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新上岗护士上岗初期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认为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以及科学合理的带教,能提高带教质量,缩短带教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新上岗 护士 教学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乳痈初期良好的中医治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总结近年中医药治疗早期乳痈的方法和成效。结果中医治疗初期乳痈有效。结论中医治疗初期乳痈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痈初期 中医内外治法 综述
  • 简介:摘要当前,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社会公害。毒品的非法生产、吸毒、贩毒呈现大规模上升趋势,构成对人类健康和幸福的严重威胁。对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全球泛滥的毒品种类很多,吸毒者主要以吸食海洛因、大麻、冰毒、可卡因为居多。以海洛因为代表,这些毒品具有一种特殊的毒性,很容易使人产生瘾癖,使成瘾者不顾一切,无止境地寻求毒品来解决瘾癖,造成身体健康的严重损害,同时带来社会问题。心理依赖也叫精神依赖,吸毒人员则称为“心瘾”或“想瘾”。结论吸毒人员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对提高海洛因依赖者治疗保持率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护理 吸毒者 心理依赖 吸毒人员 毒品问题 海洛因 身体健康 吸毒者的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习初期护生静脉穿刺失败的多种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总结106名护生静脉穿刺时,由于心理因素、技术操作原因、患者因素等问题,导致穿刺失败,进行原因分析和指导,观察前后1周进行比较。结果针对原因进行分析和指正,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明显提高。结论实习初期护生静脉穿刺受多因素影响,应针对相应因素采取对策,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 标签: 实习护生 静脉穿刺失败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应用电子医嘱初期在审核处理执行电子医嘱中发现的缺陷医嘱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电子医嘱进行分析,结果缺陷医嘱及收费不当成为医疗安全及医患纠纷的隐患,应引起管理者足够的重视。结论通过分析及提出对策,提高护士执行电子医嘱的准确性,保证医疗安全。

  • 标签: 电子医嘱初期 问题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7.5%的高渗盐水在高血压脑出血初期的降颅压效果。方法将62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7.5%高渗盐水(HS)组和甘露醇(MT)组,HS组各静脉滴注7.5%高渗盐水2mL/kg,MT组快速输注20%甘露醇(0.5g/kg)。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等指标,并定期检查血K+、Na+、Cl-等电解质浓度和血尿素氮、肌酐值。结果7.5%HS和MT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颅内压,但HS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且HS对内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对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HS可作为短期内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安全一线药物。

  • 标签: 高渗盐水 甘露醇 脑出血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妈富隆在改善放置宫内节育器初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02例放置IUD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环丙沙星胶囊,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51例患者服用安络血治疗,观察组服用妈富隆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异常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月经周期、经血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月经周期以及经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初期子宫异常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妈富隆 宫内节育器 子宫异常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实习初期专科护生压力源状况,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50名传染病医院实习初期的专科护生进行压力源的调查。结果专科护生在传染病医院实习初期的压力源平均分及6个维度的压力水平分值在2~3分之间,均处于高度的压力水平。护生压力源排在前10位的主要是处理病人紧急情况的能力、接触传染性疾病、带教教师对您的评价、学校教学和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病人及家属对您的态度、带教教师对您的态度、自己做具备的知识水平、实习中操作技能的需求、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病人的能力。结论应重视传染病医院实习初期护生压力源,采取对策,帮助其减轻压力,适应临床工作的转变。

  • 标签: 传染病 实习初期 专科 护生 压力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医师初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2月~2016年2月初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16例。结果经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处理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基层医院医师要熟练掌握腹腔镜基本技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才能独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标签: 基层医院医师 初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初期的现状以及受到哪些压力源的困扰,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护生减轻压力,顺利度过实习初期。方法采用实习护生压力源问卷量表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150名本科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按照测评结果排序前4位的条目分别是护理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带教,患者的态度与评价,临床对实习护生的角色定位。结论护生进入临床初期受到较多压力源的影响,作为临床带教部门应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压力源形成因素,有针对性采取对策,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可减轻护生的压力,帮助其顺利的度过实习初期

  • 标签: 护生 压力源 相关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在实习初期发生锐器伤的次数、发生过程、伤后的处理情况及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并探讨相应的防护策略,以有效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在宁波各大医院实习1~2个月的26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261名护生中共发生115人次的锐器伤,发生率44.1%。造成伤害的锐器种类主要是针刺伤,其次是玻璃伤;发生锐器伤的环节主要是抽吸药液、配药加药、拔针和处理一次性医疗物品时;发生锐器伤的科室主要集中在病房、门急诊和配液中心。护生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后处理知识欠缺。结论护生实习的前1~2个月,是锐器伤高发阶段,应引起学校和医院的足够重视。在防护对策上,一是学校课程设置中应完善护生职业安全教育,二是要加强医院对实习初期护生的培训和管理。

  • 标签: 护生 实习初期 锐器伤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初期的自杀风险评估情况以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对他们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自杀高风险患者全部转变为无风险或低风险患者,低风险患者也明显减少,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初期具有自杀风险,但通过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自杀风险。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杀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初期持续胸外按压与即刻气管插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65例患者,按照复苏方法的不同分为持续胸外按压组和持续胸外按压与即刻气管插管联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持续胸外按压与气管插管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单纯持续胸外按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5,P=0.116),且恢复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6);持续胸外按压组存活5例,存活率为14.29%;联合组存活5例,存活率为16.67%。两组存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结论持续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根本,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即刻气管插管也有助于提前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给予即刻气管插管并持续胸外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胸外按压 初期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初期出现攻击行为的风险;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随机抽取的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入院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对106例存在攻击行为风险的患者落实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入院初期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风险64例有明显攻击行为风险。干预一个月后,高风险病例全部转化为无风险或低风险,低风险病例全部转化为无风险。结论做好入院评估并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防范攻击行为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风险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初期生活质量。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平均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术后初期生活质量。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初期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方法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结肠癌患者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在一个随机Ⅲ期临床试验中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多西他赛75mg/m2,d1;卡培他滨1000mg/m2,bid,d1~14)或对照组(多西他赛75mg/m2,d1)。化疗每3周重复,不超过6个周期。每2周期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估客观疗效,安全性评价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CI3.0)。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结果自2007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一科共入组5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可比性良好。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位化疗周期数分别为2.5和3.0(P=0.553)。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均为12.0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8.9个月和5.8个月(P=0.158),中位PFS分别为5.2个月和1.8个月(P=0.021),疾病控制率(CR+PR+SD)分别为61.54%和66.67%(P=0.706)。非鳞癌患者试验组的疾病控制率更高(76.47%比14.29%,P=0.00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有3例发生轻度手足综合征。结论初步分析显示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较多西他赛单药有相似的安全性,更长的PFS,OS有延长趋势,值得继续增加样本进一步研究,或寻找预测疗效的临床特征或生物标志指导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卡培他滨 二线化疗