的ADL。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但康复组患者ADL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明显提高脑卒中ADL,传统诊疗规范中纳入积极正规的现代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预后。

  • 标签: 卒中 早期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0例,按照病程将所有患者分为6~12个月组和大于1年组,各30例,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前,两组不同病程患者的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ADL评分与护理前的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患者AD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ADL能力增强。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外伤康复期 活动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影像表现,评价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诊断尿路结石患者106例,采用型号fiash双源CT进行扫描,检查序列为双能量模式下DE的检查,检查结束后将采集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使用西门子公司的SyngoDefaultulSchenma工作站进行分析。结果经双源CT扫描技术并使用双能量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软件分析技术成分,其中106例患者经双源CT分析为61例为草酸钙结石,17例为胱氨酸结石,19例为磷酸盐结石,9例为尿酸结石。结论双源CT双能量结石分析是一种方便、快捷且无创的结石分析方法,对临床上诊断及治疗尿路结石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双源CT双能量分析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应用双源CT进行肺动脉成像(CTPA)扫描,所得扫描图像经采用LungPBV软件处理得到CTPA、DEPI图像及两种能量成像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肺动脉内栓子的数量、位置与相应肺叶、肺段、亚段肺组织灌注状态相对照。结果共有300个肺叶和肺动脉,1080个肺段和肺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30个肺叶、103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叶为评价单位,DEPI共检出灌注缺损或稀疏28个,符合率为93.3%;以肺段为评价单位,DEPI共检出95个肺段有灌注缺损或降低,符合率为92.2%。当段、亚段PE充盈缺损为完全型时,分别有82.8%、53.3%表现为相应的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而当充盈缺损为部分时,DEPI以肺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损或稀疏。另有3例4个肺段DEPI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受累血管。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敏感地显示肺栓塞所致的灌注缺损或稀疏,可弥补CTPA显示远段肺栓子的不足,且可同时提供功能和解剖信息,两者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

  • 标签: 双源CT 肺灌注扫描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